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徽徽 鄒濱
摘? 要:在MOOC等新型教學模式日益發展的當今時代,傳統課堂教學依然占據高校教學的主流地位,提升課堂學生學習積極性仍是高校教育所面臨的重要內容。文章從學習動機理論出發,結合自身教學經歷,通過設置合理目標、增加學習任務趣味性、增強自我效能感等方式,探索與思考常規教學方法、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以期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相關課程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習動機;常規教學方法;現代化教學手段;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5-0056-04
Abstract: Though the new mode of MOOC is developing quickly,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is still the main form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way for enthusiasm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udy motivation. This paper, embarking from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theory,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setting reasonable goals, increasing the learning task interest, enhancing self-efficacy, explores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modern teaching means and course education of organic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o offer reference for related courses teaching.
Key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study motivati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modern teaching meth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近年來,MOOC、虛擬現實仿真等新技術不斷出現并融入教學環節,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帶來全新思路,促進了教學水平的創新與提升。然而,由于出現時間較短,多數線上教學方法依然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1]。因此,大多數課程仍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受長期以來教學思路的禁錮與制約,絕大多數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滿堂灌等問題依然突出,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積極性較差,容易影響了教學效果。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成為教師所必須面對與解決的教學難題[2]。
開展教學方法研究,實現課堂教學由注重“教法”轉向“學法”是提升課堂生動性、激發學生興趣與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國內外教育學家、教師在多年的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中提出了一系列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皆有其優勢與局限,沒有哪種教學方法是絕對最佳[3]。因此,教師需根據高等教育的自身特點與原則,綜合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根據學習動機理論,高校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主要可通過設置合理目標、增加學習任務趣味性、增強自我效能感等方式實現,為高校教師研究與使用最適當的教學方法提供了理論指導[4]。
針對上述問題,作者在學生學習動機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探索傳統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的方法與途徑,以期為相關課程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一、常規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
當前課堂教學的設備仍主要依賴于教材、粉筆、幻燈片等。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教學方法只能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模式。相反,根據課程內容,靈活運用常規教學方法并加以適當創新,有望切實提高課程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發現教學
該方法主張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與指導下,針對某一問題,通過探索形成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從而讓學生體驗發展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勝利感,增加其學習熱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常見現象,啟發學生思考其背后的課程原理。例如,作者在遙感教學中,通過“晴朗天空為什么是藍色”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從太陽輻射和大氣散射的角度,思考遙感電磁輻射的基本原理。待學生清楚這一問題之后,再以“早晨和傍晚為什么是橙色、云霧天為什么是灰色”等問題,啟發其對遙感技術影響因素的認識與理解。通過這種逐步引入的發現教學法,不斷提高學生對課程體系的掌握水平。
(二)問題教學法
該方法特點在于教師形成一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運用課程知識提出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從而改變傳統教學中單向傳授方式,將教師講授與學生思維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強化了教師和學生的聯系,同時提升了教學過程中的啟發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增強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在講解環境遙感課程時,針對當今社會嚴重的大氣、水體和土壤等環境污染問題,啟發學生運用遙感基本原理提出環境污染監測領域的解決方案。隨后,通過介紹經典的環境遙感監測案例,讓學生對比自身思路與經典方法的區別,引導其深入思考課程內容的應用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