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李光輝
摘要:亂世存金銀,盛世興收藏,收藏熱是國泰民安的標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平穩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悠久而厚重的文化傳統,持續升溫的文化需求,文物市場的逐漸開放,促成了民間收藏的逐漸興起。隨著藏品數量和質量的提升,許多收藏者不再滿足于自娛自樂和同好之間的鑒賞,而是有意將收藏推向社會,以滿足讓更多的人了解藏品的展示需求。為此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個人和企業認識到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科學研究作用、保藏文物的效能,開始創建民辦博物館。
關鍵詞:解決 民辦博物館 發展問題 所思
民辦博物館是為了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由社會力量利用非公辦文物、標本、資料等資產依法設立并取得法人資格,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機構。民辦博物館來自于民間、成長于民間、服務于民間,填補了公辦博物館門類上的空白,彌補了國家因財力不足而無法對所有文物和文化遺產進行妥善保護的缺憾,是我國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于豐富本土文化資源,促進區域與旅游和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1]。
我國民辦博物館在民間收藏的持續升溫以及博物館多元化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完成了從自發到自覺的過程,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但是由于民辦博物館還是一種新生事物,缺乏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關注,自身發展也不成熟,其自身的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睫[2]。
一、我國民辦博物館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辦博物館法律地位不明確,其權利尚未得到確認,還不能享有其應有的權利,使民辦博物館發展面臨重重障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辦博物館定性為“文化事業單位”,而民辦博物館被定性為“民辦非企業單位”。這一身份定位,給民辦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諸多尷尬和困難。這樣形成了一個怪圈:民辦博物館和公共博物館承擔的社會功能一樣,都是文保事業,但國家不給民辦博物館財政撥款,民辦博物館自身要生存卻沒有經營權。可見,身份定位不明確,嚴重阻礙了民辦博物館的生存和發展[3]。
(二)地方政府管理缺位、失位現象較為普遍,缺乏對這一新興事物的指導和管理。近20多年來,隨著收藏熱的升溫,由于法制和監管的缺失,各種民辦博物館“遍地開花”,不僅沒有出現百花齊放的景象,反而伴生了很多亂象:企業宣稱要建博物館,優惠拿地后卻作商業開發;利用博物館名號抬高藏品身價,然后高價轉手,有的甚至把博物館開成了文物商店;很多“山寨博物館”應運而生,躲開監管,自娛自樂,等等。究其原因,這與民辦博物館和文物部門缺乏直接的行政隸屬關系,管理者有不愿管的思想有很大關系。
(三)民辦博物館發展思路不清晰,自身存在的問題難以逾越。許多民辦博物館在創建之初對于市場運作缺乏明確的認識和必要的準備,對于自身的定位及發展思路不清晰,與公辦博物館雷同,而沒有找到真正適合他們自身發展的市場空間。在運作上,許多民辦館缺乏參與意識,在與旅游業或商業的結合以及同仁的聯合上未發揮積極性,其邊際成本數目驚人,很難依靠創辦者個人的力量來維持。缺乏業務培訓和支持的機會,專業人才短缺,經驗不足等帶來的長遠發展后勁乏力問題。
二、我國民辦博物館解決以上發展問題的思路
為了克服民辦博物館發展的障礙,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應加強對民辦博物館的管理和扶植,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解決思路:
(一)將民辦博物館定性為公益組織,允許民辦博物館開展多渠道的經營活動,以籌措運營資金。要保障民辦博物館與公辦博物館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在國家立項、政策扶持、土地使用、稅費減免、文物劃撥、免費開放等方面與公辦博物館享受同等待遇。規范和完善民辦博物館的各項制度,賦予其與公立博物館同等的法律地位。對具有門類特點、行業個性或地域文化、民族唯一性的民辦博物館,以及致力于搶救瀕危文化遺產、填補某領域文化空白或稀缺的新建民辦博物館,給予必要和適當的傾斜性扶持。
(二)政府應通過加強監管支持民辦博物館的發展。管理部門應審時度勢,從維護公共利益出發,轉變對“民辦博物館發展是個人行為”的認識,轉變讓民辦博物館“自生自滅”的觀念,根據社會發展和民辦博物館發展狀況依法制定積極有效的管理措施,支持民辦博物館的發展,促使其產生效益,同時堅持宏觀管理、間接管理和協同管理,督導其行為。各級文物部門要加強對民辦博物館的專業指導,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民辦博物館發展的體制、機制和辦法,不斷完善制度,加強規范管理。
(三)民辦博物館應理清發展思路。1、創新發展模式。發揮特色收藏優勢。民辦博物館里的藏品,多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是人們觸手可及的物件,而其背后蘊含著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和與觀眾相融相通的感性情結,這是一些公辦博物館所缺乏的,但卻是民辦博物館的特色和核心價值所在。在對自身資源優勢清醒認識的基礎上,民辦博物館在辦館方向上盡量不要與公辦博物館雷同,盡量避免與公辦博物館比規模、比硬件,不要貪大求全,而要拓寬辦展思路。2、民辦博物館在技術準入、等級評定、人員培訓、陳列展覽等方面,要與公辦博物館一視同仁,享有同等待遇。國家要設置針對民辦博物館的文物征集和保護專項資金;鼓勵公辦博物館對民辦博物館的業務活動實施幫扶;加強博物館行業協會建設,制定行業規范,鼓勵民辦博物館加入行業協會,促進行業自律;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個人等社會力量向民辦博物館提供捐贈。
參考文獻:
[1]周繼洋.博物館數字化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國情國力,2021(06):16-21.
[2]李淑芳.博物館改革發展焦點問題及對策建議分析[J].收藏與投資,2020,11(11):65-66.
[3]李耀申,李晨.博物館改革發展焦點問題及對策建議[J].東南文化,2020(04):133-138+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