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明
摘要:提高數學課堂的動態性,能夠給予學生更多思考、探究和自主發揮的機會,對改善學習氛圍、增強課堂活力等方面有積極促進作用,有利于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和運用知識。所以為了更好地構建動態課堂,教師需要對其基礎構建要求加以了解,并結合學生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策。本文就小學數學動態課堂的構建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動態課堂;小學數學;教學對策
以往教學中教師更注重教學任務,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也沒有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表達的機會,整體課堂學習過于呆板單一,缺少靈活性和動態性[1]。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轉變思路,能夠對教材資源進行開發創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多種手段提高教學的趣味多樣性,讓學生在高效互動的課堂學習中提升綜合能力,增強動態課堂的作用價值。
一、小學數學動態課堂構建要求分析
在動態課堂構建時教師需要對其基礎要求進行了解,才能提高動態課堂后續實施的有效性。①以生為本。教師所開展的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目標、選擇的教學方法,應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且多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確保學生在學習時無較大的學習壓力[2]。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提高學生的地位,多讓學生發言、多組織學生進行互動思考,同時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讓學生敢于思考和表達,這樣才能激活其思維、增強課堂活力。②加強重視教學過程。以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最終掌握情況,對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想法、思維發展、新奇觀點等缺乏重視,導致學生學習過于固定。同時教師整體教學無層次性,不利于班級學生整體提升。動態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加強重視教學過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③互動開放。在教學中提高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的關聯性,同時將以往單一回答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自主設計題目或教師設置具有探討性、交流性的問題,提高整體教學的互動性和開放性。④全面評價。除了以往單一的成績評價和課后評價外,教師還應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實時評價,并鼓勵讓學生展開自評、互評。同時也需要做好評價反饋工作,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時提供幫助。
二、小學數學動態課堂有效構建的教學對策
(一)創設教學情境,增強課堂學習體驗
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擁有更好地體驗,能夠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下展開自主學習和探究討論,教師可結合知識點創設相應的情境,并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機會。比如在可能性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提前準備一個不透明的紙盒子,并在上方挖出一個手能伸進去的洞口,以及準備不同口味的棒棒糖。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先與學生互動,“你們都在一些小店玩過摸獎游戲吧,今天老師也準備了一箱不同口味的棒棒糖,你們想不想參與摸棒棒糖游戲?”以互動增強課堂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先在紙盒里放入6個荔枝味的棒棒糖,但學生不知道盒內棒棒糖的口味,之后教師提出問題“誰先摸到蘋果味的棒棒糖,誰就中了大獎”,學生輪流摸棒棒糖,在所有棒棒糖摸完后學生發現盒內不可能摸出蘋果味的棒棒糖,因為根本沒有放入該口味的棒棒糖。這種情況下教師順勢引出“不可能”知識概念,加以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然后教師再當著學生的面放入5個蘋果味的棒棒糖、4個荔枝味的棒棒糖、6個葡萄味的棒棒糖,組織學生在進行摸棒棒糖游戲,并在游戲進行中合理導入不同問題,創設相應的情境。如在摸出3個荔枝味的棒棒糖后,教師提問“紙盒中還有可能摸到荔枝味的棒棒糖嗎?”或者在所有葡萄味的棒棒糖摸出后,教師提問“紙盒中還有可能摸到葡萄味的棒棒糖嗎?下一次摸出的棒棒糖會是什么口味?”在問題提出后學生可討論回答,得出相應的答案,對知識點“可能性”進行深入理解。對單一開展游戲或單一進行知識講解來說,具有互動討論性的課堂學習更能夠讓學生獲得豐富體驗,提高學習動態性。
(二)結合生活元素,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數學課本上很多知識內容都源于生活,教師在動態課堂構建過程中,應充分結合生活元素,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利用生活資源展開思考、促進自身思維創新和發展。比如在元、角、分知識點學習時,教師可將生活中一些與學生關聯性較強的實物帶入課堂,展示在講臺上,如一個棒棒糖、一塊橡皮、一盒牛奶、一個筆記本、一袋干脆面等,并借助課件將這些實物以照片的方式投射在多媒體屏幕上,在不同的實物下標上對應的數字,要求學生能夠在數字后括號內填上合適的單位。如一個棒棒糖1()、一塊橡皮0.5()、一盒牛奶3()等。學生根據日常購物的經驗,都能正確填上單位。這種情況下教師提升難度,更換數字讓學生再次進行填寫,如一個棒棒糖100()、一塊橡皮50()、一盒牛奶30()等。這樣不僅可促進學生在填寫過程中自主思考,也能順利引出知識內容。填寫后,教師可邀請學生回答,以及談談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說一個棒棒糖不可能是100元,也不可能是100角,所以100分最合適,那這樣的話一個棒棒糖可以是10角。教師在聽過學生回答后,對學生的新奇想法和動腦思考的態度進行鼓勵、肯定,并在后續講解中對元角分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運用。
(三)組織學習活動,做好教學評價工作
動態課堂的構建,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可自主操作的學習機會,所以教師需要多結合課本知識點,積極組織相應的學習活動。比如在圓規畫圓知識學習時,教師在課堂為學生提供自主練習的時間,并在課后鼓勵學生想一想圓的其他畫法,主動實踐。或者在正方體、長方體體積學習時,在基礎公式等講解后,在課堂讓學生進行小組比拼,通過量不同體積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實物,對知識進行掌握。同時還可以一些實踐類的生活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后結伴開展學習實踐。另外,教師還應提高評價多元化水平,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多方面評價、多方面反思,以及及時反饋,讓整體評價更加全面有效,為動態課堂的構建提供有利條件。
結語:
綜上所述,動態課堂構建中,教師需要明確相關要求,了解學生情況,采取情境創設、生活教學、學習活動等方式豐富原有的單一教學過程,讓學生輕松自由的環境下展開學習,這樣更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以切實提高課堂的動態性、靈活性和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賴達庶. 巧用動態生成資源,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J]. 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8(2):67.
[2] 黃修仁. 構建小學數學探究性課堂,激發學生動態思維[J]. 中外交流,2019(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