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露花 王新華



【摘要】目的:分析MOOC+TBL+微信平臺混合教學模式教學在核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及滿意度評價。方法:將新疆醫科大學臨床醫學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兩個班108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采用MOOC+TBL+微信平臺教學法,對照組采用LBL傳統教學法。比較兩組期末考核理論成績和臨床技能成績,比較兩組學生的課堂氛圍、自學能力、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團隊合作能力,并調查兩組學生對核醫學課程的教學滿意度。結果:實驗組學生基礎理論成績、臨床實踐考核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 <0.05);實驗組課堂氛圍、自學能力、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團隊合作能力的六項評分優于對照組(P <0.05);調查顯示實驗組學生對MOOC+TBL+微信平臺混合模式的教學方法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05)。結論:MOOC+TBL+微信平臺混合模式的教學方法在核醫學教學過程中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團隊合作能力及教學滿意度。
【關鍵詞】核醫學教學?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團隊協作教學? 微信平臺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197-02
核醫學是核科學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課程內容抽象、理論性強、覆蓋面廣、專業性強等特點[1]。傳統的LBL教學(1ecture-based learning,LBL)為講授模式的教學法,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效果收效甚微。隨著對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研究及大膽的改革創新,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多,多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方法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2]。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為互聯網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一種具有自主化及個性化、開放靈活的在線教學方式,因其良好教學效果受到學生的歡迎[3]。微信平臺能夠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及課程并且對教學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具有自主性及實時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4]。TBL(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學方法是基于團隊協作能力的新型教學方式,具有形式多樣的特點,有教師由領導者向指導者轉變,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的特點[5]。MOOC+TBL+微信平臺的融合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各種單一教學方法的缺點,實現優勢互補,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提升學生對核醫學課程的興趣。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討MOOC+TBL+微信平臺混合模式在核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實驗組:新疆醫科大學臨床醫學2017-5班,人數55人,采用MOOC+TBL+微信平臺混合模式教學法。
對照組:新疆醫科大學臨床醫學2017-4班,人數53人,采用傳統授課法。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教材:核醫學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組
(1)MOOC課程制作參照核醫學課程進度及大綱要求,劃分學習章節,制作教學視頻,視頻包含教學內容、練習題、課后思考題、具有詳細病史資料的典型的真實病例分析題。為學生提供相關教材、資料、文獻。(2)上傳MOOC課程視頻,要求學生完成視頻觀看,閱讀課后思考題、真實病例分析題。學生可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在MOOC平臺上進行溝通交流、討論分析。(3)對學生進行分組,團隊合作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單元測試(包括課后思考題及真實病例分析題)。(4)通過微信平臺為學生答疑解惑,對各小組答錯題目進行分析解答,小組討論后,再次提交單元測試題,通過微信平臺再次反饋交流答疑。
1.2.2 對照組
(1)采用課堂授課模式,參照核醫學課程進度及大綱要求,劃分學習章節進行授課,布置課后思考題及真實病例分析題。(2)學生獨立完成單元測試。(3)教師課堂上答疑解惑。
1.3考核指標
1.3.1 理論知識考核(單元測試+期末測試);臨床技能考核(技能操作+病例分析+見習讀片),兩項考核滿分均為100分。
1.3.2 查閱相關教學論文、征求師生建議確定問卷內容,填寫問卷,從學生課堂氛圍、自學能力、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團隊合作能力六個方面比較MOOC+TBL+微信平臺相融合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在核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每項分值 10 分。
2.統計分析
采用 SPSS 23.0 軟件完成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 對比兩組共108名學生理論知識考核與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3.2 對比兩組在課堂氛圍、自學能力、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團隊合作能力六個方面的評分,實驗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3.3 對比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實驗組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4.討論
《核醫學》課程內容抽象、理論性強、覆蓋面廣、專業性強,需要結合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專業實踐知識,增加授課內容的趣味性,減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枯燥感、厭倦感[6]。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適應教學改革的需求,同時也不能滿足醫學教育的需求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對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探索與改革,多種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利用各種網絡先進技術、理論教學、多媒體、情景教學、團隊合作及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提升教學效果成效顯著。
移動學習時代已經來臨,教學方法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時間,提升教學效果,是解決臨床核醫學教學問題的有效方法[7]。MOOC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時間及空間的局限性,將主導對象由教師轉變為學生,提供內容豐富多樣的教學課程材料,讓學習過程更加便捷,其有如下優勢:(1)實現優質資源共享;(2)學習方式靈活、便捷;(3)學習方式被動轉主動。MOOC與傳統的虛擬課堂不同,提供給我們一個覆蓋課上及課后、討論及評價、考試及結業、證書授予等教學全過程的課程平臺,課后教師可以通過電子郵件、交流論壇等方式與學生進行線上交流溝通,完成線上解疑答惑,課后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答疑解惑。構建MOOC+微信平臺核醫學移動學習環境,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開放互聯網大規模在線核醫學課程,設計制作核醫學教學視頻、PPT課件等內容,發布至微信平臺,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根據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8]。完整的學習進程分為課前準備、MOOC學習+微信平臺學習、課堂授課、課后總結、反饋交流五個階段。但采用MOOC+微信平臺輔助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點,可能會對某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缺乏對學生的嚴格監督管理機制,在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中會出現學習進程緩慢、偏離學習目標等等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管理、引導、監督。因此,就需要融合TBL互助式教學法彌補上述不足。
TBL教學法是基于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通過互幫互助與團隊協作式學習,充分體現集體的力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動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及熱情,同學之間可以互相監督、分工合作、共同討論,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創新與探索能力,同時也可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綜合技能[9]。但TBL教學法也存在一些不足,要求學生具有課外學習的主動性,同時缺乏完善評價體系,都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索[10]。多項研究顯示,單一的教學模式各有其優缺點,選用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方法,取長補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本研究顯示,采用MOOC+TBL+微信平臺相融合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核醫學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滿意度。
綜上所述,每種教學方法各具特色并且各有優勢與不足,根據被動與主動,教與學有效結合,充分整合多種教學模式,發揮優勢互補。采用MOOC+TBL+微信平臺相融合的新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對核醫學專業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趣味性,培育具有終身學習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獨立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醫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濤,徐慧琴.核醫學教學及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29):76-79.
[2]陳志奎.多種網絡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20,(29):217-218.
[3]李雪,黃國瓊,梅文,等.基于醫學MOOC教學設計體系的學習體驗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2):175-178.
[4]楊棟,李詠梅.基于微信平臺的醫學影像診斷學翻轉課堂教學[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3):62-65.
[5]趙麗微,辛程遠,王柳行.“對分課堂”結合TBL教學模式對醫學教育環境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9, 48(9):1612-1614,1620.
[6]王姝,杜補林,李雪娜,等.翻轉課堂結合微課在核醫學教學中應用的探索[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11):8-10.
[7]張芳,龔桂芳.移動學習與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研究之文學綜述[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4):254-255.
[8]吳愷.微信平臺結合TBL教學法在骨科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3):39-41.
[9]傅琳娜,高琴琰,曹芝君,等.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BL)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與展望[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2):4-7.
[10]楊衛東,康飛,馬溫惠,等.整合LBL、PBL、CBL、TBL和RBL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核醫學教學[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9,26(10):1775-1777+1791.
作者簡介:
夏露花(1986年-),女,博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腫瘤核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