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快速發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在教育發達的今天,社科類科目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少社科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這不能滿足新課改基本要求、信息時代的需求,限制了社科類科目的教學效果,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而三段式教學法則凸顯了它的優勢。本文從社科類科目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積極探索三段式教學法的有效路徑,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為學校進行社科類教學提供參考資料,確保社科類課程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三階段課堂;教學方法;有效路徑;社科類課程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教育的時代背景、學生個人情況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這也促使的老師教學模式發生了較大變化,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極大的促進了教學效果,其中三段式教學方法就是典型應用之一。
通過三段式教學作為變革鍥機,進行社科類課程特色建設,將三段式教學應用在社科類課堂的方方面面[1],特別是社科類課程中得到良好的應用,進一步促進社科類課堂的健康發展。老師在采用三段式教學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合適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打造氛圍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觀察力及表達技巧,對三段式教學法在社科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二、社科類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
目前,不少學校的教學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將教學模式充分結合教材、學生的實際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課堂教學枯燥乏味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不少老師的教學手段沒有與時俱進,依然采用過去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顯得呆板,整個教學過程平淡無奇,課堂上的重難點不突出,學習過程沒有沿著主題中心開展,讓原本就枯燥的課堂更加缺乏激情,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2],課堂成了老師的個人舞臺,讓師生間的交流更加不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存在一定的倒逼現象
我們知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3],教師的授課水平建立在對知識的占有量基礎上,但信息化的發展讓學生對資源搜集的能力大大提升,傳統意義上老師的自信心及知識獲取方面的優勢大大降低。新時代的學生應用技術能力大大提升,在手機、電腦及網絡日益普及的今天,部分學生在很多層面上超過老師,信息技術具有的便捷性、互通性、共享性讓老師在獲取信息及資源方面的優勢地位逐漸喪失,老師與學生在獲取教學資源、信息技術方面基本處在同一水平,產生倒逼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講授的內容很容易被學生攻破,這對老師進行授課帶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社科類科目面臨的壓力更大。
3.存在填鴨式教學現象
我們知道,社科類教學依然存在滿堂灌的問題,整個課堂缺乏互動性,老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只管講,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關注度不夠。在面臨升學考核的壓力下,不少社科類老師將考試成績看的很重,一切以考試成績為目標,老師將可能的考試知識點都一股腦的通過課堂講授給學生,而對學習過程情況關注度不足,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社科類學習特別吃力[4],還可能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
三、三段式教學模式在《社會調查方法》的應用
1.相關社會熱點分享
針對教學相關內容讓學生每次課輪流,由一人首先分享關注的社會問題或個人經歷,敘述清晰并加以分析,總結觀點或啟示;通過學生的個人展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語言表達技巧、發散思維等綜合素養。
2.老師講授教學內容
在學生個人展示的基礎上,老師要對授課內容進行詳細講授。針對社會調查方法,老師要口頭講授本次課的重難點,并將最新時事動態分享給學生,實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過程;課堂上,老師針對教學內容板書要有條理、重點突出,同時可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輔助教學設備[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氛圍,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3.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新思想、新問題,引導學生回顧課程內容,并結合學習內容反思社會問題,讓學習的新知識與社會問題結合起來;老師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談論自己的心得和感悟;組織交流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解決問題意識。
四、結論
老師為提升教學效果,三階段課堂教學政策應運而生,老師需要針對三階段課堂進行有效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營造良好的教育發展環境,激發他們學習主動性及潛力,為國家培養、輸送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江蓉.置疑式三階段教學模式探討[J].內江科技,2008,(07):68-69.
[2]林根新.試論高中生數學思想方法形成的三個階段[J].成才之路,2015,(31):62.
[3]錢佳.基于語言遷移理論的中學德語課堂“三階段教學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04):164-166.
[4]王瑞君,汪勝國.中職汽修“一圖三環三階段”技能教學法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1,20(03):65-70.
[5]張磊,郝曉麗,劉鳴,邱秉常.社科類全日制專碩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39(04):123-128.
作者簡介:田嘯寅,出生年月:1988年3月,性別:男,籍貫: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民族:漢,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中級講師,研究方向:社會工作;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