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慧
摘 要:從基于“互聯網+”完善教育溝通平臺構建、在“互聯網+”基礎上拓寬育人路徑以及從“互聯網+”模式中豐富育人合作形式三個方面展開討論,并對“互聯網+”背景下家校合作育人的措施與方法提出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互聯網+”;家校合作;育人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現如今我國各階段教育在傳統教學的影響下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發展。因此,相關教育學者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基礎上創設了家校合作育人方式,再加上互聯網在教育事業中的普及和應用,更讓“互聯網+”家校合作這種教育模式深入人心。
一、基于“互聯網+”完善教育溝通平臺構建
為了進一步提高家校合作教育的整體質量,其中必須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交流平臺,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實現實時溝通。如果利用之前的電話、走訪等方式溝通效果并不明顯,那么現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普及以后,可以將這項技術作為載體實現在線溝通,它能打破時間、空間以及地域限制,讓溝通更加方便和及時。其中,比較簡單的方式為通過QQ、微信等通信工具展開溝通,也可以加上圖片、語音、視頻加以點綴,這些不僅能更加直觀地凸顯出問題,同時也可讓問題得到及時解決,為學生的教育提供有力路徑。例如,學校建立屬于自身的教育網絡,及時引進信息化技術設備、設施,各教師針對目前比較有優勢的一些在線教育模式包括微課、慕課、翻轉課堂進行探索。
另外,教師需要對家校通這種平臺的運用進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并解決幾個重要問題:一是數據共享的安全性,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平臺有著共享性,它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有很多安全隱患,這些都是教師必須去發現和及時解決的。二是信息量,這是確保學生學習資源的核心,能確保家校通教育模式的質量和價值體現,教師應當在網上及時搜集和更新各教育信息,使學生源源不斷地去接受。當學校開展家校合作教育模式以后再加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傳統教育限制,學生的學習更加廣泛,交流更加方便。由此可知,完善互聯網家校合作教模式平臺構建是有必要的[1]。
二、在“互聯網+”基礎上拓寬育人路徑
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中,包含的教學資源較豐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更廣泛,傳統的教學中教育資源基本上是圍繞教材和教師所知,因此學生的學習具有局限性。但是家校合作教學中,家長也能參與到教育中,他們的文化水平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家長教育素養較高,他們會給學生一些正確指引與幫助,但那些教育素養低的家長并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多幫助?;诖?,教師秉承著公平公正原則,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互聯網+”教育資源平臺,把所有的教學資源都融入其中,學生和家長都可隨時查看,如此便能拓寬教育路徑,并有利于家長更科學地展開家庭教育。一般情況下結合“互聯網+”教育模式對教學資源整合必須從寬廣角度考慮,從互聯網中獲取,除了學生必要的學習資源以外,應多給他們普及正能量的課外知識,然后構建在線交流平臺,使教育觀念深入人心。
三、從“互聯網+”模式中豐富育人合作形式
“互聯網+”中包含很多新型技術和內容,教師在開展的過程中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包括教育內容和方式都要確保科學有效,這樣才能吸引很多家長都參與進來,讓教育活動凸顯成效。例如,學校開展云圖書活動以后,目的是讓學生在教師和家長帶動下通過互聯網平臺展開讀書活動,對此教師和家長應通力合作。在學校,教師抽出部分時間引導學生參與課外在線閱讀;回到家中,家長也一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如此學生才能真切感受到良好閱讀氛圍,最終提高知識儲備和拓寬視野[2]。
綜上所述,通過實踐證明家校合作教育方式可發揮出更好的教育效果,面對信息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教師應當積極和家長取得聯系,圍繞互聯網積極創新和完善家校合作教育,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去學習,并為日后生活和工作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韓春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園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以寧夏某幼高專為例[J].知識文庫,2021(11):74-75.
[2]王翠艷,李可如,徐林康.“互聯網+”背景下特殊教育家校合作途徑探索[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4):130-132.
注:本文系2021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