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標準中的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目標很難達到,以個人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最終會導致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降低。雖然針對這些問題已經出現具體的改善措施,但是由于這一問題存在的時間較長,還需要對這些問題有一個較為全面的分析,才能有針對性的找到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數學 積極性 分析 解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72
即便是課程改革的現在,盡管有些教師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開始踐行新課程改革中的相關規定,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中就可以看出,依然有很多我們無法忽視的問題存在。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高中課程教學中,學生往往充當的是聆聽者,而不是參與者。高中數學課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抽象的概念直接導致了學生成為課堂“局外人”的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自我意識極其強烈,他們認為學生只負責答出試題的答案即可,探究理論和概念的過程由老師講解或者一帶而過,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去,導致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行,我們需要對這些方面進行積極的改進。
一、高中數學教學問題分析
1.沒有正確理解自主學習的理念。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有意無意地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將自己的思想凌駕于學生的思想之上,這種現象的產生更多的是由于教師對讓學生自主學習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例如,高中數學老師在課堂上有意地讓學生思考自然數、有理數等幾個相似概念之間的區別的時候,因為還剩五分鐘下課鈴聲就要響起,教師就會以不耽誤課程進度的理由自己解釋問題的答案。而在正確的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指引下的高中數學教師則會在準備向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關注到課堂時間的變化。
2.概念灌輸不夠徹底。學生在剛剛踏進高中階段時還處在學習方法的懵懂階段,他們如何學習高中數學,完全取決于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一旦摒棄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遇到概念自己解釋,學生在后期的學習當中就會抱著“反正應該了解的概念課本上都有,不懂的概念老師也會講解”這樣的心態,在今后的學習當中他們就會陷入“老師講解,我記,我不懂,老師講解”這樣的死循環當中去。
3.學習中普遍存在弊病。應試教育下的高中生普遍比較懶散,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接受了被動學習的傳統教育思想,在進入高中課程的學習之后,枯燥的數學課程加劇了他們的懶散程度。他們不喜歡老師將問題拋給自己,不喜歡老師給予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他們更愿意在教室里做一個認真聆聽的學生,在考試的時候絞盡腦汁地回憶老師上課的講解的內容。但是安于現狀的學習方法只會越來越讓他們覺得數學學科的枯燥無味,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全無。
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措施
1.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喜好來安排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高中數學的學科性質直接導致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低下,隱晦的概念、復雜的數字、邏輯很難讓讓學生提起興趣,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從根本上揣摩分析學生的心理,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分析得出一套適用于高中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例如,由于現實存在的事物無論是什么都會對正在走神中的學生起到拉回思緒的作用,所以在學到高中數學立體幾何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攜帶教學模型或者實物教具的方式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這一概念方法,在展示實物教具的過程中可以向同學們提出他們能夠觀察到的問題,這樣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就達到了。學生們甚至會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對某些有意思的教學內容產生期待。
2.有針對性地提出教學目標。高中數學教學目標的提出是圍繞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來制定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的表現也和教學目標的制定息息相關,教師應根據所教學生的特征來進行教學目標的重新制定。由于學生的數量較多,針對每一位學生制定教學目標的想法不太現實,但是教師可以將學生根據能力或特征進行分組,再針對每一組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更大程度的讓他們接受自主探究的學習觀念;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教師應投入更多的信心和耐心。
3.利用科技的優勢改變教育模式。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元素走進課堂,多媒體、投影、3D打印甚至于以后會出現的VR課堂等等,這些科技發展的產物進入課堂的目的是方便教學的同時能夠利用科技的力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凸顯他們的主體性地位。例如,在學到圓錐曲線這一章節的時候,僅靠模型和實物展示已經不能夠直觀地展示運動軌跡和曲線之間的關系了,現在我們可以利用flash動畫將這些動態的變化直接通過投影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4.團結就是力量。當教師提出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的時候,自主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自己指的是除老師以外的所有人,也就是說,學生可以通過和他人攜手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共同作出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組別或隊伍,布置下去的探究性任務需在小組討論研究之后給出答案。例如,在學習高中數學點、線、面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點與線、點與面、面與線這三個概念,將教室里的學生分為三組,每組指派一個知識點,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總結出每一個概念所包含的小知識點。由于點與線、點與面、面與線這三個概念中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知識點,參與組內討論的任何一位學生都能夠表達出自己觀察得出的結果。學生參與到了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當然如何將學生進行分組也需要教師仔細考慮,互幫互助是分組的基本原則。這樣的課程教學方式除了能讓學生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外,還能夠培養出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實現班級互助,在這種方法的指引下,學生開始由只扮演學生的角色轉變成為既扮演學生又扮演老師,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結束語
數學科目是被大眾所公認的最枯燥的學科之一,抽象的概念與邏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容易失去興趣。而大部分的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習慣“自問自答”,學生只需要帶雙耳朵來聽即可,而只有將學生放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核心,徹底的灌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概念,努力落實,才能將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生氣,才能夠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從而提升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