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亮 陳效新
摘? 要: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培養機制轉型、質量瓶頸突破、評價標準重置和發展方向調整等多方面的挑戰。傳統的單一線性思維方式已不能有效面對新挑戰、解決新問題;借鑒生態學的思維方式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深化改革的現實訴求。熔注生態學理論,本研究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內涵,構建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實踐機制,致力于提升大學生的英語素養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生態;機制構建;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7-0072-05
Abstarct: In the new era,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CET) is confronted with challenges from shifting cultivation machenisms, breaking bottle necks, revising accessment standards, and adjusting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he traditional linear thinking mode can't effectively meet new challeneges and sovle new problems. As a result, CET needs to draw on the ecological thingking mode to deepen its reform at present. Based on ecology, the study analyses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construct a practice mechanism of ecology in CET, with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terac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ET.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cology; mechanism's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互聯網+”“智能+”和“一帶一路”倡儀更是亟需提高外語人才培養的質量。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規模最大的公共基礎課之一,承擔著培養外語人才、增強大學生外語素養的重要責任。目前,全球一體化、文化多元化和人才國際化趨勢日趨明顯,英語承載的信息密度持續增強;多需求、多主體、多價值評判和環境復雜化、需求多元化、模式多樣化是新時期大學英語教育的突出特征。如何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培養機制的轉型?如何突破質量提升的瓶頸?如何重置大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標準?如何明確大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方向?如何解決教學理念、課程結構、教師發展、教材教法、課堂效率等問題?大學英語教學如何滿足學生個人、社會、國家等多個層面的需要?顯然,傳統的單一線性思維方式已不能有效面對多維的新挑戰、解決復雜的新問題。學者們進行了積極探索并論述了大學英語和互聯網、教材、教師、學生、課堂、教學環境的生態問題。大學英語的生態理論研究增強,但同時缺乏成熟的、可推廣的實踐轉化機制,直接影響了生態效益的實現。外語教學與研究具有明確的生態化取向[1]。借鑒生態學原理,構建大學英語生態機制、增強生態動能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深化改革的現實訴求。
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現狀讓生態機制的構建成為促進大學英語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
一、理論基礎
“生態學或生態問題研究已經并將繼續從多方面推動當代科學的綜合趨勢。[2]”為大學英語的生態機制構建提供了研究啟發,主要的適切性理論是:
1. 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有機體和周圍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生態是生物體的生存狀態及生物體之間、生物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系統是群落和環境構成的動態系統,具有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及自調節、自組織、自更新能力的特點;生態學的價值是研究生態系統的生態關系,尋求生態平衡和生態發展的途徑。
2. 教育生態學(Ecology of education)是教育學和生態學結合的邊緣學科,探究“人-教育-環境”構成的三位一體的生態結構特點。教育生態學重新界定了教育概念,“教育是為傳遞、引起或獲得知識、態度、價值標準、技能或情感而作的審慎、系統和持久的努力,以及這種努力的所有的成果。[3]”突出了教育的個體生命價值,追求受教育者自覺性的生命發展和教育的和諧精神。
3. 外語教學生態論(Ecoidea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是生態學、教育生態學、生態語言學和外語教學交叉影響的產物。它倡導外語學習者和環境的交互、外語知識構建、差異性和個性化、互動發展、多元文化教育,代表性成果主要有: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大學英語生態教學模式》[4]、《教育生態視域下的外語教學設計》等。
觀照著生態學、教育生態學和外語教學生態論,我們需要構建大學英語教學的結構機制和實踐機制,增強生態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度和實踐效度,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化。
二、機制構建
實踐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有效途徑和目標歸宿,具有激活英語知識、增長跨文化經驗、挖掘學以致用潛能的功能。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實踐機制涵蓋教師發展、教材體系建設、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學習評價,是實現結構機制生態精神、實現大學英語教育價值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