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江
摘 要:政治思想知識是財富,關系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掌握政治思想知識是青年學生步入社會能力的底線,能夠保證他們絕對的安全需求。
關鍵詞:需求 財富 幸福 底線
把為誰培養人,怎么培養人落實在具體的政治思想教育課,開展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突破長期以來學生能自覺刻苦學習數理化等學科,卻明顯存在不重視、不主動、不探索政治思想知識的現象;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只有中國講政治思想教育,西方發達國家不講政治思想教育;在青年學生中普遍認為政治思想與自己未來的美好生活需求和成才需求無關,更多的學生往往只是為了獲得成績等。作為“人”這一系列思想行為不一定都指向利益,而利益訴求卻一定要通過人的思想與行為表現出來。利益導致需求,人類社會不存在沒有需求的人,每個人都有精神和物質的需求,所以,有必要從學生家庭賦予的原始形態的“生活式德育”開始,從需求的角度分析現在青年學生面對的困難、困惑,理解青年學生渴望獨立和敢于擔當的朝氣等,讓學生認識到政治思想知識是可以解決青年學生面對的困難、困惑和各種問題,認識到政治思想知識是財富,關系自己未來的幸福生活,認識掌握政治思想知識是青年學生步入社會能力的底線,能夠保證他們對的安全需求,是學生最重要的知識,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提高政治思想教育課的課效,所以,滿足需求是有效政治思想教育課的切入點之一。
1 政治思想是科學知識和財富
人猿進化為人,人類的生存方式由動物群居形態,進化為社會形態,所以人要真正成為“人”就必然存在于一個社會形態中,也就是必然存在于一個共同體——國家之中,否則他就是一個動物。而參與到國家這個命運共同體中、成為命運共同體成員的活動就是政治活動。所以,政治是人類社會一個至關重要的實踐領域,是人類無法逃避的一種生存狀態,是人之本性,政治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存在方式。人類的在社會實踐中離不開政治知識。在人類歷史中,政治知識始終在總結、研究、創新中為新時代服務。政治與其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一樣有它的范疇和體系,政治是科學知識,對人類來說是需要有政治知識指導人類的實踐,提高作為“人”的價值。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教育家,構建西方哲學,被馬克思稱之最博學的人物亞里士多德認為政治學探究的是一種關于共同體最高善的知識,因此政治學是一切學問中的最高學問?,F代政治已經形成科學的體系。以美國為首的當代西方發達國家對政治這門科學研究的更透,并且能夠從人性的本質出發,在日常生活、工作、法律、道德評價等等社會實踐中潛移默化的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和政治思想教育成為一門技藝或藝術。所以,政治思想對所有國家和每個國民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
2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滿足學生對幸福的需求
2.1 政治思想與幸福的關系
幸福一詞源于西方,古希臘哲學認為幸福就是快樂,是與人性和人內在的本質需求緊密相關的。幸福屬于社會心理體系一個部分,隨時隨刻受到心理參照系、成就動機、本體安全感的影響,是心理的,精神層面的,是意識對參照系、成就動機、本體安全感的反應,政治思想會對人的意識,對人的精神層面能夠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必然會延伸到人們對幸福的感受,幸福感是人的精神(意識)對自我進行覺知時的滿意狀態。不同歷史,不同國家,但人類對由于追求幸福產生的動力同樣都是難以想象的,以此產生的行為、行動往往可以超越肉體所能承受的極限,以至于不再畏懼肉體的痛苦和生命的存在。相信人類對幸福的追求在歷史上如此,今天如此,今后必然還如此。今天,同一個班級的青年學生,在走向社會若干年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就,在個人生活和事業上會出現很大的差異,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五花八門。之所以這樣,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每個青年學生的政治思想不同,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5 天的學校教育加上 2 天不良的社會和家庭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效果歸了零,從而選擇了不同的人生路,成就了今天的結果。所以政治思想事關青年學生的幸福,政治思想一個人的價值實現最大化,政治思想可對自身的預期、抱負、目標有信心,產生巨大的驅動力,并在預期、抱負、目標與現實出現差異時仍然能感受到幸福,而不是沮喪、無奈、焦慮和背叛,并重新在失敗和逐步實現中產生強烈的幸福感,能夠抵御困難和挫折的打擊。所以政治思想教育是每個青年學生抵御焦慮、痛苦,并且幸福感的基礎。英國著名哲學家杰里米·邊沁認為幸福來自政治、經濟和法律的終極目的,政治思想和幸福是因果關系,有什么樣的政治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幸福感。
2.2 政治思想必須滿足青年學生對新時代幸福的需求
作為動物無私是一種精神,自私是動物的本性,作為“人”幸福離不開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人類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政治思想導致“人”對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不同。中華民族幸福觀與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幸福觀是不同的,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幸福主要是智慧、美德,貢獻、快樂、平安、事業等,對幸福有完整、科學、全面的總結,新時代政治思想教育的志向教育,是新時代青年人幸福的動力源泉,決定青年學生進入社會能夠利益多少人,否則會陷入到“內卷”“平躺”“兩面人”中,庸庸碌碌中不能自拔,甚至步入歧途危害社會。所以,政治思想教育要與時代的物質基礎、志向結合起來,滿足青年學生在這個時代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當前,在政治思想教育實踐中重視解讀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榜樣沒有錯,但真正的目的,是要用通過歷史性地觀察、理解這些行動或事件背后對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是什么?對幸福的需求是什么?不是讓青年學生去領略一下過去的黑暗和痛苦就可以了,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要顯示的是,過去那些與我們一樣的人,在面臨與我們一樣的痛苦、困惑、迷茫等現實問題時,是如何做的,從中辨識出深刻的政治思想,來解決今天青年學生遇到的痛苦、困惑、迷茫等現實問題。通過政治思想教育中的歷史事件、英雄人物、榜樣來提出問題,提出假設,思考當今社會存在的各種的政治思想,能導致什么結果,你會怎么做?應該怎么做?青年學生需要的幸福是當下的,要讓青年學生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的這個社會后,感受到的是各種幸福,并在社會、工作中能不斷形成更多的幸福,甚至使幸福轉變為高尚的人格。比如:要從青年學生的需求角度講清楚為什么當今社會中比職位晉升、比房子、比賺錢、不知道奉獻,總算計著自己能得到什么好處等等是社會的污點,這些污垢破壞了一個社會共同體中幸福參照體系的平衡,是難以產生長久的幸福,甚至就根本產生不了幸福,是被任何國家和民族所唾棄的。
和諧共贏社會是這個新時代的基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勞動光榮》、《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老黃牛、孺子牛、拓荒牛精神》等,是這個新時代的大課題的標題,不能對青年學生講標題,講大話空話,政治思想教育要把青年學生面對的現實需求與這些大課題結合起來,要啟發學生去思考這些大課題與自己當下和今后對幸福的需求有什么關系,才能吸引青年學生主動學習研究政治思想知識,繼而提高政治思想教育課的有效性。
3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滿足青年學生樹立政治底線的需求
任何一種政治都與具體的時代、甚至事件有關,政治思想教育是一套解決社會共同體和諧的方案,滿足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社會秩序與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政治思想是每個公民在國家、社會、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底線。是在處理個人與各種關系的定海神針,是初心。所以,對政治思想的底線需求一定是面向青年學生的今天和未來的。要滿足每個青年學生在今后進入社會時,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各種政治思想宣傳時,面對國內和身邊各種政治言論時,能夠做出科學正確的判斷,在更加改革開放中摒棄抵制糟粕,吸收優秀,滿足青年學生對底線知識的需求,讓政治底線成為青年學生內在的、本身具體的事情,知道自己在每個歷史或階段應該做什么,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和義務,自己主宰自己,服從內心的道德和人生目標,不要屈服于內在、外在的欲望。例如:一個具備正確政治思想底線的人一定是愛黨愛國者。又例如:要講清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政治思想與中華民族上下幾千來的政治思想是不同的,所以國內外民眾的政治思想底線也是不相同的。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對外宣揚和維護的“民主自由、平等仁愛”等背后是自私貪婪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所以,當疫情來臨時,中外廣大民眾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這是因為西方政治思想的人性觀與世界觀的核心是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不管基于何種理由或動機,哪怕會損害他人的利益都是正當合理的;講清楚公開宣揚美國優先、破壞國際規則次序,利用美元地位掠奪弱小或貧窮國家的財富,不擇手段手段打壓中國企業,遏制中國的發展和富強,還能得到西方社會廣大民眾的廣泛支持和認可的原因和本質是什么,滿足學生渴望了解本質的需求,讓青年學生能夠用政治思想的知識自己找出根源和本質,形成青年學生作為中華民族一份子應該有的底線,在社會實踐中理解自己的中華民族、理解中國社會,看懂中西方人權、自由、博愛的本質,作出的正確回應,并采取行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讓青年學生形成政治思想底線后再步入社會,保證青年學生在今后的國內外大舞臺上幸福平安,所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滿足青年學生對底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