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校新 羅秋雪


【摘要】本文采用美國普林斯頓創造力測試量表,對百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和美術與設計學院共375名大學生進行創造思維能力測試和訪談。研究發現,百色學院這三個二級學院的大學生的創造力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生的創造力水平相對突出;三個學院的受訪學生都具有創造力且創造力水平呈現出一般、強和很強三個水平;所有的受訪者只有極少數人具有非常強的創造力。在獲得測試結果后,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學院學生的課程結構對大學生創造力的影響,本人分別對三個不同學院的學生進行深度訪談。訪談結果發現,受訪者認為美術與設計學院和外國語學院的老師比創新創業學院的老師思維更開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美術與設計學院和其他的兩個學院不同,主要以實踐課程為主;受訪者一致認為百色學院課程應該增加實踐訓練。研究結果認為,不同課程因素對百色學院大學生的創造力水平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是增加課堂實踐和社會實踐是培養大學生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創造力?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191-03
1.創造力概念界定
關于創造力的相關研究在國外發達國家起步較早,其發展在心理學、教育學、創造工程等諸多領域已走向成熟(簡紅江,2012)。國外的許多學者對創造力概念定義有著不同的主張。第一,MacKinnon(1970)提出創造力至少由四部分組成:創造過程、創造產品、創造性的人和創造性的情境。第二,創造力即能夠創新原來沒有的事物。這一觀點的支持者有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Getzels和Jackson。他們認為創造力就是探索未知的,修正已知的,從而組成新知的。第三,創造力是通過問題的思考形成具有創造力的行為方式。Jone和Roberto Daniel(2012)認為創造力來自不同于尋常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需要創造對象具備變通的能力、敏覺的能力以及獨特的創造能力。第四,創造力是一種問題解決的能力,能用創新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John Dewey(2010)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第五,創造力是一種人格的傾向。Maslow(1968)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認為人的主觀行為創造來源于人格傾向,創造性的人格才會形成創造性的思維。綜上,國外學者對于創造力概念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研究領域提出的創造力的概念也不相同。但是,無論是哪一種理解都可以看出創造力是一種新穎的、創新性的思維、行為和能力。 雖然學者們關于創造力界定存在分歧,但是他們所有人的觀點中包含著獨創性和有用性兩個決定性特征因素。
2.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了美國心理學家普林斯頓的創造力測試量表,通過網絡發放問卷對百色學院大學生進行了創造力水平測試。并且對三個分別來自不同學院的學生做了深度訪談了解課程設置。本研究對調查數據采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 SPSS24.0 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本研究以百色學院375名大學生進行了測試,分別來自美術與設計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各125名大學生。共發放問卷 400 份,有效回收 375份,有效回收率為 93.75%,樣本符合研究要求。
3.調查結果分析
3.1創造力測試結果
如圖1所顯示的數據,研究者發現百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外國語學院三個學院的受訪者均表現具有創造力。然而三個學院的受訪者的創造力水平都在創造力很強、創造力強、創造力一般這三個等級里,且在三個學院受訪者中只有非常少的人具有很強的創造力。
3.2統計分析
為了探索三個不同學院的受訪者的創造力水平是否有顯著性差異。研究人員使用SPSS 24.0軟件把問卷數據進行了單向方差分析。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統計分析顯示sig值大于0.05,這表明百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的創造力水平在統計學上沒有顯著的差異,即不同專業課程的大學生的創造力水平沒有顯著差異。
3.3問卷測試和采訪結果
根據普林斯頓創造力測試,從375位受訪者中獲得了有效數據。結果表明,美術與設計學院學生的平均創造力高于創新創業學院和外國語學院的學生的平均創造力。但是,使用SPSS統計分析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三個學院學生的創造力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而在采訪中,三個學院的受訪者一致認為不同學院的課程對創造力的影響因人而異,在綜合創造力上不會因為修讀的專業課程不同而有顯著的差別。測試結果顯示,三個項目的受訪者只有非常少的人具有非常強的創造力。創造力平均分數最高的是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在采訪結果中發現藝術課程中的實踐比例高于理論課程。平均分數相對較低的創新創業學院和外國語學院則主要以理論課程為主。三位受訪者均表示,教學方法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同時,他們始終認為,應該增加課程的實踐部分,和增加模擬培訓模塊。他們希望在教室外通過學生活動(例如技能競賽、實踐活動和交流會)來提高創造力。此外,他們希望參加實踐活動時能得到老師的專業指導。綜合以上發現,如何培養百色學院大學生的創造力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3.4基于調查結果的大學生培養途徑分析
百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外國語學院和創新創業學院之間學生的創造力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本次研究結果印證了早期的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楊井峰(2009)在暨南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對大學生做了創造力測試,結果表明文學歷史哲學類和其他類專業的大學生在創造力的得分沒有顯著差異。王喆和康瑞鑫(2014)對體育專業與工科專業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水平分析,結果顯示他們之間沒有體現出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不同的課程因素對百色學院大學生的創造力水平沒有顯著的影響。研究者認為課程對學生創造力水平影響小的原因有三個:首先,大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趨于穩定的狀態,要提升他們的創造力有一定的難度;其次,三個學院課程都是百色學院的課程,課程的整體結構受學校培養方向影響而沒有太大區別;再次,普通的課程設計已經滿足不了發展大學生創造力的需求了。藝術課程的學生創造力平均水平最高,而在采訪中發現藝術課程明顯不同于其他課程是因為以實踐教學為主。雖然不同的課程設計對大學生的創造力有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不夠顯著。正如Lee(2010)提出的大學要突破邊界,把創新的范圍擴大到企業等合作組織,通過制度、創新、責任和利益分享機制來實現。姜麗華(2007)和蔣茂東(2004)認為學生創造力的顯著提高來自于校企合作中的實踐 。因此,百色學院的課程可以與企業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學習場所,把部分課堂從教室搬到企業授課,能讓學生深入到企業實地觀摩,通過感受合作企業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過程以及企業導師的交流過程中提升大學生的創造力。
本次研究的百色學院本科受訪者每個人都有創造力,但只有極少部分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創造力。在375個受訪者中只有極少的8個受訪者具有很強的創造力。程公和劉瑋(2003)用同樣的測試對沈陽體育學院做了創造力測試,結果同樣只有少部分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創造力。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首先,應試教育使得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考試分數上。學生為了應付課程的最終考試去花費過多的時間去背誦理論知識而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其次,部分課程的教師沒有改變教學方法去適應學生的創造力發展,他們仍然以理論知識授課為主,上課方式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形式比較單一。在本次研究采訪中,創新創業的學生表示在企業中兼職的教師不限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會結合現實中的實際生產案例傳授理論知識,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但是,一些教師仍然停留在嚴格的教學模式中沒有變通。外國語學院的學生表示他們的老師上課靈活變通,但受到課程設置標準的影響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然而,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學生表示他們的老師更具創新性、個性化,教學方式多樣化。然而,在這三個學院中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創造力平均水平最高。再次,在課程設計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實踐教學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采訪發現三個學院中只有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實踐教學多于理論教學。
自中國步入了新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渴求決定了新時代教育必須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因此 ,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提高人才質量。第一,高校可以通過定期培訓授課教師和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實際生產過程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資料,有助于在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第二,在課程設計中增加實踐教學課時以及開展學生實踐活動,通過實踐環節提高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采訪時三位受訪者都希望增加實踐教學,其中創新創業學院的學生指出希望增加創業實訓提高創造力。一項研究指出,創造力測試的高分和先前的創業經歷與創業意圖呈正相關(Daniel Yar Hamidi,Karl Wennberg,Henrik Berglund,2008)。楊井峰(2009)研究發現開設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素質拓展、科研訓練、創業實踐、社會調查等豐富多彩的實踐環節可以激發靈感、活躍思想、提高素質、個性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第三,改變大學生部分課程的評估方式。百色學院大部分課程都是以考試作為評估大學生的學習效果。課程考核方式可以有靈活和多樣的形式。比如以作業為主的評估方式去引導學生自發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采取多種考核組合形式。例如藝術課程以作品創作和平時課堂表現作為評估方式,發展大學生的創造力并不是記住知識而是要讓大學生有更多創造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機會。改變大學生部分課程的評估方式,讓大學生免于死記硬背和有更多時間思考問題才能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創造力。綜上所述,雖然大學生創造力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困難的,但是也是可以提高的,所以在大學教育中要善于發現提高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方法及策略。
4.結語
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已經成為主要推動國家快速發展的動力,創造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而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級人才,特別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根據培養創新型人才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必須在現代教育觀念的指導下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途徑與方法, 不斷推出富有高校特色和創意的改革舉措,努力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本研究以百色學院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比百色學院修讀不同專業類型課程的大學生的創造力水平。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專業類型的課程對大學生的創造力水平沒有顯著的影響。基于測試結果通過深入訪談了解不同專業類型的課程設置去探索培養大學生創造力的有效途徑。然而,本研究也存在局限。首先,本研究是在特定時間特定范圍內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大學生創造力的某次抽樣研究結果,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學生群體的創造力水平。但是不能將結果等同于整個群體的創造力水平。未來研究需要擴大研究對象的范圍。其次,本研究只選取了百色學院375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樣本容量偏小,數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來應該擴大研究的樣本容量。最后,本研究僅從課程變量上對大學生創造力水平進行研究,但實際上影響大學生創造力水平的因素還有很多,未來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應朝多變量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簡紅江.國內外創造學發展比較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32-33.
[2]MacKinnon, D.W.(1970).Creativity:A multi-faceted phenomenon. In Creativity: A discussion at the nobel conference,(pp.17-32).Amsterdam:North-Holland.
[3]Altinay,J,Daniele,R.(2012).The influence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psychological trai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31):489-499.
[4]Dewey,J.(1997) .How we think.New York: Courier Dover.
[5]Maslow, A. H. (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6]楊井峰.大學生創造力培養課程設置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7]王喆,康瑞鑫.體育專業和工科專業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對比研究[J].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2014.
[8]姜麗華.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D].華東師范大學,2007.
[9]蔣茂東.高校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研究[D].河海大學,2004.
[10]程公,劉瑋.沈陽體育學院學生創新能力水平測定與評價[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22).
[11]Hamidi,D.Y,Wennberg,K,Berglund,H.(2008).Creativity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