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花 吁英 李萍 劉白靈
1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510000;2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 510000
2018年的世界癌癥統計報告顯示,大腸癌是全球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癥總死亡數的9.2%[1]。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呈現逐漸升高趨勢[2]。廣州是全國大腸癌的高發區,廣州市男性和女性大腸癌發病率分別占惡性腫瘤的13.28%和13.12%,高于全國城市地區的平均水平10.81%;據廣州市腫瘤登記資料顯示,廣州市大腸癌發病率達33.59/10萬,病死率達14.10/10萬,分別位列惡性腫瘤發病率和病死率的第2位和第3位[3]。大腸癌的早期診斷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預后,其中早期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0%,而轉移性癌的5年生存率僅為14.0%[4]。因此大腸癌的早期篩查至關重要[5]。腸鏡檢查是大腸癌確診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中國多個城市腸鏡檢查的順應性并不理想[6-10]。吳亞南等[11]研究表明,廣州市大腸癌初篩陽性人群1年內腸鏡篩查順應性為21.6%。本研究旨在了解門診患者大腸癌篩查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以期為廣州市大腸癌篩查項目參與率的提高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于2020年6月至9月,采用完全隨機抽樣法,對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符合納入標準的門診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1)年齡范圍為40~75歲;(2)既往無大腸癌病史;(3)無精神障礙和行為異常。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訪問式問卷。問卷內容包括:(1)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情況。(2)大腸癌篩查行為,如是否參與醫療保險,是否通過某個渠道接受過大腸癌篩查的宣傳教育,是否愿意參加免費的大腸癌篩查等。共發放問卷835份,回收723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重復的問卷42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681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1.56%。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K-S檢驗對8個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顯著性檢驗,采用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s回歸分析對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681例門診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1.14,年齡范圍為40~75歲,中位年齡57歲,64.32%(438/681)門診患者為高中及以上學歷,61.09%(416/681)門診患者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90.75%(618/681)門診患者為已婚,69.90%(476/681)門診患者參與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或城鎮職工醫療保險,53.60%(365/681)門診患者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或周圍的親戚、朋友對大腸癌有一定的了解,60.79%(414/681)的門診患者對篩查方法便捷程度表示滿意。
2.2 門診患者大腸癌篩查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由于年齡、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多個因素有超過2個以上的組別,本文采用K-S檢驗分別對8個因素進行顯著性檢驗分析;表中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狀況、醫療保險、宣傳教育和對篩查方法的滿意度7個因素均對門診患者參與大腸癌伺機性篩查意愿有影響,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性別無顯著影響,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681例門診患者的基本情況及大腸癌篩查參與意愿的單因素分析
2.3 門診患者大腸癌篩查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通過單因素檢驗,已可以排除性別因素對門診患者參與大腸癌篩查意愿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本部分擬進一步對余下的7個因素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選擇統計學的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s回歸分析。表中數據顯示,納入模型的7個因素(均P<0.05),與單因素分析的顯著性分析保持一致。7個因素的β值均為正,顯示與篩查意愿都呈正相關關系。根據表中7個因素的Wald值,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醫療保險對門診患者參與大腸癌篩查意愿的影響較大,而篩查方法的滿意度和婚姻狀況2個因素對篩查意愿影響相對較小。具體見表2。

表2 681例門診患者大腸癌篩查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的二分類非條件logistics回歸分析
3.1 廣州市門診患者的大腸癌篩查意愿有待提高從調查研究結果看,本次抽樣的681例居民,愿意參加免費的大腸癌篩查的比率為57.56%,低于北京社區居民的參與意愿69.9%[12],可能與南北文化差異有很大關系,這說明廣州市門診患者的大腸癌篩查意愿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2 宣傳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覷 從調查研究結果看,廣州市門診患者通過電視、網絡或社區宣傳等渠道了解大腸癌篩查的比例為53.29%,此數據表明廣州市關于大腸癌篩查宣傳教育初見成效,“宣傳教育”之外,影響廣州門診患者大腸癌篩選意愿的因素更值得進一步探究。
3.3 影響篩查參與意愿的因素較多 本文選取了8個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經過統計學的顯著性檢驗分析,其中7個因素均對篩查意愿有顯著影響,既包括門診患者個人信息的年齡、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婚姻狀況,也包括公共性的醫療保險、宣傳教育和篩查方法。吳亞南等[11]研究也表明,年齡、婚姻狀況、無醫療保險是腸鏡順應性的不利因素。低教育程度人群的篩查意愿偏低,可能因其健康意識弱,既往篩查經歷有限,對新事物接受度較低等;低收入家庭和醫療保險保障度仍然偏低的居民篩查意愿低,可能主要受制于經濟承受能力的原因;年齡偏小者,篩查意愿較小,反映中壯年平時對健康的關注偏少;非在婚人群則可能是因為檢查過程本身尷尬和不適而不愿接受。這些人群可能是提高篩查依從性的重點干預人群。此外,“宣傳教育”分析結果,一方面肯定了大腸癌知識宣傳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指明了“社區宣傳”效果的優越性。而對篩查方法滿意度的研究結果,則對醫護人員的篩查專業技術、服務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3.4 文化程度成為影響門診患者參與大腸癌篩查的首要因素 因為大腸癌的篩查知識非常專業,加上低文化程度者對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較差。因此,社區宣傳時針對目標人群的宣傳方式應做適當調整,避免單一的說教,可配合錄像、圖片、現場示范等形式進行,便于其理解和接受。同時,隨著網絡媒介的不斷普及,可利用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對目標群眾進行大腸癌的科普宣傳,提高群眾對大腸癌篩選工作的認識,從而提高群眾大腸癌篩選的參與意愿。
3.5 經濟原因對大腸癌篩查意愿的影響不容忽視不同的大腸癌篩查方法成本差異很大,盡管目前在廣州某些社區已推行免費的大便潛血初篩試驗,但后續的腸鏡等診斷性檢查費用仍較高,對低收入家庭來說,經濟負擔仍較重。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低收入家庭和醫療保險保障度低的居民篩查意愿較低。醫療保險是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對于低收入人群而言,醫療保險保障不足是其接受大腸癌篩選的最大障礙[13]。2005年美國國民健康調查(NHIS)顯示,沒有醫療保險的人群接受直腸癌篩選率為19%,有醫療保險的人群篩選比率為39%[14];楊燕等[15]調查發現,減免直腸癌篩選費用對腸鏡檢查順應性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醫療政策層面,提高醫療保險在低收入人群的覆蓋率,將大腸癌篩選診斷納入醫療保險,適當提高腸鏡等診斷性檢查項目的報銷比例,降低檢查成本,提高免費進行大便潛血試驗的目標人群數量,進而提高大腸癌的篩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