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瑩曉
今日的世界充滿著機遇與考驗。若如游魚一般自由自在,沒有憂患意識,就會失去自己的優勢,落在對手的后面。人都有惰性,做事時都需要一點“刺激因子”。競爭,便是促進你前行的“催化劑”。
日本老漁民發現,向養著懶惰的鱸魚的水盆中加入幾條鮮活的沙丁魚,能夠促進鱸魚的活動,使鱸魚更加鮮美。鱸魚效應使我們領悟到,對手使你的精力更集中,在危急時刻,對手會激發你的潛力,保你一命。沒有了對手,人們仿佛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一個有價值的競爭對手不僅能夠激發我們的斗志,也能夠發揮類似良師益友的作用。正如卡夫卡所言:“真正的對手會給你大量的勇氣。"如果你觀察自己的對手,可能會發現,他具有許多過人之處。你可以通過他了解自身情況,更好地提升自我。這樣的競爭難道不是極具價值的嗎?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道出了競爭的必然性。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在競爭中,個體能夠保全生命,種族能夠進化繁衍。在大自然中,生物間之間的競爭無處不在。在熱帶雨林中,植物不能生長在一起。如果同種植物生長在一起,它們會互爭養分。當其中的一方在競爭中失利時,它會放手一搏,釋放大量的毒氣,使對方不能享受“勝利果實”。物如此,人亦然。在競爭中,總會有最后的勝出者。競爭是必然的,我們不應懼怕競爭,而是應當用自己的智慧,發揮自己的優勢,在競爭中勝出。
競爭還可以推進社會的發展,使國家更富強。許多時候,競爭發生在“德不配位”之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英國已經落后于時代,原本“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了沒落。如果某一個體或國家長期屹立在最高峰,就會失去進步的動力。長期缺乏競爭的環境,會導致一個人變得散漫,一個國家走向沒落。一代帝國的衰落,就是因為缺乏競爭。
對于個人而言,只有善于競爭,樂于競爭,才能精準地找到自己的落腳點,收拾行囊,繼續前進。對于國家而言,只有深諳“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內涵,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時刻保持警惕,大力發展科技,才能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