楊波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其身體素質健康發展、增強體質和心理素質,還能培養創新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性不足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對策,以為體育相關工作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主動參與
體育是中學生的主要活動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進取精神。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初中生心理素質發展狀況及特點,通過合理地安排運動內容與鍛煉方式等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為學校更好地開展體育課程提供參考依據以及幫助他們樹立終身體育運動的意識,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更多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技能,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提供幫助。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性不足的原因
1.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得不到個性發展
體育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傳統觀念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很多初中生都是被動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不愿意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此外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只是一味地給學生施壓,導致學生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2.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強烈
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對其興趣不高,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在課堂上教師講解時只需要根據教材簡單、枯燥、無味地介紹動作要領以及基本技巧即可完成整個過程。而這種方式過于單調,缺乏活力和趣味性。如,在教授長拳這一項目的時候老師會讓學生先走幾步路再跳一跳,然后開始站立腳等一些小動作,但是這種看似輕松愉悅的課堂卻顯得非常乏味沒有生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不高,對體育課的積極性大打折扣,這對于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參與度有著很大阻礙。
3.課程設置不科學,課堂上師生互動性差
體育課程的設置,是為了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其在參與運動時能更積極,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而現在許多學校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教師只是單純地講解技術動作、戰術等方面的內容,沒有與學生互動交流,也就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課堂上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反饋機制使得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處理。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
1.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從而為終身受教奠定基礎。而在初中階段由于升學壓力大、學習任務重等因素,部分學生對課堂上老師講解的動作不配合甚至反感體育課,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他們學會主動參與到運動中來并進行相應的練習活動等,讓其能夠從內心深處真正接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以及對身體健康產生的作用。
2.優化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育課的內容要與學生心理需求相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掌握,同時也能夠使學習更加有趣。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將抽象枯燥的理論性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生動活潑。在教學中注意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趣味性較強且具有實際意義的動作,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運動項目來選擇相應難度的練習,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以此激發他們對參與該項運動的興趣,使其主動積極地投入其中。
3.加強課堂師生互動,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
在體育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改變,而傳統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主導,因此需要轉變教育理念。通過調查發現,初中生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都比較敏感。所以要加強師生互動交流與溝通,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度,讓他們能夠真正融入體育活動中去。在學生主動學習時,教師要多鼓勵他們,讓其能夠積極配合老師所教授內容與鍛煉方法,同時也可以引導其他同學加入其中進行相互交流、討論和辯論等,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以及參與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在體育活動中提高積極性,進而提升主動參與度。
參考文獻:
王勇.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