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高考改革對當前高中的職業生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學校除了開設專門的生涯教育課程外,還應廣泛利用現有課程中的相關資源和在學科教師的日常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本文從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踐入手,探索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踐路徑,以期提高教育實效。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 職業生涯規劃? 實踐路徑
【Abstract】The new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rrent career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s. In addition to offering specialized career education courses, high schools should also make extensive use of relevant resources in existing courses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daily teaching of subject teachers care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education.
【Keywords】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areer planning; practice path
【課題項目】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高中生涯教育與學科教學實踐融合的研究》(項目編號:2018JXY1070)。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044-02
新高考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純文純理的選科限制,改革了高考招生錄取批次和投檔錄取模式,高考志愿填報由學校+專業轉變為專業(類)+學校。這些改變使高中生更早地了解大學專業和未來職業顯得更加迫切和必要,相應地在高中階段及早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變成重中之重。改革后,各高中學校充分認識到在高中階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將生涯教育課作為學校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安排固定的時間,由生涯教育或心理健康教師負責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認為,除了這種途徑外,在學科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是一種更為直接、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方式。那么,應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呢,下面結合我近三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談幾點初步探索:
一、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因材施教
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哲學社會學科,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各領域緊密相連,知識點涉及社會諸多行業和部門,四個必修模塊和三個選修模塊的教材內容蘊含豐富的職業生涯教育素材,利用教材中與職業生涯直接相關的內容因材施教,可以充分提高職業生涯教育的成效。如在必修2《經濟與社會》中,以“弘揚勞動精神與投身創新創業”為議題,探索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并邀請自主創業的往屆學生或者學生家長作報告,并在課堂上組織開展創業計劃大賽,評比優秀的創業計劃書;在選擇性必修1《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中,以“走向世界的中國使者”為議題,探討國際化人才應必備的素養,通過觀看外交部記者會、模擬聯合國等活動,歸納國際組織人才的必備素養,提升對外交工作人員的職業體驗等。高中政治教材中可融合職業生涯教育的素材非常豐富,學科教師只要認真研讀教材內容,便能利用與職業生涯相關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二、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開展多樣化職業生涯教育活動
高中思想治政課的生活性、時代性、實踐性等特點決定了課程的教學需要超越教材的更加豐富的社會資源。因此,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帶領學生走近社會,走近各行各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豐富在學科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活動形式。
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可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專題報告、情景模擬、親身體驗等多種方式。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內容、社會資源特點,明確資源利用的目的,精心設計資源利用過程中的環節。例如在學習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與法治》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時,邀請班內在居委會工作的家長來學校參加座談會,介紹他們的工作,對中學生如何參與社區管理提出建議,并利用社會實踐課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感悟社區工作者的職業魅力;在學習思想政治必修2《法律與生活》綜合探究感受司法公正時,聯系當地人民法院,組織學生實地體驗一次庭審,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記錄案件線索、訴訟請求、答辯意見、證據等重要信息,圍繞案件爭議開展討論,并在課堂上開展一次模擬法庭活動,根據案情將學生分為審判組、原告組、被告組、代理人組、證人組等,圍繞案件模擬還原庭審過程,讓學生充分體驗法官、律師等法律從業者的魅力。
充分借助社會資源,把學科教學與職業生涯教育相融合,使學生得到不同職業、不同層面的真實體驗和親身感受,可以為培養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精神和創業精神奠定基礎。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與高校專業設置及未來職業對接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首要功能是服務于高中學生的選科需要,所以在選科前任課老師有必要把學科與高校專業設置與未來職業有效對接,以幫助學生在選科時做出更科學的選擇,如表1所示。
新的高考改革,對在高中階段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較于開設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科教學更應該成為普通高中職業生涯教育的基本平臺和基本途徑。在學科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更容易被學生吸收、理解和接納,生涯輔導效果也會更加持久,更容易得到鞏固。本次研究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課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探索,許多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透徹,還需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周家亮.普通高中新課程分科選課指導.山東人民出版社,2018.
[2]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生涯規劃.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
[3]吳志蘭.中學生職業規劃[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0.
[4]惠志杰.高中政治教師如何當好學生的生涯導師[J].亞太教育,2016.
[5]徐夢,趙世俊.學科教學: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平臺.江蘇教育·心理健康,2017(9).
作者簡介:
胡強,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