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琪
摘 要: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時間無疑是寶貴的。莘莘學子正值青春年少,應抓緊一切時間來去提升自身能力,實現自身夢想。而當代學生在一天之中最消耗時間的事情有兩件:走路與用餐。由于大學校園較大或者學校不允許在校園里騎車的規定,學生們每天會將巨額的時間花費在穿梭于校園之間。而用餐更甚,即使是中國大學中為數不多的、精心為學生準備餐食的學校在用餐高峰期也會出現人流量巨大的問題,如座位選擇困難、選餐等待時間較長等。針對此現象,可以建立一個類似于“校園內送”的APP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利用校園本身優勢來進行資源的更合理化的分配。
關鍵詞:大學生用餐 就餐選擇 校園內送
1 問題分析
1.1 學生用餐花費在路途上的時間
本文主要考慮的是學生上課完后進行用餐的路線以及時間,主要由三個地點組成:上課地點——食堂位置——宿舍。據調查,大學中大多數食堂的分布是緊挨宿舍樓的,但是教學區卻遠離食堂區和宿舍樓,造成了時間的浪費。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各為例個地點所花費的時間,如下圖所示。
1.2 學生在用餐高峰期時等待時間、尋找座位的時間分析
本文調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用餐高峰期各個食堂的等待時間與尋找座位的時間,如下表所示。
1.3 用餐時間段學生人流數目的變化及分析
在高校的用餐時間段中主要會出現兩個高峰。小高峰是體育課下課的同學或者從圖書館回來的同學選擇在此時間段內進行用餐,等待時間大約為高峰期的一半,但選擇座位輕松,用餐體驗較好;緊接著是小高峰過后的平靜時期,多是那些提前下課或是想要錯過高峰而跑步快速到達食堂的同學,這時用餐等待時間幾乎為零,用餐體驗度一般;最后為大高峰期:多是已經上完課的學生和老師,此時用餐的時間花費如上文所述;在此時間段用餐的學生大概是等到29分鐘左右才可坐到座位上吃上飯,用餐體驗度差;具體情況如圖1所示。
由上文分析各個時間段可得,解決食堂高峰期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選餐的等待時間,這可利用提前預定的方法進行解決,學生到食堂直接取餐;二是利用那些可以錯過高峰期的同學進行配送。其人數大概占據高峰期人數的五分之一,假若每人配送2-3份,再加上到食堂取自取預訂的人數,食堂的高峰期會被大大削弱,具體規定見下文。
2 解決方案
2.1 初步建立APP
首先利用AR技術,展現各個食堂的三維全景,并統計各個食堂內各窗口的菜品與價格;以宣傳打分的方式邀請同學進行評價,以更好的進行反饋與評價。食堂方面可以隨時進行菜品的更新。而留在平臺上的評價可供其他同學挑選菜品時進行判斷,并將反映的問題進行綜合,反饋給食堂相關負責人。
2.2 與美團、餓了么等線上外賣的對比
“校園食堂”APP的運營方式類似于美團與餓了么等線上外賣,可是卻有不同之處。
2.3 與食堂的對比
“校園食堂”APP作為食堂的一個線上延申,起到的是互補的作用。尤其是當所有的打包服務都來自于食堂菜品并且必須由前往食堂的同學攜帶時,更加說明了線上不可能對線下產生特別大的影響,”校園食堂”APP只是用來解決學生用餐的問題,是一個互利共贏的平臺。對于學生來說,利用此平臺可以減少用餐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并可以賺的一定的外快;對于食堂來說,將用餐的高峰期分配到了不同的時間段,并可以接受提前預定,確定第二天的食材采購,避免浪費并且保持食材的新鮮程度;對于學校來說,一個面對公眾的菜肴APP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提高大學的知名度。
2.4 規定配送外賣原則
2.4.1 打包制度
學生可在平臺上進行選餐(當天)、預訂(兩天內),在平臺上進行支付,選擇取餐時間;待到取餐時間時,憑平臺提供的取餐號與學號進行取餐,避免了用餐高峰期的等待。
3.4.2 外送服務
若學生想要嘗試不同食堂的菜品時,卻又不想浪費時間去取餐,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外送服務,由那些有空余時間且正好順路的同學進行配送,由學生自己支付配送費。關于配送地點,可以選擇宿舍樓下,或是兩者協商地點,亦或是直接配送到宿舍樓里的具體房間,這樣甚至不用走出房間,就可以吃到較為便宜且美味的菜品,也同樣為生病的同學提供了便利。
3 關于解決方法的進一步思考與延申
3.1 提高學校知名度
AR技術下的食堂全景可以另一種形式對公眾宣傳大學校園。對于大眾來說,大學是帶有一些神秘色彩,充滿著學術與研究。假如將大學中的貼近日常生活的一面作為切入點,而進行宣傳,可能會起到奇異的效果,拉近大學與公眾的距離。
3.2 增加學生接觸機會
雖然食堂的三維立體圖和食堂菜品是對公眾開放的,但是訂餐服務只對學生開放,具有排他性,也較為安全。通過不同同學的送餐,甚至可以增加同學間的接觸。在建立之初,可以邀請各位同學進行注冊配送。待到平臺注冊人數增多時,具有一定的人群基礎時,可以嘗試開啟另外的功能,例如說社交,形成一個小小的校園平臺,匯集學生信息。
3.3 以另一種形式增加社會與高校接觸
如今中國大學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被外界所干擾,多選址在清幽的環境處,遠離市區。但大學不可能作為一個封閉的群體,大學和社會上的公眾群體,雙方都應做出了解對方的努力。線上歡迎各界了解大學,即使是從簡單的飲食開始,也是一種努力。而假如平臺有希望鼓勵各個高校一起創建的話,將是學校之間共同交流的好機會,可以延申出來更多的價值,而不僅僅是解決食堂高峰期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榕瀟,王志新,羅星偉. 大學生就餐質量的研究 ——以江蘇大學為例[J]. 現代食品,2021,27(4):215-218. 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21.04.062.
[2] 馮夢雅,張權福,江國慶,等. 大學生就餐選擇影響因素研究[J]. 現代食品,2018(15):32-33,39. 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8.15.011.
[3] 蘇菁,張卉,俞小璇. 基于logistic回歸分析對大學生選擇就餐地點影響因素的研究[J]. 農家參謀,2019(17):215-2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