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文

摘要:塤,八音土者,水火相融之。其鳴嗚嗚然,似空谷雄風,如人之悲吟,故謂大地之音也。塤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悲壯、凄婉而又至純的音色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如今,塤的發展非常多元,在制作、創作、演奏上,都粉彩各異。本文主要在塤樂創作的這一環節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對當代塤樂發展及塤樂創作的剖析,闡述個人對塤樂創作的思考。
關鍵詞:塤;塤樂;創作;辨證;思考
一、關于塤
(一)塤的起源
關于塤的起源,學術界有著不同的定義與看法,有“模仿自然野獸說”、“石流星說”等。“模仿自然野獸說”認為:塤的形成是以早期原始先民狩獵時模仿野獸聲音的木哨而來。“石流星說”認為:塤的形成是以原始獵人在狩獵過程中丟扔石子,中空與帶有孔洞的石子發出聲響的投石而來。以上兩種起源說則都是在原始人類在生活實踐中所形成。
(二)塤的形態、材質
上文說到,塤的發展是多元的、粉彩各異的,所以塤的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現在通常所能見到的塤的形態分別有:鵝卵形塤、葫蘆形塤、牛頭形塤、筆筒形塤、魚形塤等,還有一些其他形態的塤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異形塤,在這里不過多介紹。
塤的材質主要以陶土為主,但也有其他材質的塤,如樹脂材質的榮華塤以及一些竹制的竹塤。
(三)塤的音色、音域、演奏技巧
塤的音色由它自身的形態、腔體與材質而決定,但是它們在哀怨、悲涼、憂傷的音色共性上具有統一性。
塤的音域也是根據其形態與指法而決定,現普通十孔塤的音域達一個半八度,以G調塤為例為:d—a1(不含俯吹)。
塤的演奏技法與我國傳統管樂器演奏法有非常大的重合,尤其與竹笛演奏法基本等同,而塤的俯吹技巧是它最獨特的技巧,其他管樂器都無法做到。
二、塤樂創作的概況
當下,塤樂創作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不同體裁、題材的塤樂都紛紛涌現出來,這對于我們塤與塤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及挑戰。塤樂創作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1器樂化程度減弱,技巧技術含量低。2體裁單一,曲式結構無創新。3題材內容較為單一,情感單調。4現保留高質量曲目較少,也是當下塤樂存在的最大問題。
三、塤樂創作與塤樂發展的關系
塤樂創作與塤樂發展是分不開的,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創作出好的塤樂作品可以開發塤的表現能力、豐富塤樂曲庫從而促進塤樂的發展,而好的塤樂發展環境和塤樂演奏技術可以展現和詮釋好的塤樂作品。
好的塤樂創作可以充分發揮塤的性能,挖掘塤樂演奏的潛能。高質量的塤樂作品應具有時代意義、符合社會價值觀、擁有獨特創新點、情感豐富、旋律性較強、技巧與旋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樂器性能等要求,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塤樂的高質量發展。
好的塤樂發展環境不是一個個體所能創造或決定的,而是通過塤的制作、塤樂創作、塤的演奏、塤樂教育、塤理論研究者這幾個群體共同營造的一個環境。好的塤樂發展環境應具有明確塤樂發展的道路、優良的塤樂文化傳播生態、系統化的教學體系、高質量的演奏技術等要求,這樣對于塤樂的每一個群體創新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塤樂創作的辨證思考
(一)樂器屬性與情感表現的辯證思考
如果要說到對于塤的第一印象,首當其沖的便是它那獨具魅力的音色。當然這與它獨特的屬性是分不開的,塤作為一件陶土所制的吹奏樂器,它將哀怨、悲鳴、苦訴、哭訴等做到了淋漓盡致,那么在這樣的屬性下塤所要表達的情感便只能是悲傷與苦調嗎?
筆者認為,塤的情感表達是豐富的。
每一件樂器都有自己的屬性,而樂器自身具備的屬性所產生的情感表達是它與生俱來的,這使它在演奏者表達與它屬性相符的情感時更加得心應手,而這只是自身所具備的一種先天條件或優點而已,而一個樂器的創新和發展往往是在它不具備的優勢或難以實現的方面,當然不是一心求異,所以我們應在塤的屬性情感以外豐富情感表達,而不是一直以保護傳統為名,圈禁在特定的屬性下。這樣只會使得塤樂創作局限化。
筆者以自己所創作的一首塤曲《彩云之境》中的快板為例,這段快板主要表現在遼闊的草原上駿馬奔騰的景象。
(二)大眾審美與個性化的辯證思考
大眾審美不是一個固定化的概念,而是一個動態趨向,它通常受到一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一個地域環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當下,網絡自媒體文化發展蓬勃,對我們的大眾審美存在巨大的影響,且這種影響是雙面性的,一方面,一些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有正能量的、歌頌人們和黨的、歌頌英雄戰士的、貼近人民生活的好作品;另一方面,一些低俗的、走流量、不能體現社會生活的不良作品 。價值取向決定著審美取向,在看待塤的審美時一樣,看待其他音樂形式也都一樣。
個性化是個人追求事物的獨特表現或形式,在作品創作過程中主要是主觀的去表達對事物的情感,是理性與感性的交融,所以在一個作品中多多少少都會存在著作曲家們的獨特表現即個性化。
當下,一些音樂創作者們追求創新和求異,所創作的作品個性化太過于強烈,導致社會群體對于這些作品難以聽懂,甚至達到排斥 。
我們所有創作的音樂最后面向的都是社會群眾,所以在我們創作塤樂以及其他音樂作品的時候都應該好好把握大眾審美與個性化的辨證關系,不能一味迎合大眾審美,因為大眾審美具有多面性,應該在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同時貼近大眾審美;不能一味個性化,因為過于個性化群眾無法接受,應該在大眾審美的基礎上、符合社會價值的同時進行個性化,這樣獨特的個性化才會得到認可,甚至形成新的審美。
五、結語
塤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以悲壯、凄婉而又至純的音色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 。當下,塤樂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多元,但在快速的發展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塤樂創作的問題有:器樂化程度弱、體裁單一、題材單一、高質量作品少等,對于這些問題都應該在我們創作塤樂作品時著力解決。
本人也在文中提出對于當下塤樂創作取向的兩個辨證思考,樂器屬性與情感表現的辯證思考,大眾審美與個性化的辯證思考,希望通過對這兩個創作取向的思考與分析,從而對個人塤樂創作與創作的塤友起到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劉寬忍.塤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