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嫦
摘要:目前中職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評價存在以考試分數論高低的情況,而這也成為衡量學校教學效果最普遍的參考依據,在這種情況下,使得無論是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對于德智體美等占學生成績分數比例較小的學科,普遍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德育課程的教育作用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現。
關鍵詞:中職德育;勞動教育;教學改革;協同育人
引言
中職院校的教學宗旨就是向社會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因此,需要培養學生關于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可謂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雖然目前中職院校學生的德育思想方向還是積極向上的,但是隨著新時期網絡的興起,頻頻發生一些熱門的社會事件,所以,中職院校一定要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從根本上杜絕相關事件的發生,積極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水平和綜合素質,傳授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德行。
一、新形勢下中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問題
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我國中職學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教師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職業教育特點和學生的需求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由于學校德育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的欠缺,導致了德育教育方法的落后。其次,德育教育的內容相對淺顯,沒有與相關的專業進行全面且有效的融合,只是著重于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學生在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這同樣是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最后,德育教育方式缺乏創新,其教學方法過于簡單,教師依舊采用口頭教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傳統說教,并沒有把學生的德育教育與學生的管理進行有效融合,多方主體并沒有做到協同配合,很難提升德育效果。
二、中職德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路徑研究
(一)完善教學體系,豐富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體制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在開放性、包容性的社會環境中,呈現出多元化的文化形態和價值標準,這對我國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形態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就是對社會主義主流價值體系在學生思想意識中進行有效的構筑,而價值觀的教育涉及領域和內容非常廣,并不是僅僅只有道德這一個方面,還涉及藝術、文化、法律、衛生、經濟等各個層面,為此在完善德育教學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擴展德育教學內容的基本面,通過教學素材對各個領域的合理涉及,來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從而避免陷入片面的認知之中。其次,要做的是開展德育與其它學科進行合理融合的跨界互動課程教學,讓學生在專業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德育知識點啟迪智慧,激勵精神,獲得滿滿正能量來促進自我提升的作用。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語文知識中的古詩詞、經典散文,將其中的德育知識以形象化的方式有效滲透,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
(二)構筑中職學生勞動素養培育平臺
首先,著力搭建校內外學生勞動素養培育平臺。在日常職業教育中積極融入企業人員素養教育,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領。在學校德育教學中注重滲透學生勞動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知行合一。中職院校要在企業實習班和實訓中不斷強化企業勞動管理流程、勞動質量標準、勞動安全檢查等相關制度的綜合學習。在專業課程中,開設職業思想道德素質修養與勞動法基礎知識、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專業課程,使學生了解職業勞動與市場經濟、社會、職業之間的密切關系。其次,著力搭建校外學生勞動技能教育的交流平臺。學生還可以在相關企業技工師傅的指導下積極參與企業質量生產和管理技術創新,提升綜合素養。加快建立企業人員實習勞動工作過程性評價與工作終結性評價質量體系,實現對企業人員實習勞動工作過程的長期精細化質量管理,提高實習勞動過程質量和效率。中職院校應不斷努力提高在校學生的市場競爭能力和適應能力。學生應基本掌握勞動技能,還應深刻體會勞動的快樂。最后,鼓勵企業建立實訓基地,開設功能多樣化的企業勞動技能教育實訓場所。學校教師可以同時結合學校專業的不同特點,建立較為固定的職業勞動學踐實習實訓基地,配備必要的實訓設備以及工具,開展學生體驗式職業勞動實踐教育實訓活動,將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融入實訓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中職學校要積極探索建構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學生勞動實踐課程體系,以學生勞動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為主線,推進學生勞動教育與其他專業課有機結合,不斷推進學生勞動教育與學生思想品德政治素質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會勞動所帶來的樂趣,從而培養他們對勞動的情感,培養政治素質高、勞動積極、專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三)創新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課程
第一,可以開設勞動教育公共必修課,通過必修課程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勤于勞動的個人行為習慣,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教育觀。中職院校教師應意識到勞動不但是學生未來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自我、奉獻自身的關鍵途徑。職業學校在設置好勞動教育標準時,還需要結合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進一步分析勞動素養在專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中結合的更多的可能性。第二,中職院校應該主動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融合,專業課程與中職學生關聯更為緊密,學生個人對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也更高,所以把勞動教育與專業教學結合十分必要。因此學校教師應在專業教育中充分滲入勞動教育,進行勞動教育價值觀念上的科學引導。第三,著力提升勞動技能教育培訓課程項目設置的科學性、針對性。根據職業校情、學情要求開設符合職業學校建設要求及貼近廣大學生日常生活的社會勞動管理教育實踐課程。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中職德育教學工作應該在繼承現有教育可取之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形式上讓學生有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內容上讓學生有對知識全面深入的理解認知,要全面開展具有符合學校德育教學現狀,符合新時代德育教學發展趨勢的理論研究,并將成果不斷轉化到實際教學應用之中,把學生培養成擁有廣闊發展前景和職業上升潛力的棟梁。
參考文獻:
[1]馬歡歡.基于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學德育課堂創新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9(5):109+115.
[2]王亞飛.淺談中職學校學生德育教學與感恩教育的現狀和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18(9):93.
[3]謝郁.略論中職學生德育教學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2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