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賢 盧家璋 桂劍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小兒神經外科,廣州 510000
顱內出血是引起新生兒顱腦損傷的常見疾病,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是顱內出血最常見的類型之一,約占所有新生兒顱內出血的80%,其發病率隨著胎齡的降低而升高,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1-2]。顱內出血后繼發腦積水是導致新生兒死亡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新生兒顱內出血后繼發腦積水的發病率約為30%,病死率高,且存活者往往伴有癲癇、腦性癱瘓、智力運動發育異常等神經系統功能異常后遺癥[3],給新生兒家庭帶來嚴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因此,有效預防并治療新生兒顱內出血繼發性腦積水,是目前臨床研究的任務。腦室外引流是臨床上常見的治療腦積水的方法之一,其創傷小,療效穩定,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腦室外引流拔管時間并不確定,拔管過早會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拔管過晚會增加患者腦室感染的概率[4-5]。因此,尋找一種新的替代療法非常重要。Ommaya儲液囊引流是一種治療腦積水的新方法,其操作簡單方便,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腦積水,并降低腦室感染風險。本研究主要探討Ommaya儲液囊引流對新生兒顱內出血繼發腦積水的治療效果,為今后的臨床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基礎,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接受Ommaya儲液囊引流治療的顱內出血繼發腦積水新生兒共30例。(1)納入標準:①新生兒出生后1~3 d頭顱超聲顯示顱內出血;②所有患兒均接受Ommaya儲液囊引流治療。(2)排除標準:①先天性腦積水患兒;②中樞神經感染引起的腦積水;③伴隨其他嚴重肝腎疾病患兒。(3)腦積水診斷標準:①患兒頭圍進行性增大;②頭顱彩超顯示顱內出血,并伴有雙側側腦室進行性增寬,側腦室前角增寬>4 mm,側腦室后角斜徑>14 mm;③彩超顯示側腦室兩前腳尖端之間的最大距離>45 mm,第三腦室寬度>6 mm,第四腦室寬度>12 mm;②③中符合一條即可診斷為腦積水。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本研究已通過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研究方法
1.2.1 手術操作 患兒麻醉成功后,取仰臥位,在腦室出血多的一側切開頭皮,采用頭皮夾止血,剝離骨膜后顱骨鉆孔,腦室端管平行冠狀面、垂直外側雙耳道連線方向穿刺,深入約3 cm有明顯落空感,觀察到腦脊液流出后固定腦室端管,連接Ommaya儲液囊[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型號44010],并將其固定在額部皮膚下,使用8號頭皮針進行儲液囊穿刺,將頭皮針折成90°,垂直刺入儲液囊,腦脊液流出通暢后固定穿刺管,連接引流袋。引流袋固定在距離患兒雙側外耳孔連線10 cm左右高度。
1.2.2 術后護理 術后患兒進入重癥監護室,持續心電觀察。引流速度不能過快,根據患兒每天的引流量和意識狀況調節引流袋高度。定期復查腦部CT,防止引流過多,腦室縮小。當患兒第四腦室出血,腦積水基本消失時,可停止Ommaya儲液囊引流。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患兒年齡、體質量和胎齡。(2)記錄患兒血腫清除率:根據引流時間將血腫清除率分為1~3 d、4~6 d和>7 d,根據多田公式計算血腫量。多田公式:血腫量=CT最大血腫層面長徑×寬徑×層數×π/6;24 h血腫清除率=(術前血腫量-術后血腫量)/術前血腫量×100%。(3)記錄患兒術后感染情況,包括顱內感染、引流管堵塞、腦室出血等。(4)腦脊液生化檢測。(5)術后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
1.4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時使用(±s)表示,不呈正態分布時使用M(P25,P75)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一般資料 30例腦出血繼發性腦積水患兒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兒胎齡為(37.82±1.77)周,體質量為(3 212.55±569.37)g;其中11例患兒腦出血等級為Ⅰ級,9例患兒腦出血等級Ⅱ級,10例患兒腦出血等級Ⅲ級或以上。
2.2 患兒接受Ommaya儲液囊引流治療后療效觀察患兒引流時間為(5.29±1.87)d,術后7 d的血腫清除率為(89.33±20.17)%。腦脊液生化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對患兒出院時進行GCS和GOS評分,其中GCS得分為(12.07±4.22)分,GOS得分為(3.81±1.09)分。

表1 30例顱內出血繼發腦積水患兒接受Ommaya儲液囊引流治療后療效指標
2.3 患兒接受Ommaya儲液囊引流治療后并發癥情況 30例接受Ommaya儲液囊引流治療的患兒中,共有6例患兒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0.0%,其中3例為顱內感染、2例為引流管堵塞、1例為腦室出血。所有患兒預后情況良好,無死亡或致殘患兒。
顱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是新生兒顱內出血最常見的類型,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出血后繼發腦積水是新生兒顱內出血嚴重并發癥之一,腦出血程度與腦積水發病率正相關。新生兒顱內出血會導致腦室內的血液和凝血塊隨腦脊液流入第三腦室,而血凝塊會堵塞中腦導水管,引起腦脊液正常循環通路異常,腦脊液異常聚集,最終發生腦積水[6-8]。腦積水通常在出血后2~3周發生,其臨床癥狀常常表現為雙側側腦室、第三腦室進行性擴大。新生兒發生腦積水后會進一步壓迫腦室,導致顱內和腦室進行性擴張,損傷腦實質,嚴重影響新生兒的大腦發育,病情進行迅速者會導致新生兒死亡[9]。研究表明,早期發現并進行相應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兒預后,其生存率可達到90%左右[10]。但是,大部分存活下來的腦積水患兒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異常后遺癥,如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認知障礙等[11-12]。因此,對腦積水新生兒進行合理治療,才能避免或減少神經功能異常后遺癥,提高患兒生存質量。
Ommaya儲液囊是Ommaya發明的一種腦室引流裝置,主要是由一個腦室內的引流管和一個頭皮下的儲液囊連接構成。Ommaya儲液囊可以反復穿刺,對患者創傷小,可以在患者頭皮下長時間留置??梢酝ㄟ^儲液囊向腦室灌注尿激酶,加速腦室中血腫溶解速度,緩解凝血塊對中腦壓迫[13-14]。研究發現,過早拔出普通引流管會加重腦積水癥狀;而在拔出普通引流管后,繼續頭皮下穿刺儲液囊進行引流,可以快速清除腦室內的凝血塊和腦脊液,緩解腦積水,并降低腦室感染率[15]。除此以外,使用普通引流管治療腦積水時,需要使用大量脫水劑,這會導致腎功能損傷;而使用Ommaya儲液囊引流可以減少脫水劑使用,緩解腎功能損傷和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顯著改善患者預后[16]。
本研究結果發現,30例腦積水患兒進行Ommaya儲液囊引流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0.0%,其中3例為顱內感染、2例為引流管堵塞、1例為腦室出血。經過臨床上及時有效的治療后,這6例患兒均康復出院,無其他并發癥發生。該研究結果表明,Ommaya儲液囊引流方式可以治療腦積水,并降低患兒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兒顱內高壓。但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治療全程需遵循嚴格無菌操作;(2)引流袋需要適當放高,避免引流液倒灌入腦室;(3)引流袋與引流管接口需連接牢固,接口處用無菌紗布纏繞保持干燥,如有浸濕及時更換(濕敷);(4)引流袋需每兩天更換,引流管需每天消毒。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腦脊液引流量、顏色等,必要時需要做腦脊液常規生化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腦室感染。
綜上所述,Ommaya儲液囊治療顱內出血繼發腦積水患兒有一定效果,可以降低患兒并發癥發生率,可在臨床進一步研究應用。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