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驍宇
摘要:稅務籌劃有利于減輕企業稅負,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不能實現籌劃的目的和失敗的風險。稅務籌劃風險是指企業可能由于未能正確和有效地遵守稅法而遭受法律制裁、經濟損失或聲譽下降。稅務籌劃風險管理是為了預防和避免逃稅、避稅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本文針對企業財務管理運用稅務籌劃所含風險分析,提出了風險防范與管理措施。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稅務籌劃;風險防范
稅務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科學性、合理性的稅務籌劃是指在法律法規允許和鼓勵的情況下,對經營、投資、財務管理等活動進行事前規劃和安排,以節省稅收支出,增加企業利潤。是稅務籌劃與法人避稅的基本區別。與其他追求經濟利益的管理活動一樣,稅務籌劃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是由于稅務籌劃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而導致的。稅收籌劃過程中若對風險進行分析與評估,不僅不能達到稅務籌劃的目的,而且會給企業帶來損失。為此,有必要對稅務籌劃風險進行分析,尋求對策。
1.稅務籌劃中的風險
1.1對稅務合規的認識和態度
企業稅務管理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科學地降低企業稅收支出。切實防范稅務籌劃風險。高效稅務籌劃涉及企業組織形式、企業戰略、投資融資方式等諸多主要問題,而這些主要問題的決策直接決定了企業稅收籌劃的有效性。在公司治理和管理層強烈感受到稅務籌劃時,企業財務部可具備良好的稅務籌劃環境。稅務籌劃風險管理滲透并實施所有業務運作和管理的環節和環節。在企業風險管理中,至關重要。只有在事先進行適當、有效的風險分析和風險防范的前提下,才能將稅務籌劃中所面臨的不利風險因素降至最低,以實現稅務籌劃。
1.2成本效益不匹配的風險
稅務籌劃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達到財務管理的目標,即能使稅后利潤最大化,并獲得“高稅效”的稅收制度。這是一個系統復雜的工程。規劃活動對企業有好處,但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增加成本,導致總計劃成本高于總計劃利潤,不符合稅務計劃的成本效益原則。為此,在開始稅務籌劃時,必須進行“費用便利”分析,對籌劃費用和計劃利潤進行合理預測。
1.3稅務籌劃人員職業操守及專業能力不足的風險
稅務籌劃是一種綜合稅務、法律、會計和金融等專業知識的組織和籌劃活動,具有較強的道德和專業能力。稅收策劃人員必須具有豐富、可靠的專業知識。此外,還需要公司綜合策劃能力、與各部門的溝通和協調能力等,不然就很難熟悉籌劃業務。稅收策劃人員如在稅務、財務、會計、法律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籌劃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反之,稅收計劃的失敗幾率較大。就當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全體納稅人,尤其是企業財務部的稅務籌劃人員,在稅務、金融、會計、法律及其他相關政策等方面的專業技能較低,稅務籌劃的風險較大。
1.4稅務籌劃越界風險
稅收籌劃是一種綜合稅收制度,不同于避稅,是一種法律行為,在法律框架中運用各種優惠措施。因為稅收籌劃徘徊在稅法的邊緣,稍有越界的風險,稅務籌劃一旦越界,就會從合法變成非法,給企業帶來損失。伴隨著國稅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跨境風險不斷增加。準確區分稅務籌劃、避稅和避稅,是確保稅務籌劃正常進行的前提。避稅、避稅和納稅計劃將減少國家的稅收,但本質上是不同的。偷稅是一種犯罪行為。盡管避稅與稅收籌劃都存在著精心策劃與安排的特征,但二者的合法性仍存在著差異。偷稅不是非法的,但有悖于稅收的立法目的。稅收籌劃是合法的,但又符合政府的政策取向和立法意圖。
1.5企業稅務籌劃滯后于稅務籌劃
必須事先實施稅收計劃。一旦發生業務活動,企業就會產生各種納稅義務。如今納稅人感到稅負太重了,再多計劃也無濟于事。為實現稅務籌劃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減少稅務行為的發生,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需要對企業事業、投資、財務活動進行提前規劃和調整。這是事前行動,有長期和現有特點,是在特定經濟政策環境中制定的。隨著國民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國稅政策也會有相應的調整。由于政府的稅收政策總是不規則或者適時性較短,因此原計劃就不合適。稅收籌劃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充分考慮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未來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國家政策的變化、稅法變化的可能性、稅收籌劃的綜合評估,以及如何處理好區域和整體。短期利益、長期利益關系提高了企業的效益;目前我國稅制的建立還不夠完善,稅收政策變化迅速,納稅人需要熟悉稅法,以預測政策變化影響的可能性,防止計劃風險。本來可能是稅收方案,政策改變后可能被視為逃稅。因此,稅務籌劃存在滯后于稅法修訂的風險。
2.企業稅務籌劃風險防范的主要措施
2.1全面認識稅收籌劃,規范基礎工作
稅收管理必須遵循企業財務管理的總目標。稅收籌劃必須充分考慮現實的財務環境和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以獲得最佳的稅收負擔,財政收入的分配,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公司稅務司必須參與企業的戰略規劃和主要業務決策的發展,跟蹤和監督與稅務風險有關的稅務計劃不是單純的節稅,也不是稅務籌劃和財務部門的問題。企業應學習稅法,掌握稅收籌劃知識,形成支持稅務籌劃的工作環境,積極推進計劃的實施。
2.2建立系統有效的風險監測和反饋系統
稅收籌劃過程是計劃的執行過程和風險釋放過程,系統化、高效的風險監控系統能有效地避免風險的發生。內審部應對稅務籌劃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項審計,確保其合法、合規、合理。針對由稅務風險引起的經營責任和業務流程,企業需要制定涵蓋所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措施。針對與風險相關的業務流程,合理設置主要管理環節,采用相應的管理手段。為了有效地防范稅務籌劃風險的發生,需要納稅人規范并做好基礎工作,將企業中各種財務信息進行詳細地劃分,為稅務籌劃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的基礎,進而提高稅收籌劃的效果。
2.3堅持成本效益原則
所謂整體性觀點,意味著企業需要進行稅務管理時,就需要預先計劃并調整業務運作、投資和財務活動,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企業必須考慮企業總體利潤的增長和總體稅收計劃的稅收計劃。這包括與計劃活動本身有關的人員、財產、材料消耗增加等各種直接成本,以及在作出投資決定時選擇次優解決方案等稅務計劃所產生的機會費用。最優方案所造成的收入損失,部門個別計劃產生的收入是否能抵消其他部門的損失,如何平衡企業的各種稅收,如何平衡所得稅區域等等。這樣的問題只能出現在企業整體狀況的中間。只需看一看總體情況,就可以根據成本效益原則選擇最大企業價值方案。
2.4時刻關注稅法政策變動
稅法政策是稅務籌劃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為了保障稅收籌劃方案的合法性,需要納稅人時刻關注稅法政策的變動,全面了解稅法政策最新的動態,最終以最新的稅法政策為基礎進行稅務籌劃,同時需要考慮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進而制定稅務籌劃風險的應急方案,保證稅務籌劃的合法性。更新和調整稅務計劃,適應稅收政策的變化,達到計劃目標。進行稅收籌劃,是在不違反國家稅法的前提下,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商業經營行為企業所得稅的計劃是為了節省稅收,即減少向州支付的稅款,這與政府增加國民歲入的目的相矛盾。與此同時,由于大多數法人稅務籌劃活動是依法進行的,因此,及時了解、掌握和學習最新的稅務政策信息,能夠對企業戰略、稅務籌劃進行適當的調整。以確保商業運作和稅務計劃的正確性。以最大的利潤、最少虧損為目標。
2.5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性
工作人員專業性的高低直接影響稅務籌劃方案制定及實施效果,因此,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性非常重要。由于財務部門掌握著企業發展的經濟命脈,因此對財務部門中工作人員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法律、稅務、會計、財務、財務等綜合管理活動,以提高業務水平。首先出臺的是相關的國稅法律和法規。所以,稅務規劃者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還要有預測經濟前景的能力、整體計劃的能力以及與各部門的合作能力。
3.結語
稅務管理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有效途徑,依法納稅是所有企業都應承擔的責任,隨著稅法的不斷完善,稅收征管的擴大,稅務籌劃所面臨的風險并不局限于上述分析和對策。要實現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就必須制定科學的稅務規劃,選擇最優的減輕稅負方案。為此,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必須具體分析具體的問題,針對各種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并制訂計劃,確保稅務籌劃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趙云龍.試論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收籌劃運用[J].時代金融,2019(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