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頭版通常用于刊登最為重要的新聞,本文通過對比人民日報頭版在里約奧運會和東京奧運會兩屆奧運會期間的新聞報道,得出內容更加突出國家意識、簡明扼要、以人為本的媒介話語轉變。
關鍵詞:人民日報;奧運新聞;新聞報道;對比研究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6-0195-03
頭版又稱要聞版,通常用于刊登最為重要的新聞,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深度評論和圖片新聞。在快節奏時代,快速吸引受眾眼球是新聞媒體所要考慮的問題,而頭版的“封面效應”,對吸引人的注意力、激發其閱讀欲和購買欲尤為重要[1]。人民日報作為重點中央媒體,對于頭版內容的選擇和版面的設計都有一定的考究。奧運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在比賽期間,一些傳統媒體除了會推出專欄專刊外,還會在頭版刊登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報道或評論。本文對里約奧運會和東京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刊登的奧運報道進行對比分析,探尋媒介話語的變化。
本文以人民日報設立奧運特刊的時間段為標準,里約奧運會奧運報道分析時間為2016年8月5日至2016年8月23日,東京奧運會奧運報道分析時間為2021年7月23日至2021年8月9日。
一、報道數量和版面分配的變化
(一)報道頻率趨于平穩
根據某類新聞報道數量的多少,可以看出該媒體對該類新聞的重視程度。里約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報道總量為20篇,其中單日報道數量最多時為3篇,報道數量最少時為0篇;報道數量為3篇的天次為2天(8月22日和8月23日),報道數量為2篇的天次為2天(8月9日和8月12日),報道數量為0篇的天次為5天(8月5日、8月6日、8月15日、8月18日和8月19日),其余10天每日頭版奧運報道均為1篇(見圖1)。在這20篇頭版報道中,僅8月22日出現了針對同一事項的報道,即針對女排奪冠的1篇圖片新聞和1篇新聞評論。

東京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報道總量為17篇,其中單日報道數量最多時為3篇,報道數量最少時為0篇;報道數量為3篇的天次為1天(8月9日),報道數量為2篇的天次為1天(7月28日),報道數量為0篇的天次為4天(7月23日、7月24日、7月27日、8月5日),其余12天每日頭版奧運報道均為1篇(見圖2)。東京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未有對同一事項進行多篇報道的情況。

由此可見,人民日報頭版對東京奧運會期間的新聞報道頻率較里約奧運會期間的上下波動而言更趨于平穩,單日報道為1篇的比例由里約奧運會期間的50%上升為東京奧運會期間的70.59%,對奧運會相關報道安排更加理性,正常情況頭版僅報道1篇奧運新聞,突出重點,其余奧運報道均放入當日奧運特刊當中。
(二)版面分配稍有調整
新聞報道占版面的大小同樣能夠反映出該新聞的重要程度以及新聞媒體對該新聞的重視程度。以人民日報針對中國代表團獲得首金日報道的版面和奧運會閉幕日報道的版面為例,可以看出兩屆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針對奧運會閉幕日相關報道,無論是占版面的比例還是版面的設計都極其相似。針對中國代表團獲得首金的報道版面位置選擇由里約奧運會的中間偏右黃金位置變為東京奧運會的最下方偏左位置,且由單獨報道首金變為了首個比賽日獲得金牌情況,且有圖片篇幅增加、文字篇幅減少的趨勢。
由此可見,從版面分配來說,人民日報頭版針對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的版面分配,有淡化個人、突出集體的態勢。
二、新聞標題和圖片選用的變化
(一)新聞標題突出國家
新聞標題既能概括報道中的重要信息[2],又能幫助受眾最快了解新聞所傳遞的主要內容。對比人民日報頭版針對里約奧運會和東京奧運會賽事報道的標題,可以發現人民日報關于奧運報道側重點的變化。
人民日報頭版針對里約奧運會的報道,在新聞標題方面著重關注誰獲得了哪個項目的獎牌,如“吳敏霞施廷懋女雙三米板摘金龍清泉打破舉重世界紀錄奪冠”“孫楊獲得男子200米自由泳冠軍 林躍/陳艾森實現男雙10米臺四連冠”“鄧薇石智勇舉重場上奪金 陳若琳劉蕙瑕女雙十米臺折桂”“丁寧實現乒乓球女單大滿貫 向艷梅終圓奧運舉重金牌夢”“宮金杰/鐘天使奪得中國自行車奧運首金王鎮蔡澤林包攬男子20公里競走冠亞軍”“施廷懋跳水封‘雙冠’孟蘇平一舉勇奪金”“鄭姝音奪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級金牌 陳艾森獲男子10米跳臺跳水冠軍”等,突出個人。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報道,在新聞標題方面著重關注中國代表隊所獲金牌的數量,如“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天四金”“中國體育代表團又添2枚金牌”“中國體育代表團已獲二十四枚金牌”“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天五金”“中國體育代表團已獲三十六枚金牌”等。另外,更加靈活地使用引題和副題,在突出報道主體的同時將重要賽事成績第一時間呈現給受眾。例如,獲得奧運首金這一報道便是利用副題體現出來的,主標題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獲三金”,副題為“楊倩奪得奧運會首金”;又如,主標題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已獲12枚金牌”的報道,其引題為“奧運會第五個比賽日又添三金”,副題為“中國隊刷新女子賽艇四人雙槳世界最好成績,石智勇刷新男子舉重73公斤級總成績世界紀錄”;再如,主標題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再添兩金”的報道,其引題為“第十三個比賽日”,副題為“全紅嬋十米臺三跳滿分奪冠 乒乓球女團奧運四連冠”等。
可以看出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報道,標題從里約奧運會時的突出個人成績調整為了強調集體成績、突出國家觀念。同時靈活運用引題和副題,使標題內容更加飽滿清晰。
(二)圖片選用傾向靜態
和純粹的文字新聞相比,圖片新聞更直觀、形象,可以讓讀者立即理解信息,節省時間,節省精力,符合大多數讀者的閱讀習慣[3]。對新聞配圖的選擇,也可以反映出新聞媒體報道的側重點。
對比人民日報頭版在里約奧運會期間和東京奧運會期間奧運新聞報道的配圖可以發現,人民日報頭版在報道里約奧運會新聞時主要選擇的圖片為運動健兒們在比賽當中的風采,如整齊劃一入水的、拼盡全力舉起杠鈴的、英姿颯爽扣住排球的姿態等等(見圖3);人民日報頭版在報道東京奧運會新聞時主要選擇的圖片為運動健兒登上領獎臺時的照片,一手獎牌、一手花束、笑容燦爛(見圖4)。

比賽時拍攝的照片雖然能表現出拼搏之感,但面部表情有時會不太美觀,且有些比賽項目如自行車比賽,因為要戴頭盔,所以選用比賽照片有時不太能清楚地反映所報道的人物。相比而言,人民日報頭版在報道東京奧運會新聞時選擇的照片雖然不及里約奧運會時選擇的照片那樣生動,但更加美麗端莊。
三、新聞主題和內容表述的變化
(一)新聞主題更加鮮明
新聞主題是新聞報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觀點,在新聞中起著重要作用。人民日報頭版在里約奧運會期間和東京奧運會期間報道的新聞主題大體可分為賽場再現、官方祝賀、評論三類,其中里約奧運會期間賽場再現類報道14篇、官方祝賀類報道1篇、評論性新聞5篇,東京奧運會期間賽場再現類報道14篇、官方祝賀1篇、評論性新聞2篇。就數量而言,東京奧運會的新聞主題以賽場再現類報道為主,評論性新聞在頭版的數量大幅減少。
雖同為賽場再現類報道,里約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的奧運報道主題更加傾向于展現個人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東京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奧運報道主題則更加傾向于展現一天內中國代表團取得的成績。以前文針對新聞標題的表述可知,里約奧運會期間的新聞標題大部分以某某人獲得某某項目金牌為主,不過在正文中依然會羅列頭一天中國健兒在奧運賽場上取得的成績,而東京奧運會期間則通過標題直截了當、主題鮮明地傳達中國代表團一天在奧運賽場上取得的諸多成績,并在正文進行簡要介紹。
(二)內容表述更為簡潔
對比兩屆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的奧運報道可以發現,東京奧運會期間的新聞報道較里約奧運會期間的新聞報道而言,描述性、解釋性的表述變少,內容更加簡明扼要。例如,人民日報在里約奧運會期間刊登在頭版的新聞報道《張夢雪奪得女子10米氣手槍冠軍》,其中有“在決賽的前六槍基礎設計環節中,張夢雪狀態平平排在第五位。進入淘汰階段后,張夢雪逐漸找回了手感,先后擊出10環以上的高分,將自己排名穩定在前兩位。在關鍵的倒數第四槍,張夢雪擊出10.9環,這是射擊項目中理論上能夠得到的最高分,張夢雪借此一舉奠定勝局,最終以199.4環的成績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了本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的表述。“狀態平平”“逐漸找回了手感”為描述性語言,“這是射擊項目中理論上能夠得到的最高分”為解釋性表述,使新聞更加生動飽滿,但卻不夠簡潔。人民日報在東京奧運會期間刊登在頭版的新聞報道《中國體育代表團獲三金》,同樣對奧運首金進行了報道,“在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00’后選手楊倩以251.8環的成績奪得冠軍,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東京奧運會首枚金牌。楊倩由此成為第三個奪得奧運首金的中國女子氣步槍選手”,沒有了對比賽過程的描述,也沒有了對比賽情況的解釋,僅僅是簡明扼要地將比賽結果清晰表達。
四、結語
頭版作為受眾首先接觸到的版面,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刊登著媒體編輯們認為對受眾最為重要的新聞。人民日報在里約和東京兩屆奧運會期間的頭版報道,根據大眾對奧運會的重視程度以及人們關注點的變化等因素,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
在報道頻率上,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報道較里約奧運會報道頻率更加平穩,大多數為頭版每日1篇奧運報道,這與大眾對奧運的關注程度下降有關,但即使關注程度有所下降,仍然堅持在頭版為奧運報道保留版面,這體現了人民日報對奧運會的重視程度。
在版面分配上,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報道較里約奧運會報道總體變化不大,但所占版面篇幅有稍稍減少的趨勢,這與東京奧運會期間人民日報頭版所刊登的賽事再現報道均為簡明新聞有關,不再過多對賽事進行描述,而是以最簡短的篇幅對前一日的賽事結果進行報道,相關詳細報道則統一放在奧運特刊中,符合快節奏時代受眾的閱讀習慣。
在新聞標題上,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報道較里約奧運會報道有明顯的變化,不再以某某獲得某項金牌為標題,而是以中國代表團獲得多少金為標題。若前一日有重要奪金新聞也僅在引題或副題中呈現,突出了中國代表團的概念,以此進一步強化受眾的國家意識。
在圖片選用上,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新聞報道較里約奧運會報道同樣有明顯的變化。里約奧運會期間的新聞配圖傾向于選擇運動員比賽時的照片,雖然生動但僅靠圖片不易辨別出是誰;東京奧運會期間的新聞配圖則傾向于選擇運動員登上領獎臺的照片,自信洋溢、朝氣蓬勃。
在新聞主題上,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新聞報道較里約奧運會期間的新聞報道更加鮮明,與標題的變化一致,對個人取得的成績表述變少,更多地從中國代表團的角度出發,對前一日的賽事成績進行報道,更加突出國家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在內容表述上,人民日報頭版針對東京奧運會的新聞報道較里約奧運會期間的新聞報道更加簡明扼要,描述性以及解釋性的語言大幅減少,以最短的篇幅對前一日賽事成績進行報道,契合頭版“奧運速遞”欄目的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突出國家意識與集體榮譽感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簡明扼要、主題鮮明的奧運新聞報道,符合快節奏時代大眾的閱讀習慣。而奧運新聞配圖從選用比賽過程中的照片變為選用運動員獲勝后登上領獎臺時的照片,體現出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能夠進一步彰顯出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們的光輝形象,從而向廣大受眾傳遞中國奧運健兒們的正能量。這些均是人民日報根據時代的進步、弘揚主旋律的要求以及受眾閱讀習慣的變化等因素進行的調整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少華.論厚報時代報紙頭版的主要職能[J].新聞界,2005(02):98-99.
[2] 尤澤順.話語、身份建構與中國東盟關系: 《人民日報》新聞標題分析[J].東南學術,2011(05):240-248.
[3] 吳瑞瑞.紙媒圖片新聞編輯技巧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03):195-196.
作者簡介:曹乃凡(1992—),女,四川雅安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