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超
摘要:在新形勢下,針對農業產業發展而言,需要進一步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導之下構建與之相對應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這是至關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在該類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進一步有效選擇相對應的發展模式,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在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等一系列相關環節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支持,構建相對應的網絡體系,進而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結合這樣的情況,本文重點分析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必要性,以及模式選擇和應對策略等內容。
關鍵詞: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必要性 模式選擇 對策建議
一、引言
通常我們所稱之為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主要是指與農業相關的社會經濟組織,為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為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提供各種服務而形成的網絡體系。目前,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在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切實融入,體現出應有的物資供應,生產服務,技術服務等相關優勢和效能,為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必要性
首先,對于具備公共產品屬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有越來越多的需求。當前,從整體情況來看,我國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規模相對比較小,在農業勞動力方面呈現出比較典型的高齡化趨勢,需要推行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在相對應的體系建設方面進一步優化完善,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需求的增加,將農戶需求作為發展引導基礎,進一步打造專業化的農業社會服務組織,為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服務,進而為農業發展的有效增強提供必要的保障。
其次,在農業服務供給方面,存在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等問題。有效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十分迫切的,可以更充分的解決市場失靈或者政府失靈等相關問題。農業服務方面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以此體現出應有的服務效能。
第三,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全程綜合配套,更便捷高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更有效的轉變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利用現代物質條件,使裝備農業得到更有效的強化,進一步有效通過現代科學技術針對農業進行有效改造,用現代產業體系使農業的經營發展效果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也進一步有效利用現代經營模式,使農業得到有效推進,用現代發展理念使農業得到引領進而有效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因此有效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顯得至關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三、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模式選擇
在針對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進行建立的過程中,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特點選擇相對應的服務體系和模式。具體來說,根據供給主體進行分類,有以下幾種模式:第一種是依托政府進行公共服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第二種是農戶以外的部門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第三種是村集體所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第四種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所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內容。第五種是龍頭企業提供的服務。第六種是不同民間服務主體融合在一起而構建起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第七種是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其次,結合農業服務性質進行分類。通過具體調研可以看出,在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是由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有效融合的,兩種融合模式與農業服務供給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并存的特點有效符合。
第三,根據服務內容進行分類。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包括多個方面,從種植業來看,民間服務主體在所有服務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設施和灌溉服務也是十分關鍵的內容,村集體在社會服務中所提供的服務也十分重要,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科研單位以及農戶等都提供十分重要的服務內容,在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等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服務效能,在專項服務綜合服務等相關方面,都充分體現出自身的作用。
四、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對策建議
首先,要注重做好制度建設工作。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想確保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能夠得到充分的構建,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效落實各項體系內容,在制度方面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使制度內容體現出應有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在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產品流通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規范和指導。同時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也要充分體現出制度的引導和示范作用,實現融合多元發展。同時在渠道方面也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進一步確保現代化農產品質量安全。
其次,在主體建設方面要充分體現出農業的公共服務能力。政府方面要創新管理體制管理機制,在更大范圍內進一步推行各類服務點。同時,縣級技術推廣機構也要進行有效改革,在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和管理體制創新等相關方面,培養高質量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各類機構的推廣作用之下體現出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在政府的機構改革和主體建設方面進一步增強,使政府和市場的界限進一步劃分清楚,同時對于各項組織機構和相關部門的作用和效能也要有效明確,以此體現出主體建設力量。
第三,在市場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開拓農村市場,使農村流通實現現代化,同時建立健全系統完善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對于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使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進一步發展,有效減少運銷環節收費等,通過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完善,實現生產流通消費等一系列農產品的信息網絡體系,科學合理的布局,進而充分解決批發市場,重復建設等相關方面的問題。
第四,要確保農用生產資料得到充分的供應。對于農村的市場秩序進行規范和診斷,對于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要進行嚴厲的懲處。
結束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能夠充分看出,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注重做好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呈現出顯著的必要性。在具體的構建過程中,要進一步把握相對應的模式,科學合理的選擇,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落實各項應對策略和發展措施,進而體現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效能。
參考文獻:
[1] 高湘媛,高煒.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研究[J].學術交流,2015(07).
[2] 譚躍湘.如何構建湖南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EB/OL].紅網,201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