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擁軍
摘 要:本文從農牧業常見氣象災害的特征入手,分析農牧業氣象災害的預防對策,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牧業;氣象災害;特點;預防
在農牧業發展過程中,氣象災害會嚴重影響農業經濟發展,因此新時期需要掌握常見農牧業氣象災害的發生特征,然后制訂出預防措施。
1.1 干旱及其特點
農業生產中,干旱災害最為普遍,其破壞力較強,會影響農作物出苗、開花、授粉、抽穗,導致大量農作物減產,還會影響牧草返青,進而對當地畜牧業發展造成影響。通常干旱災害的出現與季節、降水量、土壤結構有關,會對農民收入造成嚴重影響。
1.2 雪災及其特點
在農業領域,雪災被稱為白災,主要是長期大范圍降雪形成的自然現象。在牧區,雪災發生后會覆蓋天然草場,如果降雪量大、積雪過厚會對畜牧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表現為牛羊覓食困難,甚至大量死亡。積雪覆蓋在大棚上可能導致設施垮塌,并且嚴重影響室內采光和大棚作物生長。而積雪融化后由于光照強烈導致內部溫度升高,造成作物缺水嚴重。
1.3 霜凍及其特點
霜凍主要指在作物生長的4~6月或8~10月,由于夜間地表溫度低于0℃導致植株代謝環節受到破壞,進而導致農作物大量死亡的現象。部分農作物具有良好的耐凍特征,并且恢復力較強,農民通過補種、套種等措施可以降低經濟損失,比如春小麥處于拔節期通常不會受到霜凍災害的影響,而馬鈴薯、果樹、油菜等農作物受霜凍影響較大。
1.4 冰雹及其特點
冰雹主要是指強降雨過程中氣溫偏低形成黃豆或者雞蛋大小的冰塊的現象。這種地域性較強的氣象災害多發生在雷雨、大風天氣,并且受地形影響較為明顯,會對植被的莖葉、果實造成嚴重的物理性傷害,造成作物減產,甚至會導致禽畜死亡,因此冰雹災害成為當前農牧業重點預防的自然災害。
1.5 風災及其特點
風災主要是指風力和風速達到一定程度形成的自然災害,并且常常伴隨雷雨、冰雹出現,會對大棚造成嚴重破壞。在我國西北部地區大風往往伴隨沙塵暴出現,導致能見度下降,造成大量禽畜死傷。
2.1 健全氣象監測流程,做好災害預警工作
當地農業部門需要深入分析氣象災害服務運行機制,主要是成立氣象部門和專業化服務組織,并且對在崗人員進行培訓,全面了解當地農牧業發展情況,之后組建當地防災減災指揮部,完善氣象服務體系,確保氣象信息及時傳遞,指導農民防災減災。當地需要建立雨量站、自動監測站,利用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形式進行信息的及時發送,確保農民第一時間進行農牧業氣象災害防御。
2.2 針對性地處理氣象災害,進一步加強防御工作
在干旱災害防御過程中進行植被種植,進而提升綠化面積,減少水土流失,發揮出植被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的作用,同時需要興修農田水利,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在農作物種植期間大力推廣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在雪災防御過程中需要建立牧草種植基地,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對牧草的深加工,以此避免雪災發生后牲畜草料供應不足的問題。還需要積極推廣移動棚圈,避免雪災發生后出現禽畜大量死亡的問題。在霜凍災害防御方面主要引進和培育耐低溫的作物,可以在霜凍災害到來前使用化學藥劑,而大棚農作物需要利用煙熏、覆蓋等措施降低經濟損失。
2.3 強化與完善氣象為農服務的科學體系
需要打造氣象為農服務的科學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完善評價機制,確保農民真正了解氣象災害,及時接收氣象信息。同時要根據不同區域作物的生長周期和氣象指標完善氣象災害評價體系,進一步推動當地畜牧業和種植業發展。
2.4 健全氣象為農服務的運行機制
各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出農業發展的相關產品,以此提供氣象服務保障。當地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充分利用人工降雨、加強氣象監測點設置等措施,全面提升氣象預報質量,有效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要深入了解氣象災害發生的特點,然后在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的配合下做好預防工作,以此實現農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