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展
(睢寧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徐州221200)
甲狀腺癌屬于內分泌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為惡性腫瘤疾病,其可分為髓樣癌、未分化癌、分化型癌[1],其中分化型癌發病率最高,分化型癌惡性程度較低,生長速度也較緩慢,臨床一般采用手術進行治療,手術方式包括甲狀腺全切手術和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本研究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4例甲狀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在甲狀腺癌外科治療中實施甲狀腺全切除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124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62例。參照組男42例,女20例;年齡44~70歲,平均年齡(62.36±2.8)歲;濾泡狀甲狀腺癌8例,乳頭狀甲狀腺癌54例;TNM分期:Ⅰ期35例,Ⅱ期20例,Ⅲ期7例。研究組男40例,女22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62.89±2.99)歲;濾泡狀甲狀腺癌9例,乳頭狀甲狀腺癌53例;TNM分期:Ⅰ期30例,Ⅱ期19例,Ⅲ期13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經過檢查[2],疑似為分化型甲狀腺癌,且均存在甲狀腺結節;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嚴重的心、肝、腎等臟器疾病;頭頸部手術史;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癌等。
1.2 方法研究組實施甲狀腺全切除術[3],患者取仰臥位,進行全身麻醉后,做一4.5 cm左右的切口,切口選擇胸骨切跡上部2 cm左右,在頸前肌群皮瓣進行分離,確保甲狀腺體能完全顯露;當切斷甲狀腺懸韌帶后,對甲狀腺血管進行處理,并對上動靜脈進行結扎,切斷中靜脈,且對下極靜脈血管進行處理,分離和顯露喉返神經,確保后背側能全面顯露,之后再進行甲狀腺腺葉的切除。參照組實施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4],其操作方式同研究組,但無需將患者的甲狀腺側葉完全切除。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評價標準:痊愈,術后對患者進行CT和B超檢查[5],患者的臨床癥狀(吞咽困難、面部麻木等)和體征全部消失,甲狀腺能力恢復到正常值,隨訪5個月,未出現復發的情況;有效,術后對患者進行CT和B超檢查,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無效,術后患者臨床癥狀均未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喉返神經損傷、甲狀腺功能低下、低鈣血癥。④比較兩組滿意率,采用醫院自制的滿意調查表,調查患者對手術的滿意程度,分為很滿意、尚可、不滿意3個選項。很滿意,評分>80分;尚可,60~80分;不滿意,分數<60分。總滿意率=很滿意率+尚可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研究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ve time,amount of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ve time,amount of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參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62 62手術時間(min)133.60±17.00 116.60±15.20 5.869 8 0.000 1手術中出血量(mL)222.54±19.75 181.45±18.32 12.010 4 0.000 1住院時間(d)15.00±2.17 13.58±4.25 2.343 0 0.020 7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兩組治療滿意率比較研究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滿意率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分化型甲狀腺癌該病發展較慢,及時發現疾病并進行針對性處理,預后效果良好,在臨床治療中,通常以手術切除為主[6]。有研究發現,進行甲狀腺全切手術出血量較少,且手術時間較短[7-8],原因為全切手術在實施的過程中需對動靜脈進行處理,手術操作較簡單,出血量較少。而實施次全切手術需對血管組織進行分離等,還需做動靜脈的處理,同時,需進行甲狀腺腺葉的分離,以上所有的操作均需在腺體內完成,會導致患者出血量增加[9],且進行手術時均會對患者的喉返神經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實施手術的過程中需確保喉返神經充分的顯露和分離,以避免出現喉返神經的情況。有研究表明,進行甲狀腺全切手術患者復發情況較少,原因為該手術將病灶全部切除[10-11],可避免有殘留的腫瘤,無需再次進行手術,能減少手術區域出現粘連的情況。但需注意,進行甲狀腺全切手術后,患者的甲狀腺分泌功能會喪失,后期需進行甲狀腺素治療,定期進行復診,且及時依據患者的基礎代謝能力、病情恢復情況調整藥物的使用量,一旦患者出現心率減慢、乏力等情況,需及時停藥[12-13]。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高于參照組的87.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23%,低于參照組的19.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滿意率為91.93%,高于參照組的70.9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左海波[14]研究結果一致。提示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可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且并發癥較少,更有利于預后。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癌外科治療中應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效果更理想,術中出血量較少,手術時間較短,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