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霜
摘 要:為了讓學生在融入小學時能夠打下扎實的基礎,做好小學教育銜接工作是關鍵。只有把教育銜接工作落到實處,學生才能順利地進行小學學習。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尤其是培養閱讀習慣,這對于小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幼小銜接;閱讀習慣;培養方法
幼兒升入小學的過程是整個教育階段的第一銜接點,它把幼兒、小學銜接的兩個不同教育階段,也就是幼兒、小學銜接,統一于教育的連續性和階段性。學生在進入小學后會產生一些問題,因此,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更好地融入小學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現狀分析
經過調查研究,剛上小學的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2)常識問題無法理解。(3)經常在老師講課的過程中打斷老師。(4)自己的東西不知道如何整理好。(5)很難表達自己和交朋友。(6)癡迷于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綜上所述,小學生在進入小學時存在的問題大多是習慣的養成。進一步分析會發現,無論是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還是學生聽課打斷老師、不善于表達,都涉及學生的聽力和語言表達。[1]
二、閱讀習慣的培養在促進小學教育銜接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進入小學后提升學習成績的關鍵性因素。幼兒園的游戲學習方式與小學的教學、學習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認真聽課和聽懂課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讓學生了解一些書面語的信息,增強學生學習書面語的興趣,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閱讀方面打下基礎,也為他們提高寫作能力做好鋪墊。然而,在學生閱讀習慣培養過程中,卻發現了以下問題:(1)無法做到自覺自愿閱讀書籍。(2)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書籍的時間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
三、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
1.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通過幾種方法來激發。(1)可以先選擇適合學生的故事,再通過親子互動、集體閱讀等方式,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2)可以在不同的節日舉辦演講比賽,并利用當天活動中的各個環節組織學生大膽發言,如我是小說書人、小主持人播報、配音故事、創作故事、生活故事等,以培養學生自信、樂觀、開朗的性格,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3)合作表演故事。根據故事的內容,讓小學生獨立分配角色,獨立尋找道具,表達對作品的喜愛。(4)通過自制圖書的開發,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和審美力;通過制作線索故事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和審美力。
2.家庭教育使閱讀習慣更加牢固。閱讀習慣的培養需要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小說閱讀日、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閱讀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家長也能更好地理解關于孩子的深度閱讀教育理念,同時也可以和教師一起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良好的閱讀環境都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家長在空閑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閱讀,老師給學生安排一個溫馨安靜的讀書角,讓學生學會獨立閱讀,并堅持下去。另外,父母也應該放下手機,為孩子樹立榜樣。家長經常和孩子討論書本的內容,既能改善親子關系,又能與小學同步教育。家校一起共同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做出努力。[2]
3.在選擇書籍方面,讓學生擁有選擇書籍的主動權,可以獨立閱讀書籍。在前期的培養中,教師可以采取幾種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思考能力。(1)假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讀故事和提供線索,讓學生對故事的內容產生興趣,再不斷鼓勵學生想象并猜測故事后續。(2)猜測能力。讀書時,學生常常不認識字詞,使閱讀變得困難。因此,大膽的猜測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閱讀。(3)創造能力。讀完書后,鼓勵學生寫故事。學生在對故事的理解過程中,不僅能夠不斷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還能培養看書的專注力、對內容的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
簡而言之,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讓學生掌握閱讀的自主性,幫助學生養成好的習慣,如善于表達、認真閱讀、專心等。讓學生愿意分享閱讀中的快樂,教師才能更好地將小學教育銜接工作完成好,為學生順利進行小學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遲佳鳴,李慶云.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黑龍江科學,2016(24).
[2]張婷.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好家長,2017(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