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蕓
◆摘? 要: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能力,一個學生計算能力的強弱將會直接影響到其最終成績,通過傳遞學生靈活的運算思維,簡化解題步驟,讓學生能夠高效、迅速的解答數學題。因而,作為數學教師,要深刻意識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作用,除去經常性的訓練外,還要加大對學生計算技巧的傳授,進而有效促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措施
計算能力在小學至關重要,它能夠讓學生靈活運用各種運算規律,在計算過程中簡化計算過程和計算步驟,極大的提升運算效率,并能讓學生養成靈活的思維方式,引發學生對事物的多角度思考。然而就當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教學方式不科學、缺乏對計算規律的探究等,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深刻反思,在反思和總結中探索出新的教學路徑。
一、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計算能力不僅僅是在數學題中的運用,同樣也可以用于生活實際,當小學生在生活中買賣物品或者進行交易時,就需要利用其優良的計算能力,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計算能力的培養能讓學生快速的解決計算題、應用題,大大的縮減了運算時間,更有利于為學習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最后,能夠賦予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過程中,學生會經常性的動腦,一道計算題能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并簡化運算步驟,在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中,有效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二、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計算教學的重視度較弱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基礎,是學生今后發展的基石,然而,當下部分教師在教學思想和教學目標上存在偏差,更多的將重心置于課本知識點的傳授,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全靠重復的訓練,讓學生在大量的練習題中增強其計算能力,在長期的練習當中,部分學生無法摸索出計算技巧,久而久之,逐漸喪失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2.缺乏對計算規律的探索
在小學計算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注重公式推導過程的講解,只是一味地將公式和定理直接傳遞給學生,學生沒有經過假設、推導、總結和應用這一公式推導的基本過程,直接跳躍到了應用階段,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弱,跳躍式的講解會使其對于公式的原理不甚了解,進而對公式死記硬背,很難在諸多題目中靈活應用,不利于學生探究性思維的培養。
三、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利用小組討論,注重計算的探索過程
小組討論具有很多優點,傳統的運算教學只是簡單的進行定理的傳授,基本上不注重探究過程,而通過小組討論,就能讓學生和同學之間的積極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進而更好的進行知識的總結,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性格較為膽怯,不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而借助于小組探究,則能讓其煥發新的活力,讓其敢于暢所欲言。比如在小學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的教學中,為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運算規律,老師可以給出一道例題:234-66-34,教師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看哪個小組能夠迅速且高效的解決這道題,部分小組按照常規的運算方法:234-66-34=168-34=134,有的小組善于發現,得出:234-66-34=234-(66+34)=234-100=134,還有的小組運用了“交換”的思維,得出:234-66-34=234-34-66=134,迅速得出答案,教師再對學生們的思路和計算方法進行總結,得出哪一種適合在哪種算式中運用,哪一種更加高效快捷,對于思維敏捷的小組,教師給予鼓勵。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傳遞學生數學思想
教師在計算教學時,不能一味的采取題海戰術,而是要積極滲透學生計算思維和技巧,讓學生掌握運算現象的本質。比如在“表內乘法”的教學中,將其含沙射影的將其聯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將長方形劃分為長為a+b,寬為c的兩個長方形,根據圖形直觀的找出規律,讓學生在數形結合中極大的提升其計算能力。
3.問題驅動教學,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為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方式,在計算教學中運用問題驅動教學,給予學生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經歷計算、探究這一過程。例如在學習《面積》之后,教師安排這樣一個練習題:“用三角板畫一個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睂W生這時會進行繪畫,教師這時候再用疑惑的口氣提出問題:“那么面積為4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應該如何畫呢?同學們請思考一下?!睂W生這時通常會探究欲望大增,要想畫出“正方形”,就需要計算出“邊”的長度,這時同學們紛紛開始在練習本上計算,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其主體性得以真正發揮,并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計算,發散其思維,其計算能力也在此過程中形成。
4.養成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部分同學在進行運算時,往往報以輕視的態度,導致其粗心大意,錯誤率較高,并且忽略驗算這一過程,因此,在運算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注重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讓學生注意力集中、認真演算、自覺驗算。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計算時認真仔細,在計算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快”,其次,教師要發揮出自身的表率態度,在平時板書和批改作業中書寫整潔、自己規范,讓學生潛移默化的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四、結語
小學生的基礎較弱,且思維能力較弱,針對這一情況,需要教師借助于小組合作、合理引導等教學手段,更加注重對計算公式的引導,利用觀察、分析、以及歸納的方式,讓學生初步利用運算律揭示計算方法,讓學生做到現學現用,靈活應用,通過這樣一種學生自主探析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計算的本質,全面提升其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崔曉芳.談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有效措施[J].學周刊,2021(09):115-116.
[2]王艷.構建模式,雙管齊下——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