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水利局 袁梅
《濱州市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實施方案》自落實以來,我市全體都致力于生態文明的建設工程中,嚴格按照最新、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政策和要求,積極倡導并落實節約用水,尤其是對于工業企業在用水方面也基本實現了節約用水。2021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用水強度明顯降低,重復用水率不斷提升,地下淡水用水量占比下降,非常規水資源利用比重提高。盡管工業取新水量減少,用水結構呈現積極變化,但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明顯偏低,水資源消耗強度高和生態環境脆弱的現狀仍未改變,要繼續實施嚴格水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制度,嚴控規模以上工業用水,杜絕了水資源的浪費現象,提高了用水的效率,從而為保護黃河流域的水生態資源、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奠定了基礎。
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用新水量47839.15萬立方米,同比下降0.2%,用新水量增速比增加值增速低15.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3.3個百分點,表明工業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明顯提高。
我市供水渠道基本來源于地下水,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對水資源需求的持續增加,人們曾在一定時期內過量開采地下水,又不予以合理利用,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以致我市出現了地下水位逐漸下降、地面出現沉降、水質逐漸惡化、濕地面積逐漸減小等不良現象,這些生態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嚴重威脅到了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制約了我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為解決地下水超采問題,2016年濱州市制定了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在方案實施后,地下淡水取水量逐年下降。2021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地下淡水取水量和取水量占比實現雙下降,地下淡水取水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7.9%,地下淡水取水量占比為0.59%,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0.26個百分點。
2021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量達337554.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7%,重復用水率達到87.59%,比上年同期提高0.64個百分點。
全市重復用水量最高的五個行業重復用水量合計為334585.3萬立方米,占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的99.12%,五行業合計重復用水率為88.74%,比上年同期提高0.76個百分點。(見表1)

表1 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量情況表
2021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污水處理企業共87家,比2020年增加了31.82%。盡管處理污水的企業數量增加較多,但因新增企業污水處理量較少,對污水處理量的影響并不大,規模以上工業污水處理量同比僅增長2.2%。
非常規水資源包括海水、陸地苦咸水、礦井水、雨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等,非常規水資源是對常規水資源的補充,非常規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對節約水資源意義重大。2021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非常規用水為2391.8億立方米,同比下降3.57%。非常規用水量下降,主要受海水消費量減少的影響,海水消費量占規模以上工業非常規用水超過90%,主要用于原鹽生產,由于上半年原鹽產量減少4.8%,海水消費量也相應減少,導致非常規用水同比下降。
根據《濱州市落實國家節水行動實施方案》,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需達90%。雖然2021年上半年用水重復利用率同比提高0.64個百分點,達到了87.59%,比全省均值低了近5個百分點,此外,距2022年目標也有較大差距,即使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每年提升0.64個百分點,到2022年末也難以實現90%的目標。重復用水率偏低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實現重復用水的企業水的重復利用總體水平偏低。對于實現水重復利用的工業企業,總的重復用水率也僅有90.58%,很難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重復用水率達到90%;二是實現重復用水的企業比重偏低,全市129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實現水重復利用的企業共228家,僅占17.63%。
作為沿海城市,盡管濱州在利用海水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規模以上工業的海水開發利用水平并不高,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利用海水的企業相對較少;二是海水消費應用面窄,主要用作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消費的海水99.99%用于原鹽和氯堿的生產;三是海水淡化水的生產和消費均為空白,無法實現海水對常規淡水資源的有效替代。
非常規水資源對于增加供水量、減少污染排放和提高用水利用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濱州市規模以上工業利用的非常規水資源主要集中于海水和再生水,擴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規模應重點從這兩種水上做文章。
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民間資本進入海水利用產業,拓寬海水利用企業和項目的融資渠道,積極研究海水淡化水價補貼等政策,鼓勵工業企業加大對海水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充分利用國家節水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發揮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用,提高對非常規水源利用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再生水利用,實施污水深度處理和配套管網建設,提升再生水利用率。鼓勵用水大戶使用再生水,產業聚集區、工業園區及用水大戶必須配套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系統,并確保利用率達到規定要求。
加快推動工業特別是電力和化工等高耗水行業的轉型升級,重點抓好對電力、化工等高耗水行業的節水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對節水裝備進行升級和開展節水技術創新。加快實施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大力促進循環用水系統、冷凝水回收再利用、廢水回用等節水技術的推廣實施,推動企業和工業園區用水系統的集成優化,實現循環梯級利用,不斷提升實現重復用水工業企業的數量和比重,實現有效的工業水資源集約化利用,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粗放用水方式。
作為沿海城市,在應用海水方面較為便利,這是濱州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利條件,要鼓勵沿海地區工業企業使用海水,特別是電力、化工、石化等高耗水行業和工業園區,要優先將海水用作工業生產的循環冷卻水。海水淡化是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可作為解決濱州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的重要途徑。一要加快海水淡化重大項目建設,力爭魯北碧水源海水淡化項目早日投產,向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企業集中提供高品質的海水淡化水,解決園區淡水缺乏問題,在全市形成示范效應;二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海水淡化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建設和應用、原材料生產以及產業服務等產業鏈的集聚,從而實現海水淡化產業化,不僅可推動海洋產業的發展,也可緩解沿海淡水資源的短缺,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