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與一般的課堂閱讀教學存在明顯的區別,要求也比課堂閱讀教學高。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實質上一種“群能力”或“組能力”,從構成上分析,具體包括綠色海量閱讀指導與干預能力、綠色海量閱讀實施保障能力、綠色海量閱讀與高效課堂建設一體化能力,以及多元主體參加全程閱讀質量與效果評價機制的構建能力等。明晰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的性質和構成,才能有的放矢地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
【關鍵詞】綠色海量閱讀? 教學能力? 綜合性? 構成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9B010)。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036-03
綠色海量閱讀修正了海量閱讀與綠色閱讀的不足,對學生的閱讀同時提出“綠色”與“海量”的要求。“綠色”意指閱讀材料需對學生健康有益,“海量”指閱讀面廣量大,但須符合“綠色”標準。綠色海量閱讀的教學與一般的課堂閱讀教學存在明顯的區別,要求也比課堂閱讀教學要高,全面推廣綠色海量閱讀首先要求閱讀教學人員具備基本的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小學教師,將會承擔綠色海量閱讀教學的任務,因此需要大力培養他們綠色海量閱讀教學的能力。培養綠色海量閱讀教學的能力的前提是要明確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具體是什么樣的能力,以及包括哪些具體的能力。明晰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的性質和構成,才能有的放矢地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綠色海量閱讀的教學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實質上是一種“群能力”或“組能力”,從構成上分析,具體包括綠色海量閱讀指導與干預能力、綠色海量閱讀實施保障能力、綠色海量閱讀與高效課堂建設一體化的能力,以及多元主體參加全程閱讀質量與效果評價機制的構建能力等。
一、綠色海量閱讀指導與干預能力
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對閱讀什么樣的書籍,按什么樣的規劃進行閱讀,通常是不能完全自行決定的。即便是素質較高的學生家長,也不一定有能力對孩子的閱讀做長遠的、科學的規劃,對綠色海量閱讀的指導與干預的任務其實主要落到了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身上,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需要具備基本的閱讀指導與干預能力。綠色海量閱讀指導與干預能力具體包括綠色海量閱讀閱讀材料的選擇與干預能力、閱讀方法的指導與干預能力以及閱讀習慣養成的指導與干預能力等。
(一)閱讀材料選擇的指導與干預能力
一是能以學生閱讀能力和興趣愛好為依據制訂基礎經典作品閱讀計劃,擬列適切的經典書目,營造閱讀經典的氛圍。二是能挑選適合學生當下閱讀的社會科學讀物,引導學生初步思考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關系,確立個人理想的架構。三是能遴選自然科普類讀物,打開學生探究自然科學奧秘的心靈之窗。四是從紛繁龐雜的時文中選擇佳作,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五是能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選擇與其身心發展相適應的讀物,要求學生以一定的時間段(如月、學期)為單位報送自選閱讀計劃,并對學生閱讀計劃進行指導與干預。
(二)閱讀方法的指導與干預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方法的指導與干預能力主要表現為能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相對科學的閱讀技巧與方法,使學生會讀,同時能清醒地認識閱讀本無“定法”,凡能穩定維持并鞏固學生的閱讀習慣,能促進學生持續大量健康閱讀的方法都是合適的方法,不一定要刻板地要求學生統一采用某種教師認為是最好的或唯一的方法。
(三)閱讀習慣養成的指導與干預能力
能指導與干預學生利用零碎時間閱讀,堅持作讀書筆記,養成閱讀與思考同行的習慣。在學生個人閱讀習慣養成中,能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評價學生的閱讀狀況,引導學生形成廣泛的閱讀興趣,同時不以個人的喜好影響學生。
二、綠色海量閱讀實施保障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實施保障能力具體包括綠色海量閱讀文本流通和獲取的保障能力、閱讀時間和氛圍的保障能力以及獲取家長與社會支持的能力。
(一)文本流通和獲取的保障能力
開展綠色海量閱讀的物質基礎是閱讀文本,因而閱讀文本的流通與獲取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構筑閱讀文本的流通與獲取保障,從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角度考察,要求具備相對穩定文本庫的建設能力,動態閱讀文本庫的建設能力以及文本共享型學校的建設能力。
相對穩定文本庫建設能力對于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而言,一是體現在能認識各類學校的圖書館(室)是綠色海量閱讀文本獲取的穩定來源,也是流通文本的基本來源,能努力讓具備一定藏書的有限的穩定文本庫運轉起來;二是體現在了解學校圖書館(室)的基本管理與運行知識,了解如何使相對穩定的文本庫在綠色海量閱讀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三是體現在具備依據綠色海量閱讀方案制定相對穩定文本庫的圖書借閱與流通方案。
動態閱讀文本庫的建設能力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認識動態閱讀文本庫可以極大彌補相對穩定文本庫的不足,相對穩定的文本庫和動態閱讀文本庫的結合,方能構筑相對穩定的綠色海量閱讀物質保障基礎;二是能適時設置班級圖書角;三是了解和熟悉流動書庫的建設與管理;四是了解并熟悉公共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和管理規定;五是了解學生家庭藏書和教師家庭藏書如何進入動態閱讀文本庫,以及這些圖書如何管理,如何使用等。
文本共享型學校的建設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了解校際合作的背景與知識,為校際合作奠定基礎;二是了解各類學校之間存在的差異,包括資源占有差異、師資力量差異、教育理念差異以及綠色海量閱讀實施的差異等;三是了解結對幫扶過程中,作為幫扶方或者被幫扶方的權利與義務,以便在結對幫扶工作中,有意識地通過契約明確文本共享各校的相關所需、所想與所求,讓文本共享型學校的建設目標明確,重點明確,確保結對幫扶工作的實效。
(二)閱讀氛圍與時間的保障能力
閱讀氛圍保障能力具體有三項能力:一是全員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能引導學生熱愛閱讀,堅持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能鼓勵全體學生掌握綠色海量閱讀的方法與技巧,關注閱讀個體差異,對因差異而導致的相應特殊情況能及時處理和調整;二是開放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能認真學習閱讀的相關理論,好好學習并能運用相關心理學原理,能相機引導學生;三是交流式閱讀氛圍的營造能力,重點是與人交流的能力,尤其在文學、歷史、科學等多領域與人交流的能力。
閱讀時間保障能力是綜合性能力,該綜合能力涉及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的所有教育教學技能。培養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閱讀時間保障能力,實際等于重申強化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的專業技能。沒有嫻熟的課堂教學技能和處理課堂教學問題的基本能力,是無從討論高效課堂建設的,沒有高效課堂,也就不可能為綠色海量閱讀提供保障。
(三)獲取家長與社會支持的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目前實施有一定的障礙,這些障礙主要源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矛盾。素質教育呼吁并鼓勵綠色海量閱讀,而應試教育卻在實踐上排斥綠色海量閱讀。目前應試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在教育教學中還是占據強勢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綠色海量閱讀,即便是明事理,心里強烈支持綠色海量閱讀的學校、領導和家長,都難免懷揣各種不安和不確定,最終于實踐中不得不舍棄綠色海量閱讀。因此實施綠色海量閱讀,獲取家長與社會的支持是無法繞過的關鍵環節。
培養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獲取家長與社會支持的能力,一是要求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學習教育學和社會學相關理論知識,以便將來面對家長與社會質疑或批判時,有能力從科學的角度闡釋綠色海量閱讀的必要性和價值。二是要學習基本的公共關系學知識。三是要堅定綠色海量閱讀有優越的育人功能之理念,同時也要勤于學習綠色海量閱讀的相關知識,關注綠色海量閱讀的前沿動態。掌握了核心的綠色海量閱讀指導技能,所指導的學生因綠色海量閱讀而取得理想的成績,因綠色海量閱讀而朝向全面發展,這樣的工作實效自然會減弱家長與社會對綠色海量閱讀的懷疑與排斥,自然地也就能獲取家長與社會的支持。
三、綠色海量閱讀與高效課堂建設一體化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與高效課堂建設一體化能力分解開來主要指高效課堂建設能力和綠色海量閱讀與課堂教學科學銜接環節的設置能力。
高效課堂之“高效”既指教學效果好,也指教學效率高。建設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學法指導能力、科學運用媒體手段的能力以及靈活調控課堂的能力。綠色海量閱讀與高效課堂建設一體化能力則具體表現為綠色海量閱讀與課堂教學科學銜接環節的設置能力。通過銜接環節將課堂教學與綠色海量閱讀這一對課內與課外的活動有機地銜接起來,保障綠色海量閱讀的可持續施行,也能隨時監測閱讀的效果,可以持續穩定學生的閱讀興趣,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功感和與眾不同的優越感。銜接環節是學生、家庭、教師(學校)融入綠色海量閱讀的融合劑,因而銜接環節的設置能力是確保綠色海量閱讀成功的關鍵能力。
2017年廣西基礎教育教學獲獎成果“小學低中學段綠色海量閱讀的研究與實踐”的做法值得借鑒。該成果組創設性地推出“課前三分鐘”的特殊銜接環節,專門用于總結學生近期閱讀情況,共享閱讀成果,并安排后續的閱讀任務。“課前三分鐘”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將本屬于課外活動范疇的綠色海量閱讀引進課堂教學。綠色海量閱讀與課堂教學科學銜接的另一個要求是從詞句、情節與人物形象等方面盡可能地將課堂教學內容與綠色海量閱讀的內容關聯起來,以這種特別的關聯方式同時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綠色海量閱讀效果。通過課堂上的這種關聯以及及時的肯定,堅定學生繼續閱讀的信心,確立綠色海量閱讀的成就感。
設置銜接環節要注意避免兩種傾向。一是“牽強”傾向,“牽強”傾向的主要表現是銜接或交融環節安排不科學,甚至是隨意的。防止“牽強”傾向,實際上與培養綠色海量閱讀指導與干預能力是息息相關的,要求閱讀教學與指導人員自己必須成為閱讀的榜樣,為指導與干預學生綠色海量閱讀奠定基礎。二是“過度”傾向,“過度”傾向則多是因為教師的閱讀積累豐富,但銜接或關聯超出必要限度所致。與“牽強”傾向有一定的相似,“過度”傾向也表現為綠色海量閱讀與高效課堂之間銜接或交融環節安排不科學,甚至是隨意的。但這種不科學和隨意是建立在教師的銜接素材過于豐富的基礎上,教師選擇銜接的材料和設置銜接環節時迷失了自己。避免這兩種傾向要求教師認真鉆研,切實發掘綠色海量閱讀與課堂教學之間的合適關聯,將綠色海量閱讀與高效課堂建設一體化牢牢地建立在學生閱讀積累可承受、容易激起學生共鳴、助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銜接環節上。
四、多元主體參加全程閱讀質量與效果評價機制構建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本身是在障礙重重中進行的一種探索,沒有質量與效果上的驗證,就無法逐步消除障礙,無法穩步推進。綠色海量閱讀繼續推行的基本動力是學生和教師的自我感受以及學生可見的變化,但這些還不夠。引入多元主體,包括時機適當時引入中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構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評價機制,有利于社會各界全面認識綠色海量閱讀,有利于向社會推介綠色海量閱讀。因而,構建多元主體參加全程閱讀質量與效果評價機制的能力也屬于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能力群中的重要內容。從教學評價范圍考察,我們將多元主體參加全程閱讀質量與效果評價機制構建能力具體分為綠色海量閱讀教學評價設計能力和綠色海量閱讀評價設計實施能力,這兩項能力集中體現了綠色海量閱讀教學的多元主體參加全程閱讀質量與效果評價機制的構建能力。
(一)綠色海量閱讀評價設計能力
結合廣義與俠義的教學評價范圍,綠色海量閱讀評價設計可以限于內容設計、指標設計、主體設計、方法設計和工具設計等幾個環節,這幾個環節的設計能力組合即為綠色海量
閱讀評價的設計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評價內容的設計能力表現為能充分考慮評價的目的,從學生閱讀的行為、能力、態度、過程以及效果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價。綠色海量閱讀評價指標的設計能力表現為能反映學校現狀和學生實際情況,考慮閱讀的設施設備和條件、活動的組織情況、閱讀實效、各方滿意度以及保障體系,同時要注意評價的目標在于改進現有閱讀工作,并且用于指導后續的閱讀活動。綠色海量閱讀評價主體設計能力主要體現為關注評價主體多元化,實現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結合,同時全程融入家長的評價。家長的評價主要是學生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綠色海量閱讀情況來對教師(學校)的教學進行評價,具體表現為社會輿論。綠色海量閱讀評價方法設計的能力主要體現為能兼顧測試型評價和質性評價,掌握測試、測量、觀察、調查、成長記錄袋、軼事記錄等等常見的教學評價方法。綠色海量閱讀評價工具的設計能力主要體現為熟悉并掌握核查表、各類評定量表、圖片、貼片、數字、簡筆畫和實物等評價工具。
進行綠色海量閱讀評價設計,還需要有能力對綠色海量閱讀評價的語言進行設計,高效地設計評價語言,達到激勵學生,不斷提高綠色海量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綠色海量閱讀評價設計實施能力
綠色海量閱讀評價設計實施能力包括引入多元主體參與綠色海量閱讀評價實施能力、采用科學、靈活的多種教學評價方法能力、采用科學、靈活的多種教學評價工具的能力和構建小學綠色海量閱讀全程評價機制的能力。
引入多元主體參與綠色海量閱讀評價的能力,體現為能正確認識教師(學校)自我評價客觀性與公正性不夠的弊端,能引導學生公正客觀地評價綠色海量閱讀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第三方評價結果,發揮第三方評價結果的導向、約束與激勵功效,推動綠色海量閱讀評價工作的進步。采用科學、靈活的多種教學評價方法的能力具體表現在熟練運用形成性評價,注意收集和整理學生綠色海量閱讀的歷史或實時材料,記錄學生的閱讀發展過程。綜合運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客觀反映學生綠色海量閱讀的能力、水平與狀態。采用科學、靈活的多種教學評價工具的能力表現為認識具體的綠色海量閱讀評價工具使用的場合是有限的,能避免單一或少數評價工具的不足,在評價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評價工具,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圖片、貼(卡)片、數字、簡筆畫,甚至小紅花、小紅旗、表揚信、家長通知單(短信)等任何可用的評價工具,客觀、靈活、形象地評價學生的點滴進步與發展。綠色海量閱讀全程評價機制構建能力指的是綠色海量閱讀教學的前評價機制、中評價機制和后評價機制等三大機制的構建能力,分別指對綠色海量閱讀設計與方案評價的能力,對綠色海量閱讀過程評價的能力以及獲取家長與社會反饋性評價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饒滿萍.小學低中學段開展綠色海量閱讀的研究[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8(4):108-110.
[2]饒滿萍.小學低中學段實施“綠色海量閱讀”的相關研究——以北海市實驗學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18):66-67.
[3]饒滿萍.教師如何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08(1):11.
[4]夏立新,李成龍,孫晶瑞.全民閱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探索——以《武漢市全民閱讀綜合評估指標體系(試行版)》為例[J].圖書情報知識,2015(4):106-112.
[5]郝建平.教學評價的設計[J].小學教學設計,2006(5):4-6.
作者簡介:
饒滿萍(1972年-),女,安徽望江人,北海職業學院教師,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閱讀推廣與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