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元 張亞蘭
摘要:很多學者致力于研究如何把德育理念滲透到高校課程教學中,但是對把德育內容與不同課程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卻很少涉及。然而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更需要充分的德育方面的指導。本文以不同版本的中學教材為例,積極探索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元素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關鍵詞:思想道德教育;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
一、中學英語閱讀課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元素的現狀
(一)中學教師缺乏對在課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元素的認識
中學時期的教育教學是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的關鍵性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1]應該側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二)中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更偏重閱讀技能訓練
傳統的閱讀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尋讀、略讀等閱讀技能,教師也非常重視學生成績,因此,在英語教學時間的限制下,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閱讀語篇時偏重講解生詞短語,語法,句子結構等英語語言知識,很少向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意識的培養。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述,英語教育中的思想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語篇中心思想時也很少進行思想品德意識方面的升華,文章主旨與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結合也較少。
二、中學英語閱讀課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元素的可行性
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師也應該發揮出它本身的特點,不能有所偏頗,只注重其工具性,不深入挖掘文本中隱藏的思政和文化因素。許多版本教材的文本內容都可以被歸類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在“人與自然”話題中,多數文章主題為保護環境,例如初中英語仁愛版九年級上第二單元“Saving the Earth”。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立德樹人為出發點設定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文本,啟發學生深入語言載體,體會文本內涵。要從“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在“人與社會”話題中,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一單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為例,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節日,各項活動的設計都圍繞中外節日進行,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學生不僅增進了對中國節日的理解,而且對一些外國節日也有了了解,教師在此時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并欣賞中外文化的異同,同時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元素的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范例
下面筆者就以牛津初中英語譯林版九年級上第七單元第二課時的閱讀文章“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為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一)讀中環節: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近義詞、詞網等形式展示本次課所需掌握的重點單詞短語等知識點。其次讓學生略讀文章在PPT中選出正確的中心思想,尋讀文章2-6段完成判斷正誤、填表格等任務。 最后要求學生尋讀第7段并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go beyond和pass away。以pass away為例,學生需要閱讀文中最后一行,對pass away 進行替換翻譯。教師要啟發學生先根據本段中詞語猜測詞義,學生根據had cancer猜測出詞義替換翻譯后進一步問學生為什么用pass away不用die,讓學生明白兩個詞用法的細微差別:用pass away表示禮貌、尊敬,是委婉語,再讓學生舉例中國文化中相同語境下常用的委婉語有哪些,然后教師總結部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可以用于相同語境的委婉語,讓學生體會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并豐富學生的母語文化知識,增加對本國文化的認同。
(二)讀后環節:本環節教師要針對課文主題進行情感及價值觀方面的升華,以便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What can make a person great? 這個問題與讀前環節學生對the best的思考相呼應。經過對文本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赫本的事跡總結出自己認為的獲得成功需要的品質或需要付出何種努力。最后教師通過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總結例如:要想成功需要認識到知識很重要;要努力工作或學習;要善于抓住機會;認識到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等。通過這個環節啟發學生深入語言載體,體會文本內涵,升華文章主題,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思辨能力。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最大化地發揮英語作為人文學科的功能。
四、結語
根據中學生發展的特點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德育元素融入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十分重要。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加強對德育理念的認識理解,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其次要堅持立德樹人,鉆研把思想道德元素融入閱讀教學的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參考文獻
[1]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50-58.
基金項目:天水師范學院研究生創新引導項目《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探索》;項目編號:TYCX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