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菲菲
◆摘? 要:中國音樂史教學有著寶貴的資源,比如文字影視資料、文物和文化遺址等,這為中國音樂史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課程資源,將其引入到教學實踐中,不僅能夠縮小學生和中國音樂史的距離,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中國音樂史中通過對影視資源進行發掘,可以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這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國音樂史教學中利用影視資源培養學生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的途徑。
◆關鍵詞:中國音樂史;影視資源;思維能力
一、利用中國音樂史的影視資源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中國音樂史教學中的形象思維能力涵蓋感知、聯想和想象能力,他們主要是借助代表性和具體的形象,從而一定程度上掌握和表現事物的思維活動。中國音樂史作為描述性的課程,不管是人物的行為還是事情的進度,都能夠利用栩栩如生和確切的形象進行表現,由于這一特性,也使得中國音樂史脫離不開形象思維,假如缺乏形象思維,那么也將導致中國音樂史變成空泛和蒼白無力的枯骨。
中國音樂史中影視信息生動的描繪,形象的刻畫了中國音樂史事實,顛覆了時間、空間的約束,也把中國音樂史現象十分逼真的呈現給學生,給學生的多種感官強烈的刺激來加強感受,讓學生在心中建立起中國音樂史的形象和場景,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和過去在精神、感情上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對中國音樂是的感性認識,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充分的理解中國音樂史,強化其認知水平。中國音樂史課程所采用的題材影視可以是紀錄片、科教片和專題片,紀錄片相對比較真實可靠,而故事影視片雖然不能稱得上是中國音樂史的實錄,卻可以表現出中國音樂史風貌,從而近似真實的再先中國音樂史事件和人物。比如教學到“聶耳的音樂創作”這一內容時,可以挑選電影《聶耳》放映給學生觀看,同時精心的摘錄其中的音樂內容,為學生講解聶耳的生平事跡、創作作品,還有他在音樂創作上取得的貢獻和成就。又如在教學到“中國當代民族歌劇”時,可以有選擇的放映《白毛女》,讓學生知道這部作品是歌劇發展中舉足輕重的里程碑,同時在文藝史上也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后可以有針對性的根據音樂來研究其中的特色。
二、利用中國音樂史的影視資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實際上就是形象思維,而任何一種中國音樂史現象都包含著發展規律,而不同的音樂史事件后有著潛在的聯系。只要能夠充分的分析規律、聯系,就能夠把握概念本質,形成系統,發現規律,從而一定程度上實現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中國音樂史課程其實有著一定規律性,其讓學生采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去研究中國音樂史的發展過程,這也是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培育。通過多媒體采用中國音樂史題材影視信息,能夠在教學中近似逼真的呈現中國音樂史情景,學生可以觀看到形象的畫面,從而進行良好的想象。比如在教學到“中國近代音樂史之學堂樂歌”時,可以為學生放映《城南舊事》,這可以讓學生了解學堂樂歌的歷史情況,然后再播放主題歌《送別》和介紹歌曲的作曲者李叔同,進而向學生提問道:“學堂樂歌的歷史背景如何?其中有哪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學堂樂歌的突出的特點是什么?”這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研究中國音樂史事件、人物,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推進思維的發展。
三、利用中國音樂史的影視資源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對知識的形成、理論以及知識是否準確,進行判斷的一種品質。在接受如此多的中國音樂史題材影視信息下,學生身為學習的主人公,不能一味的充當盛放知識的器皿,更應該敢于爭當知識的質疑者,要對自己有疑問的知識進行挑戰,一定程度上做到打破權威,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提出疑問且進行評論。
影視文化通過娛樂的手段來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對學生品質和個性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影視文化是一種有著強大感染和表現力的藝術,不僅充當著生活教科書的角色,而且也無形中成為人們了解世界的媒介,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些一定程度上也是創造力發揮的前提。中國音樂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影視信息所營造出來的各種趣味盎然的情景,讓學生能夠中國音樂史的情景所吸引,讓學生以已有經驗為基礎并且結合影片中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能夠大膽的獨立思索、別出心裁以及從側面去研究問題,從而讓學生看待問題更加全面。比如在教學到“中國古代音樂史之曾侯乙編鐘”時,可以為學生放映節目“藏寶現身”之“遠古的樂聲---隨州曾侯乙編鐘”,可以讓學生充分的發掘曾侯乙編鐘的內容以及其在音樂文化史上的重大價值,調動學生動手實踐和動腦思考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環境,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發展其創新意識、提升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任務。
四、結語
人們常說:教無定法。其實,學也無定法。在中國音樂史多媒體教學中開發影視資源,可以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中國音樂史學科思維習慣,對學習中國音樂史以及在音樂生活中實踐運用,都是有極大益處的。所以,我們每一位中國音樂史教師都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習慣,使學生成為一名具有良好中國音樂史學科素養的未來的人民音樂教師。
參考文獻
[1]廖俊寧.中國音樂史課程活態教學模式探究[J].樂器,2021,(01):34-37.
[2]梁美玲.關于中國音樂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若干思考[J].藝術教育,2020,(12):211-214.
[3]溫曉慧.中國音樂史教學課堂創新策略與實踐[J].中國民族博覽,2020,(22):40-42.
[4]陳荃有.中國音樂史教學問題三議[J].音樂探索,2020,(0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