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宇
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追求細節的作家可以讓一部作品變得豐富多彩,注重細節的科學家可以更高效地探索未知世界,促進科學的發展。忽視細節,則會釀成慘劇,甚至導致一個國家從地圖上消失,可見,細節可以決定一個人,一個集體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
細致入微的描寫,可以使作品的內容更豐富,邏輯性更強。在閱讀朱自清的散文時,我們常常會被其中的細節打動。“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的雨,“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的豆腐,“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的父親,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那細膩的情思。在小說《福爾摩斯》中,柯南道爾著眼于人們常常忽略的細節。在勘察案發現場時,模糊不清的鞋印,七扭八歪的家具,都是會說話的證人,它們可以提供有關作案過程的關鍵信息。福爾摩斯也會通過其他物證,進行邏輯推理,判斷兇手的作案時間、作案手法等。可以說,沒有前期的細致觀察,也就沒有那毫無瑕疵的推理,《福爾摩斯》也不會成為最偉大的作品之一。
在進行科學實驗時,一個微小的細節就會改變人們的生活。1892年,瑞利和拉姆齊兩位化學家比較了從空氣中制得的氮氣的質量和從氮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氣的質量,發現二者有細微的差別。他們沒有放過這個微小的細節,開始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結果發現,有一部分氣體無論如何也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這部分氣體便是稀有氣體。此后,稀有氣體在焊接、照明、制冷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兩位偉大的化學家關注到了一個不起眼的細節,不懈地探索,他們的發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細節能夠決定國家的興衰。1485年,英國國王查理三世面臨一場重要的戰爭,這場戰爭關乎王國的生死存亡。戰斗開始前,給馬掌釘馬蹄鐵的鐵匠,發現自己缺一個釘子。但是,由于形勢緊迫,國王顧不上那個缺了釘的馬蹄鐵,便匆匆上了戰場。結果,在國王與士兵沖鋒陷陣時,那個缺釘的馬蹄鐵脫落了,國王隨即被摔在地上,這極大地挫傷了部隊的銳氣。士兵們幾乎失去了戰斗力,而是自顧自地四散奔逃。一瞬間,一支強大的軍隊土崩瓦解。敵軍趁機反擊,俘虜了國王。這場戰役便是波斯沃斯戰役,查理三世在這場戰爭中失掉了整個英國。由此可見,微不足道的細節,可能蘊含著足以傾覆帝國的力量。
現在有一句流行語叫做“不要在意這些細節”。雖然這句話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它卻反映了當代人普遍忽視細節的浮躁心理。可笑的是,一些人只注重自己的外表,展現自己光鮮亮麗的生活,卻不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在發表相關言論時口無遮攔,影響了網絡環境。他們不知道,雖然第一印象與衣著有關,但是言談舉止中的細節才是體現一個人的修養的關鍵。這些人永遠無法成為仔細觀察、總結規律的達爾文,永遠無法成為溫潤如玉的佩弦。
如果一個人不追求細節,不精益求精,那么粗枝大葉的他,一定會受到命運的懲罰。在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過程中,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唯有注重細節,才能謀求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