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
摘 要:在針對高中生全面開展化學授課的過程中,身為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強調自主學習和綜合探究能力的有效培育。在組織授課的過程中,需要認識到實驗模塊所具有的功能,有效利用實驗對具體的教學效果進行合理優化,從而讓學生在實驗深入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下面,主要就實驗在當前化學教學領域所呈現的作用展開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實驗教學的效果,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的教學品質,助力化學課的教學工作實現深入改革。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靈活運用;效果提升
一、 引言
在高中階段的化學課授課領域,實驗所占據的主導地位十分顯著,關乎著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育。在全面開展化學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明確實驗所具有的功能優勢,針對實驗進行優化設計,充分發揮學生所具有的核心地位。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實驗課教學活動進行規劃設計,從而讓學生在課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加深對基礎內容的理解和領悟,也能夠保證學生的課程學習更具有深度和高度。因此,在今后組織化學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深入開發實驗教學的功能優勢,充分利用學生實驗的功能價值,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化學課教學進行規劃設計。
二、 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在高中階段組織化學授課活動時,教師需要認識到實驗所具有的功能價值,發揮其所具有的育人地位,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針對化學課程教學提出全新的發展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思維,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而實驗模塊能夠有效滿足這一教學要求,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高中生學科素質培育需求針對實驗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構建完善性的實驗體系,打造開放性的實驗探究環境,引導學生就具體的實驗內容進行深入探究,讓其能夠有效地內化和理解基礎的實驗內容,提高高中生整體在實驗探究方面的綜合能力。不僅如此,合理開發與優化學生實驗活動,對提高課堂整體教學品質也具有積極影響,能夠推動化學課程進一步實現深化改革。在確定實驗所具有的意義之后,教師需要在今后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轉變以往對待實驗模塊的觀念,在常規演示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開發與設計學生實驗,構建更具有探究性的實驗活動,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探索當中。
三、 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化學是一門在科學性特征上比較突出的學科,而實驗是有效彰顯學科特性的重要載體。高中階段,實驗在化學授課領域所占據的地位比較顯著,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化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的重要載體。但是就目前的教學實踐情況來講,實驗在化學課上的滲透與落實所呈現的授課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比較關注對基礎化學知識,包括一些基礎概念和定理的滲透與灌輸,在實驗方面缺乏教學的思想重視,所投入的教學精力也比較匱乏,導致學生所掌握的實驗知識比較有限。同時,在實驗授課的過程中,采用教師演示的方式組織教學,而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則缺乏一定的考量和認識,也是導致課堂氣氛單一,嚴重阻礙學生對實驗內容產生探索積極性的主要原因。面對當前所存在的不良現狀,教師需要從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進行有效分析,要認識到實驗在整個教學領域所具有的支撐作用,并利用實驗對化學課堂進行合理優化,以保證所開展的實驗活動更有效,提高整體的化學課育人效果,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對課程所具有的科學內涵形成深刻的認識。
四、 靈活運用實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舉措分析
(一)整合實驗文化,端正學習觀念
在化學實驗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實驗中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進行有效發掘和整理。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更加完善的實驗內容體系,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讓學生在知識儲備的支撐下,對具體的化學實驗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形成端正的實驗觀念。在化學授課期間,教師為學生列舉不同時期化學科學家的實驗探究經歷,以及所得出的結論和成果,將其與基礎的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在實驗文化支撐下對基礎的化學概念進行有效探索。
以“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為例,為了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分離和提純的相關化學概念,教師則可以借助網絡載體搜集相關的實驗資源,將蒸餾實驗、紙上層析等實驗在課堂上有效呈現,幫助學生深入分析基礎化學概念。在實驗展示之后,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讓學生根據所觀察的實驗現象總結分離、提純的基礎概念,以及所呈現的化學規律。這樣能夠在實驗的支撐下讓學生發動腦筋,獨立思考,也能夠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踴躍地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
(二)設置微實驗,優化課程導入
在發展學生實驗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在課程導入環節做好實驗規范設置。根據學生認知基礎,在課程目標的支撐下合理設置微實驗。為學生準備豐富的實驗素材,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針對微實驗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讓學生明確該節課的學習重點,促使學生有效掌握學習目標,抓住學習的側重點,保證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向更加明確。
以“物質的分散系”為例,為了讓學生對溶液、膠體的光照現象加以了解,則可以在導入環節為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實驗材料。然后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利用聚光手電筒對溶液、膠體等物質進行光照處理,并直觀觀察具體實驗現象,讓其形成良好的實驗思維,并對基礎的化學概念形成良好的思想認知。通過微實驗導入能夠讓課堂氣氛不再枯燥,讓學生可以獲得直觀性的學習環境,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在針對具體現象進行思考的過程中,讓其能夠明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掌握學習重點。
(三)構建實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針對多媒體所具有的功能進行有效開發,在此基礎上構建趣味、生動的實驗情境,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并在實驗情境聯想和思考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具體的實驗流程,以及實驗過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儀器和藥品,以便學生在豐富實驗知識儲備的基礎上規范地參與到課程深入探究活動當中,有效地發散學生的實驗思維,同時也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在實驗方面的綜合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