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戎 姜西彪
摘要:隨著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推廣應用工作的深入推進,其應用機制和應用環境基本形成,應用成效逐漸顯現。應收賬款融資平臺為應收賬款債權人和債務人實現信息共通,促進資金供需雙方的對接提供了便利,但在平臺實際推廣應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從推廣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方面提出建議,以促進平臺業務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應收賬款;融資平臺;中小企業
一、應收賬款融資平臺的推廣情況
為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市縣人行先后召開平臺推廣現場會,提升業務影響力,把推廣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作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在轄區全面鋪開,大力推進。以“全覆蓋、分類別、有差異、重實績”為宗旨,主動服務企業,對平臺操作有困難的企業或重點企業進行一對一指導,并指定商業銀行專人負責,跟蹤服務,在平臺業務的各階段給予全面幫扶,并借助核心大企業的引領示范效應,帶動小微企業通過平臺活動融資。對各金融機構應收賬款融資平臺的推廣運用進行考核,并納入年底的“兩管理兩綜合”考核中,結合綜合執法考核情況,納入對金融機構涉農信貸政策導向中。
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從企業角度來看: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發展緩慢,制約平臺推廣應用
一是債務人參與意識不強,缺乏動力。應收賬款債務人,大企業由于對平臺缺乏了解,不愿意在網上確認應收賬款債,且缺乏應收賬款融資需求,參與度低。
二是企業信用管理意識不強。許多中小企業不重視加強信用管理企業片面追求市場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目標,忽視應收賬款信用風險控制,缺乏科學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與流程。
三是風險管理手段落后。多數企業缺乏信用管理體系和機制,對客戶資信調查流于形式缺乏應收賬款風險評價機制,忽視企業資信的動態管理,客戶信用管理粗放。
四是小微企業在進行融資時,仍以傳統信貸業務為主要方式,金融機構在辦理信貸業務時,也是優先選擇抵押、質押、擔保等貸款方式,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很難通過應收賬款獲得融資。
(二)從外部環境角度來看,應收賬款融資環境不完善,影響平臺業務拓展
一是相關法律不匹配。如現行《物權法》沒有從法律上明確“應收賬款”的概念及其外延,對“質押通知義務”以及“應收賬款債務人抵銷權的行使”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二是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缺乏具有權威性的專門社會信用評級機構。非實物性資產質押風險大,尤其對非實物性資產質押風險管理不夠重視,市場化的信用增值服務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質押融資業務需求。同時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為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信用評級機構缺乏。
三是信用信息化平臺建設緩慢。一方面企業缺乏基本的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平臺,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自身信用評價體系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利益相關者難以獲取真實、全面、準確的客戶資信和企業財務數據,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風險大。
四是信息不對稱,信用監管乏力。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內容零散、操作性不強對失信行為處罰乏力、失信成本低。在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的利益驅動下“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明顯。
(三)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銀企供需錯位,平臺功能發揮受限
一是金融機構積極性不高,無法形成合力。目前,各家金融機構都將應收賬款交易雙方均在本地的企業作為推廣重點,而異地債務人由于缺少相應的合作機制,難以動員債務人加入平臺確認。許多規模不大、資產有限、缺乏有實力的戰略伙伴的中小企業難以實現應收賬款的質押融資。
二是銀行授信政策影響,準入門檻偏高。在信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為降低風險,銀行對應收賬款質押融資企業的信用等級比照銀行授信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管理。在授信管理上,信貸審批權過于集中,影響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業務的拓展。
三是對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態度保守。應收賬款產生于銷售和服務等商業經濟活動中,其債權涉及多方主體之間復雜的權利義務關系,由于應收賬款壞賬的比率較高,商業銀行對此類業務的開展積極性不高。當前,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影響,企業應收賬款逾期的風險不斷上升,由于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的開展實際上是把債權人的債務風險轉移給了債務人,隨著風險的集聚,銀行業金融機構將承擔更大的違約風險。
三、政策建議
(一)提升平臺的法律效力
建議征信中心通過專門立法、司法解釋等方式,明確平臺業務的法律效力,保護平臺參與各方的正當權益。
(二)完善平臺功能建設
根據應收賬款融資業務開展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平臺的功能,豐富平臺的信息內容,增加平臺的參與角色,為基層人民銀行開通管理員用戶,從而提升對轄內用戶注冊情況的掌握度,優化平臺的業務流程,切實增加平臺的實用性和吸引力。
(三)加大推廣力度
一是在用戶注冊方面,下放審核權限,由基層人民銀行協助辦理,同時取消收取注冊費用。二是在推廣機制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推廣應用機制,對政府部門而言,通過聯合發文明確基層人民銀行與地方政府部門的職責分工,形成推動合力;對金融機構而言,加強業務合作與指導,力爭將平臺應用嵌入信貸業務流程中。三是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專題宣傳活動,依托金融機構廣泛的網點分布,通過橫幅、電子顯示屏字幕、短信平臺、宣傳折頁、微信朋友圈推送、提供咨詢解讀服務等多種形式向廣大企業進行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推廣,并利用銀企對接會、商品交易會等特定活動開展特色宣傳活動,促進廣大企業對融資服務平臺的認知。
(三)增加基層人民銀行的權限
增加融資進度的監督權限,基層行可以了解每筆融資進度,督促資金提供方及時回復融資需求,提高融資效率。增加融資統計權限,便于及時了解轄內平臺使用情況,針對性地開展平臺推廣應用工作,最大限度挖掘平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