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朋生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2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接受慢性病管理和常規管理,對比兩組患者恢復情況。結果: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運動能力評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實施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病情,提升患者在治療期間的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腦卒中后遺癥;慢性病管理;應用
為了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患者預后,提升自我管理行為,對患者做好管理工作至關重要。本研究主要分析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2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男140例,女60例,平均年齡(77.9±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管理措施
對照組接受常規管理。研究組接受慢性病管理:(1)成立慢性病管理小組。患者入院后,成立以主治醫師、營養師、康復治療師和專科護理人員為主的管理小組,入組成員學歷在大專以上,有超過3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專科護理人員入組前接受過專業培訓,并在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工作。(2)管理內容。密切觀察和監測患者各項基礎生命體征,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確定是否為患者吸氧,嚴格遵醫囑對患者展開用藥指導;定期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口腔干凈清潔,氣道通暢;鼓勵患者多喝水,按時叩背,促進排痰;康復治療師聯合護理人員一起教會患者正確呼吸和咳嗽的方法;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對于各種風險的識別;逐步鍛煉患者穿衣、洗臉、進食等生活能力;及時糾正患者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行為習慣,保證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飲食清淡,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多進食新鮮果蔬,少食多餐,保證機體營養供應;臥床期間協助患者被動活動肢體,后續根據疾病恢復情況開始下床、行走等鍛煉,注意循序漸進,以免造成損傷,每次鍛煉時需有專人陪同,鼓勵患者堅持,同時也要保護患者避免發生意外[1]。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運動能力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運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高血壓為全球高發慢性病,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趨勢。高血壓可誘發腦卒中。如血壓水平持續處于較高狀態,腦卒中即使治愈,也有再次復發的可能。腦卒中也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發病后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做好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和干預,才能保證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慢性病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處于穩定狀態,盡可能恢復患者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改善神經缺損程度。
綜上所述,對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患者實施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參考文獻
[1]馮偉堅,覃曉東,唐海麗,等.老年高血壓伴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管理中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應用意義[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6):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