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摘要:勞動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培養價值,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培育學生的責任感和勞動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本文基于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聯系,著重對勞動教育的開展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策略
區分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是兩個不同的課程,是開展新時期勞動教育的重要前提。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使命。一些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較為不足,對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缺乏深入的認識,借助于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拉近學生和勞動的距離,通過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和動力,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和因材施教的理念,促進勞動教育課程的健康發展。
一、綜合實踐活動和小學勞動教育的內在聯系
綜合實踐活動是勞動教育的載體,勞動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二者你中有我,不可分割。需要在實踐中擺正二者之間的關系,不能用綜合實踐活動掩蓋勞動教育,也不能用勞動教育替代綜合實踐活動。隨著新時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水平,提升學生多方面的勞動本領,技術技能以及社會感悟等,成為重要的方向。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拓寬了勞動教育的內容,一方面置身其中的勞動情境激發了學生對勞動的熱愛,對于勞動教育意義和價值的彰顯提供了保障。在綜合實踐活動和勞技課上,學生的收獲是全方位的,加強綜合實踐勞動課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可以極大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落實立德樹人教學目標。
二、綜合實踐活動視角下的小學勞動教育策略
1、以學校為主導,增進學生的勞動熱情
很多小學生不喜歡勞動,認為勞動是大人的事情,甚至輕視勞動,漠視勞動,這是不對的,必須要糾正學生對勞動的片面認識和理解。教師要借助于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基于勞動教育課程的任務和目標,結合學生勞動技能基礎和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和特點,組織知行合一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增進學生的勞動熱情,把勞動教育課程的價值體現出來。以泥工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充足的泥工工具和寬敞的場地,把學生分組,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集體合作和交流,鉆研和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為了提升勞動教育的氛圍,教師組織各個小組開展競賽,在多媒體上展示多種泥塑作品,每個小組挑選喜歡的進行陶泥的摔打,揉合,雕塑,上色,修正,展示等,最后通過集體評價,評選出捏的最快和最好的作品,上傳到學校的網站首頁,激勵全體學生的勞動熱情。
2、以家庭和社會為依托,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責任感
勞動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在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勞動習慣和責任感,落實立德樹人德育目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家里進行相關的勞動實踐,如掃地,清潔,烹飪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增進學生的感恩意識。以毛線編織為例,教師可以在學校為學生清晰講解各種毛線編織技巧之后,讓學生嘗試著為自己的媽媽編織一個圍脖,一副手套等,學生利用每天的業余時間進行編織,一方面可以鞏固編織技能,一方面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借助于小小的毛線編織品來表達對媽媽的感激。除了家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編織的毛線作品寄給山區的孩子們,使學生從奉獻行為中感受到勞動的偉大。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編織的毛線作品或者十字繡放在網上,吸引人購買,使學生從交易中品嘗到勞動的價值,增進對勞動的熱愛。
3、田園勞作活動,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
戶外勞作是勞動教育的重要路徑。在學習完種植勞動技能之后,教師可以在學校的操場為學生開辟一塊菜園,提供植物種子,通過播種,施肥,除草等環節,幫助學生了解植物生長條件和規律,在辛勤付出中感受到勞動的艱辛,獲得豐收的喜悅。田園勞作考驗學生的耐力,一些學生的新鮮感很容易在勞作中褪去,對此,教師要及時鼓勵和激勵,督促學生養成每天澆水和看護的習慣。除了學校,還可以開辟校外實踐基地,借助于麥地,林地,草地等開展相關勞動教育課程,優美的自然風景和場景,更能激發學生的勞作興致。
4、職業體驗活動,體驗勞動的意義和作用
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類特有的社會實踐活動,而工作是人類最為基本的勞動形式。人們每天上班下班,本身就是一種辛勤的勞動。教師應該認識到職業教育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適時開展職業體驗類活動課程,培育學生崇尚勞動的價值觀。比如可以提前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業余時間做好勞動課程的備課工作,然后在課堂上實施翻轉課堂模式,讓學生走上講臺扮演老師,向下面的學生講解相關勞動技能,一堂課下來,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工作的不易和偉大,體驗到傳道受業的勞動魅力。還可以圍繞學生家長的工作,組織學生進行節目的表演,把司機,醫生,編輯,保險員,設計師,律師等職業的工作場景模擬出來,使學生在勞動技能的嘗試性表演中感受到各行各業工作的特點和意義,理解勞動在推動人類進步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5、社會服務活動,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誠實勞動,辛勤勞動,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等勞動素養,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通過有汗水、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情境化勞動實踐方式,可以借助于和勞動教育的重要關系,加強和社會的聯系,一方面增長學生的勞動本領,一方面培育學生的勞動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以木工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工地或廠房,觀看木工師傅的創作過程和一件件杰作,讓學生親身參與制作步驟,在木工師傅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的引領下,增進學生對勞動的感知和尊重。除此之外,在社區志愿服務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把學過的勞動技能展示出來,在辛勤勞動中感受奉獻的快樂。
6、提升自身勞動技能,樹立勞動榜樣
無論是勞動教育還是綜合實踐活動,對老師自身的勞動技能和素養要求較高,需要教師不斷增長勞動本領,豐富自己的勞動經驗,提升自身魅力,贏得學生信賴。教師應該借助于互聯網增進對勞動教育本質內涵的認識,多學習和了解一些綜合實踐課程,對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區別和聯系有恰當的認識,拓展自己的勞動視野,增進勞動熱情,感受勞動意義,在家庭、學校、社會中努力參與各種勞動活動,給學生樹立勞動典型,激發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勞動教育課程具有豐富的內容,教師必須要有的放矢,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安排,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視角下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的駕馭能力。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教育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需要積極主動的開展實踐活動,把課堂和課外聯系起來,把家庭,學校,社會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能力,增進學生對勞動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春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生勞動素養的途徑與方法[J].福建教育,2020(45):22-24.
[2]吳忠喜.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領域的實施途徑與方法[J].新教育,2020(3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