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肩負著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使命。教育的高效、穩定目標的完成,需要社會、教師、家庭以及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協同教育則力求家庭、社會、學校三者之間的平衡,提倡在三者之間創立起一個互相聯結的系統,能夠使三者之間實現更加有效的交流,形成一個全新的合作共贏的體系,推動教育的深化改革,逐漸抵達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協同教育;家校關系;反思與調整
家校合作、協同教育的意義簡而言之就是在于加強家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家庭和學校在學生的教育階段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果能讓兩者更好地聯結起來,那么不僅二者關系會改善,同時也會促進資源的整合,從而使教育的意義最大化,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更加全面、健康地發展。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學校和家庭之間必須要強化聯系,統一起來行動,向兒童提出一致的問題,且要注意始終堅持同樣一種信念,秉持同一種原則。基于此,家校合作才能高效、優質地進行,協同教育的體系才能更快、更好地被構建起來。
一、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的功利化
雖然從長期來看,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追求功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但如果一旦對功利的追求超越標桿度,逐漸走向極端會產生嚴重的后果。目前,這種思想趨勢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變得冷漠無情,過分追求利益,這一點在教育領域中體現得酣暢淋漓。不單純的教書育人的方式,變成了家長相互攀比的工具,或者是追求某一目的的方式。在中國,教育的功利化在部分幼兒園就已經逐漸顯現出來,老師或是家長無意識地向孩子們傳達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念,這種危險的信號必須得到遏制。學校管理者或是學校教師、家長需要從根本上防微杜漸。
(二)個人期望導致
教師和家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聯系紐帶在于學生。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教師和家長在教育方面產生分歧,或是目標的不同,或是價值考量水平的不同。例如,一個老師的終極訴求在于能樹立高大的教育形象,因材施教,為自己贏得良好的口碑。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自然會用這些標準來對合作內容進行修改,對教育價值進行評定和衡量。如果合作只是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培養他們的能力,而教師沒有一定物質或是精神上的回報,那么教師就會喪失興趣,缺乏參與合作的主動性。
(三)文化大環境的影響
不論是什么方式,不論是誰都避免不了受到整體大環境的影響。文化教育的大環境的走向趨勢會直接導致教師和學校的思想觀念的改變,隨之也會滋生一些低級趣味的教育理念上的價值取向,自然會導致教育中的失衡問題頻頻出現。
二、解決策略
(一)重新確立合作觀
合作觀是任何合作的基礎,只有雙方達成一致的合作觀時合作才能順利地進行。在家校合作中,兩者應該以兒童教育為藍本,將提高兒童快樂、健康的成長作為合作的基礎和重點,將促進兒童全面發展作為共同應該遵守和執行的合作觀。在確立共同的合作觀后,家校協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同步進行,為兒童的良性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規定合作地位的平等
既然是家校協同合作,那么重點則在于協同合作。雙方在這個關系中都是平等的,是不分優劣、相互依附的關系。教師應該積極聽取家長的意見,并及時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正。而家長則應該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安排。只有在平等的基礎上,家庭和學校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合作關系,構建出一種平等對話的平臺,讓家庭和學校之間有更加深入的合作與了解。同時,雙方應該擺正自己的地位,以合作原則為基礎,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促進教育的順利開展。
(三)對自身角色明確定位
家庭和學校在學生的教育階段都扮演著不可被替代的角色,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應該認清楚自己的作用和功能,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定位,在雙方的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于學校而言,能更為有效、快速地向學生傳遞文化知識;于家庭而言,加強學生精神、思想方面的教育。家庭關系的特殊性,導致這類教育在家庭范圍內進行起來相對容易。兩者在教育過程中承擔著完全不同的角色,所以要加強兩者的合作,明確責任和權利,避免發生權責混淆現象以及矛盾。兩者應該始終堅守自己,保持獨立性的同時加強合作交流,以家校無懈可擊的合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家校之間的協同、深度合作已達成一種共識。盡管仍存在一定的潛在問題,但整個社會文化、教育大環境一直在引導正確的家校價值導向。當下,我們既要解決問題,降低合作風險,又要建立起合作機制,搭建起良好的合作平臺,重新確立合作觀念,明確雙方主體的定位和角色,力求實現家校合作的順利開展,讓學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柴江.家校合作的本質屬性、困境根源與破解思路[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2-72.
[2]王玉娥.家校合作對小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培育[J].教學與管理,2021(14):15-17.
[3]鞠佳雯,李妍,蔣柳青.促進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21(5):33-38,62.
[4]唐文琴.協同教育視角下中國家校關系的失衡與反思[D].重慶:西南大學,2013.
作者簡介:陳淑蘭(1969—),女,漢族,北京人,本科,現為北京市海淀區紅英小學校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