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兵兵



摘 要:本文將韓國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及其譯本做為一個小型語料庫,采用定性分析法,在收集漢譯本中帶有結果補語的句子后,對比分析韓文本相應句子成分;并采用配價分析法和語義指向分析法,分別從句法學和語義學上分析兩者的異同,以期為韓語乃至漢語學習者語言學習提供幫助。
關鍵詞:漢語結果補語 語料庫 配價分析
1 引言
有關韓漢句子成分對應關系的研究層出不窮,其中包括韓語狀語與漢語狀語、補語的對照關系研究,韓語狀語對應的漢語成分研究等,但關于“漢語結果補語在韓語句子成分中應該處于怎樣的位置”的研究較匱乏,因此本文嘗試分析韓語句子成分與漢語結果補語對應關系,以期為韓漢語學習者語言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
配價分析是指通過研究謂詞與不同性質名詞之間的配價關系來解釋某些語法現象的手段。補語與謂語是補充與被補充,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采用這一分析法可以更好地理清句子成分間的關系。語義指向分析法可以進一步考察述語與補語之間的語義關系,從而可以更清楚地把握與漢語結果補語相對應的韓語成分。
《82年生的金智英》以女主角金智英的記憶為敘述主軸,以時間劃分章節,分別講述了金智英從出生到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再到結婚后辭職等人生階段的遭遇,在用詞組句上生活化,具有多樣性和全面性。
2 韓語句子成分與漢語結果補語對應關系研究
2.1 韓語句子成分構成
韓語句子成分可劃分為主成分、附屬成分和獨立成分。主成分是指能使句子成立的必要成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補語以及必須狀語;附屬成分包括定語和隨意狀語等在句中起修飾作用的成分;獨立成分則是獨立存在的成分,包括感嘆詞和呼稱詞。作為黏著語,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句子成分外,韓語主語后接主格助詞,賓語后需附加賓格助詞,謂詞后加語尾構成完整句。如圖1所示:
2.2 漢語結果補語與其對應的韓語成分
補語是述語(動詞和形容詞)后面的連帶成分,補充說明述語的結果、程度、趨向、可能、狀態、數量等。從構式來看,漢語補語一般由謂語性詞語、數量短語和介詞短語充當;從語義類型來看漢語補語分為結果補語、程度補語、趨向補語、可能補語、狀態補語和數量補語等。相較漢語,韓語的補語簡單明了,是指在體詞以及能夠充當體詞的名詞句后加補格助詞形成的句子成分。由此可知,韓語的補語和漢語的補語完全不同。本章將以趙南柱的小說《82生的金智英》及漢譯本為語料庫,從漢語結果補語出發,剖析其在構式上所對應的韓語成分。
從語義上看,結果補語中述語表示某種手段,補語表示某種結果;述語一般由動詞充當,補語則多為形容詞。其所對應的韓語成分多種多樣,有單一謂語(形容詞和動詞)、組合謂語、狀語、補語、動賓等情況。
例(1)中,形容詞“涼”擔任結果補語,與之對應的韓語成分是“????”這一形容詞,“喝醉”在韓語中對應的是動詞“???”。所以,漢語中的“述語+補語”結構,在韓語中可以直接用謂詞表示。漢語中帶有補語的述語,一般都是三價謂詞,這里的“變”因為只有施事元和補語,所以是二價動詞;相應的韓語成分大部分都是只需要施事元的一價謂詞。
示例(2)中的“述語+補語”不再對應單純的動詞,“燙好”對應“??? ???”這一“賓語+謂語”形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清掃干凈”對應的是“??? ??”。此時韓語中相應的謂語成分因可接施事元和受事元,所以為二價動詞或形容詞。
結果補語還可以對應韓語成分中的狀語。如例(3)所示,“濕”作為“哭”的結果補語,其對應的是“?? ???”,其中“??”作為副詞修飾“??”,而“??”之后附帶上“??”,使“?? ???”整體成為狀語。
除了形容詞,漢語結果補語也可由單音節動詞充任。此時對應的韓語成分可以是韓語補語。例(4)所示,“高達”中“達”這一單音節動詞擔任了補語,其對應的韓語成分則可以是“?/? ???”這樣的補語。此外,譯者還會通過意譯,省略或添加一些成分。例(5)中,為了使語句順暢在漢語中添加了韓文原版沒有的成分。
(5)幾名同學最終再也忍不住了,嘴里含著滿滿的食物放聲大哭。
?? ???? ?? ?? ?? ? ?? ??? ???? ???.
結果補語后面也可加賓語。此時對應的韓語成分情況如下。
(6)鄭代賢趕緊捂住妻子的嘴,將她拉 離 現場。
與例(1)不同,當結果補語后加賓語時,會出現“賓語+謂語?謂語”形式的組合謂語。漢語中帶有補語的述語,一般是擁有施事元、受事元和補語的三價動詞或形容詞,這里的“拉”有施事元和賓語“現場”以及補語“離”,所以為三價動詞。例(6)“拉離”這一結果狀語對應“xx?? ??+???”這樣的組合謂詞。
3 結論
本文將趙南柱的小說《82生的金智英》及漢譯本作為語料庫,了解到韓國語中的補語完全不同于漢語補語。并利用了配價原理和語義指向分析法分析出漢譯本中的結果補語可以對應韓原本中的單一謂語、組合謂語、狀語、補語、動賓等情況。通過以上的分析,知曉了韓漢兩種語言在句子成分上的異同。有利于中國人韓語學習或韓國人漢語學習,為韓語教學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 南基心.《標準韓國語語法論》[M],韓國文化史,1993.
[2] 韓露.《韓國語隨意副詞和韓語補語對照研究》[D],慶熙大學國際韓國語言文學,2019.
[3] 申惠京.《現代漢語補語使用誤析》[D],淑明女子大學研究生院,2019.
[4] .楊輝,馬海倩.《補語的語義指向研究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J],大理大學學報,2018.
[5] 王娟.《認知視角下狀態補語的語義指向研究》[D],渤海大學,2018.
[6] 李義善.《漢語補語的韓譯研究》[D],暨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