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雙
摘要:情感,是人類最為復雜的心理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個人選擇。想要幫助初中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本文將首先介紹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念,其次簡述情感教育存在的意義,最后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的滲透,提出幾點淺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滲透;意義;路徑
初中,是影響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而學校的課堂教育秉承的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還是學生人生的指引者,因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是教師的重要責任。情感教育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感的切身體驗,感悟其中蘊藏的人生哲理,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三觀,更好地引導生活。而初中語文教材的制定者,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即秉承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理念,精心選擇一些感情色彩濃厚的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感情追求。
2.情感教育的意義
情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和才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兩端,通過德育,讓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通過才育,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學問。而情感教育,是實現德育的重要方式。通過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內心情感變化,促使其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有利于其更好地生活。
3.情感教育的路徑
情感教育,對于教師來說,是一種任重而道遠的責任。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在筆者看來,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主要分為三種方式:一是教師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體會語文教材中一個個作者的心路歷程;二是教師通過擴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讓學生加強情境體驗;三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增強見聞,將情感融入生活。
3.1豐富教學方法,加強情感滲透
初中語文教學,教師不僅需要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語文基本知識,而且需要學生體驗作品中激揚的情感,學習其中的美好品質,從而更好地塑造自我。這是教師才育和德育兩方面的責任。因而,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或介紹時代背景,或放映影視資料等方法,讓學生在掌握語文基本知識,加強情感滲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學習《鄧稼先》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除了需要指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基本內容,分析文章的遣詞造句,剖析文章的基本結構,掌握其中的寫作手法之外,還需要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懂得這篇文章所蘊含的偉大愛國之情。因而,教師講授文章基本內容之后,需要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于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對于祖國深切愛的理解,并在心中埋下為祖國的崛起而奮斗的偉大志向的種子,更好地指引自己的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無私奉獻,在大戈壁默默實驗的紀錄片,了解像鄧稼先這樣的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對于祖國愛的深沉。加強情感滲透,觀看完紀錄片之后,指引學生再重新閱讀《鄧稼先》這篇文章,重新品味其中飽含的愛國之情,思考自己應當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如何擁有一段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經歷,當自己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3.2擴展課外閱讀,深化情感體驗
初中語文教材,對于學生來說,僅僅是一種學習的指引,想要掌握好語文基本知識,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還需要教師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引作用,向學生們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傳授相應的閱讀技巧,布置適當的課外閱讀任務,及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問題進行反饋,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和建議。
例如:在學習《紅星照耀中國》名著導讀的時候,教師除了講授該名著的基本內容,介紹其創作背景,了解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作者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所見所聞,體會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和犧牲奉獻的革命精神。在介紹該著作基本內容之后,教師可以以“革命精神”為主題,為學生選擇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其作為課外讀物,比如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會,交流自己的讀書心得,教師進行閱讀指導,分析著作中哪些內容描繪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革命精神,保爾在面臨人生選擇時,經歷了怎樣的內心活動,他是如何作出抉擇的,思考自己在同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如何抉擇,從而為自己的人生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和方向,指引著自己的行為。這也是情感教育所要達成的目標,通過情感體驗,樹立人生信仰,指引人生方向。
3.3組織課外活動,融入情感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除了通過書面閱讀,感受情感的激蕩,還需要通過切身的生活體驗,真切感受生活中的人生智慧。在打造全新課堂的背景下,筆者認為語文的情感教育,還可以通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們在活動中獲得真切的感悟。教師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設計好活動內容,與語文教材的主題相呼應,注重活動過程,及時進行指導,最后進行活動總結,對整體活動內容進行一個良好的反饋。
例如:在學習《黃河頌》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對這篇文章的基本內容進行細致地講解,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合唱式的朗誦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誦活動,體會這篇文章所蘊含的抗日激昂之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學習《黃河大合唱》的內容,并組織學生對其中的部分內容進行合唱表演,了解其中蘊含的不屈,如黃河般的英雄氣概。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都會感受到詩文中所蘊含的無盡反抗。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抗日歷史遺跡,了解本地所發生的抗日故事,了解先輩們在這片土地上所灑下的熱血和淚水,通過實物和照片,了解這段艱難的歷史,懂得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偉大的革命愛國主義精神,而學生們需要做的就是細細感悟,將其內化為動力,指導著自己的行為。
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豐富情感教育的滲透路徑,教師需要注重語文教材的情感傳遞,擴展課外閱讀的情感體驗,組織課外活動,加強實際生活的情感感悟,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樹立好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人生,為自己拼搏出一個美好的未來,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一份淺薄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李麗蓉. 融入情感教育 打造全新課堂——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滲透的意義和路[J].中學教學參考,2021(3):22-23.
[2]丁小群.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路徑[J].課外語文,2020(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