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筆者以車輛工程新能源方向課程《電動汽車控制技術》為例,提出了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探討了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評價四方面教學改革方案。改革實踐表明,學生學習興趣、自主性明顯增強,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及人文素養協同有效提升。
關鍵詞:電動汽車控制技術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 Technology Course
Zhang Chunhua
Abstract:Taking the new energy direction course of vehicle engineering “Electric Vehicle Contro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reform practice shows that students ' learning interest and autonomy a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alysis and solv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ar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 words:control technology of electric vehicl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電動汽車控制技術》課程是車輛工程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課程思政的實施在全程育人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從車輛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出發,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課程思政元素和資源,作為課程內容、教學大綱、課程目標、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各方面的內容,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作業答疑各環節,使課程思政建設與專業課程建設有機融入,讓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水滴石穿、潤物無聲[1]。
2 電動汽車控制技術課程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2019年開始,學院對教學計劃做了調整,把《新能源汽車》課程作為車輛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而對新能源方向學生增設了《電動汽車控制技術》課程,筆者在該課程的講授過程中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課程思政目標與教學內容脫節
電動汽車控制技術課程涉及的專業內容廣泛,理論性強、綜合性強,在傳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忽略課程各章節內容所蘊藏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德育內涵,造成課程“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脫節。
2.2 專業課教師駕馭“課程思政”的能力與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院的專任教師在專業教學方面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但面對“課程思政”的新要求顯得適應能力較弱,思政資源儲備不足,思政教學方法有待提高,教師的語言技巧有待提高,這樣才能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易于接受[2]。
2.3 課程評價體系不適應新的課程思政要求,成績評定方式過于傳統。
課程采取平時30%+期中考試20%+期末考試50%的考核方式,平時成績主要根據學生平時出勤、課堂表現及作業完成情況來評價,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采取閉卷考試,考核內容為課程專業基本知識。這種考核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重視過程學習,但考核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專業知識,不能反映課程思政教育效果,無法體現學生素質及道德的發展變化[3]。
3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針對筆者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優化教學內容、目標,融入思政元素
為實踐該課程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目的,在遵循該課程專業知識傳授規律的同時,充分挖掘其思政教育內涵,在每個章節中都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4]。
3.2 改進教學方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1)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線上、線下和課內、課外的混合式教學。教師可以提前把要預習的圖文資料、視頻資料以及對應的測試題放在學習通平臺。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課前預習,并針對性得完成測試題,學習通平臺會對客觀題進行自動評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通過合理地準備課前預習資源包,讓學生愉快地預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習通平臺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隨時選人搶答,發起投票、主題討論,隨堂測試、問卷、分組任務等形式多樣的互動。這樣可以督促不積極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學生借助學習通APP編輯文字或上傳圖片參與互動,教師通過手機App能迅速查看學生的參與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以便對課程進度和難易程度做出調整。課后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專業知識及相關課程思政小作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引入課程思政案例,提高學生學習內驅動力
結合上課內容,適時穿插引入思政元素,使教學內容更有代入感、更具感染力。以“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及調速控制”內容為例,展示如何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思想。首先, 收集華為“天才少年”視頻、電流之戰視頻、各種電機工作原理視頻資料及電機控制方面的文獻資料放在超星學習通平臺,學生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其次課堂上,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課堂表現等靈活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如上課時,學生紀律情況不佳、課堂參與不積極、主動,甚至有些是睡覺、玩手機讓等現象,這時候可以播放華為“天才少年”張霽的勵志故事給學生看,并請1-2位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通過勵志視頻的觀看,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對自主企業、對國家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民族情懷和使命擔當。驅動電機這章內容理論性強、學生不容易理解,課堂上可以引入集知識、趣味的案例,比如講授直流電機和交流感應電機時,可以播放“電流之戰”視頻,讓學生了解交、直流電的起源、發展及應用,學習尼古拉·特斯拉和愛迪生兩位偉大科學家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講到電機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時,圍繞關鍵部件IGBT技術,華為芯片斷供事件,讓學生認識到我國芯片發展面臨的“卡脖子”難題,引導學生樹立技術報國的理想,將自我價值實現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建設汽車強國的時代使命結合,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5]。
3.3 改進考核方式、量化思政教育成效
為了全面評價學生,電動汽車控制技術課程考核加入了思政成效內容,總成績為平時成績占20%、期中考試占20%、期末考試占40%、思政成效占10%的綜合評定方式。思政成績主要用于考核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而達成的能力、素質或道德的提升,可借助問卷調查、心得體會、課堂表現、交流談話等方式開展,并結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共同確定最終成績。
4 結束語
本文對電動汽車控制技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思政教學設計、考核方式環節提出了具體改革方案。此課程在筆者授課班級作為試點,對以上改革內容進行了實踐,實踐表明,思政元素的引入,學生學習興趣、自主性明顯增強,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及人文素養協同有效提升,課程思政在學生專業學習、就業發展和人生道路上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基金項目: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校級質量工程項目“《電動汽車控制技術》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編號:51-JY200302)。
參考文獻:
[1]趙黎,顏秀霞.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四階段遞進式”教學設計探索[J]. 現代職業教育,2021,No.227(01):196-197.
[2]李萌.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汽車文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J]. 機械職業教育,2020,000(003):21-24.
[3]雄鋒,鄒喜紅、張志剛,李文禮,陳瑩瑩.“大思政”背景下《汽車工程概論》教學改革與實踐[J]. 時代汽車,2021(2):41-42.
[4]盧柳青,班璐,黃大明.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運用——以“汽車理論”課程為例[J].職業教育,2020,9(2):5.
[5]馬亞勤,孔德就,盧海鑫,彭麗紅.汽車電器系統構造與維修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 時代汽車,2020,No.345(21):47-48.
作者簡介:張春花:(1982—),女,湖南郴州人,碩士,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