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宇雙
摘 ?要: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以來,在全社會引起熱烈討論。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意見》方方面面與我們息息相關。經過認真研讀,仔細思考,結合自身教育實踐,立足小學高年級教學,對小學高年級的作業有以下思考。
關鍵詞:作業;減負;責任
一、制度保障,實踐有方
《意見》明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教育是國家大計,黨之大計。只有把立德樹人這個教育的根本任務,貫徹到教育事業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真正建成教育強國。當學生埋頭苦干課余時間都在應付繁重的作業里,當學生面對沉重的心理壓力,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時,當學生關在家里,沒有時間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缺乏行萬里路的實踐時,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又如何實現呢?“我們家庭作業策略旨在激發學習者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學校落實“雙減”要求,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有了制度的保障,所有的實踐就有了方向,而這個方向是朝著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目標前進的。
二、減少總量,調控結構
溫故而知新,是對知識結構的梳理。合理且有效的作業,是學生對知識整理的一種提升。但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作業多是各學科均有要求,最明顯的語數英三科。但每逢科技節藝術節等,綜合學科也有任務。有時候是一副畫,有時候是科學實驗,這個時候如果語數英每個老師再布置作業,總量就超過了一小時內可以完成的份額。這是一種情況,一學期可能不多,但每逢期末臨近,總量又會攀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各科老師有自己的復習練習題,如果每個老師一張,三張題量,對于基礎不牢固的學生來說,就是“三座大山”。就是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也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偶爾各科老師布置作業都非常少,碰到這種“奇遇”,學生總會爆發出歡呼。這種現象,是各科老師之間缺乏溝通造成的。“好的作業有利于直接進入精準針對每位學生的幫助式教學,使改革追求的個別化教學從理想通往可實現的現實。”所以作業既要立足于本學科,也要著眼全科。老師不能以自己的學科為本,真正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上,是要讓學生的身心都得到發展。作業超量或幾乎沒有,這都不是以學生為本,都是一種極端現象。在學校作業管理機制的管控下,各科老師合理調控作業結構,根據學情,設置合理的作業。利用集體備課的平臺,統一作業量,通過集體備課,公示作業,老師們的智慧在集體備課時展示。作業形成統一標準,臨時變更,可由集體備課討論決定,堅決防止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過多。
三、分層作業,提質減量
基礎不同的學生,作業完成的時間和效率都不一樣。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就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集體備課的內容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同年級討論。以年級為單位,從數量、難度、形式各方面考慮問題更全面。分層不是從成績上進行“一刀切”,單純以成績來分層,容易導致學生層次固化和學生之間的分化,更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分層作業應該從學生個體出發,定制更符合學生興趣的作業。綜合考慮數量難度,按比分配作業,同時形式上也要創新。讓學生真正從作業里得到成就感,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這樣既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指導,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注作業的差異性,體現了對學生詫異的關注,這不僅體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因材施教理念,也體現了課程視域下作業設計的核心價值追求。”運用集體智慧,共同探討,又實現了集體備課的作用,年輕老師也能迅速地成長,能把同年級的老師,擰成一股繩,實現共同進步。
四、明確職責,擔當責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為人師表,自然應該明確的知道自己的職責。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我們站上三尺講臺上,肩負重任,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作業指導職責也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嚴格執行的。既教書又育人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顯著特點,作為人民教師,我們要知道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個光榮而又沉重的擔子在我們的肩上。我們既要敢于擔當,又要有智慧地擔當。2020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國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慰問講話時指出: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自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國家培養人才,自己要以身作則。布置作業,批改作業,答疑輔導,這些是我們的基本職責。教師只有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才能贏得家長的尊重,學生的喜愛。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我們黨成立一百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為祖國輸送著人才。青絲白發,蠟炬成灰,千千萬萬的教師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新時代的號召下,更應該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為鋪路石。
參考文獻:
[1][英國]格里·切爾尼亞夫斯基 沃倫·基德/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7月
[2]方臻,夏雪梅編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10月
[3]王月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