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暉 高紅
摘要:宜居環境是保護鄉村自然生態與促進鄉村環境宜居的有機協調統一,是推進鄉村生態建設的重要關鍵。中國我國是一個典型具有深厚傳統農耕文化的地域核心民族國家,其中蘊含有許多內涵豐富的核心鄉土傳統文化,以傳承農耕傳統文化的核心鄉土傳統文化為主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和深厚文化底蘊資源,鄉土文化是區別世界各族的文化符號,由于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鄉土文化的傳承在浪潮中被埋沒,教育理念方面也偏向于城市化,鄉土文化的傳承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各地積極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進程中鄉土文化傳承學習,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效利用。
關鍵詞: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土文化;文化傳承
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土文化傳承意義與價值
1.促進和諧的社會發展
在當今社會中,城市化特征不斷推進,在城市化進程日趨加速背景下,鄉村文化漸漸被遺忘根本,文化傳承也逐漸被忽略。鄉村文化一昧的追求城市化,固有的鄉村文化已被現代城市化覆蓋。鄉土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在無形中對現代人們的生活行為習慣進行合理規范,從而可以維持人類社會的正常有序運作與和諧穩定發展。
2.彰顯地域特征
我國傳統鄉村文化歷經數千年繁榮發展,鄉村特有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社會文化環境造就孕育出了獨特的優秀鄉村民俗文化。鄉村生活文化主要是古代中華文化的重要結構組成的一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四個大方面的文化內容,即鄉村物質生活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它們因農村土地利用生產集體經營經濟生活文化活動組織方式、民風民俗人情文化民俗、地域環境等不同,在和諧鄉村住宅建筑主體結構設計形式、選材、裝飾、工藝、禮儀、待客人和待人行為方式等諸多重要技術方面上都顯得特色各異,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各具特色和諧鄉土經濟文化景觀特征,呈現出因地制宜、形式多樣的各具特色和諧鄉村經濟生活文化環境。
3.提高環境素養
由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鄉村化逐步向城市化看齊,他們的意識與觀念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在鄉村盲目的進行改造,建設工廠,固有的農田風光遭到破環,固有的居民房已被改造成城市化建筑。"美麗宜居"數字是為了新農村工程建設,是為了改善貧困農村地區人民的居住生活環境,建設美麗和諧宜居小康鄉村。建設美麗和諧宜居健康鄉村環境有利于有效推進我國農村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污水、廁所以及糞污的綜合處理,為百姓營造更好的鄉土文化。
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土文化傳承面臨困境
1.未建立鄉土文化傳承體系
鄉土傳統文化遺產是中國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基本核心,是我國實施代代相傳的傳統文化,建立完善鄉土傳統文化遺產傳承管理體系,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統一。但隨著我國當今社會的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許多依靠民間技藝傳承的傳統手藝由于社會經濟環境問題原因考慮不周而愿意繼續子承父業;二來就是一些受到了城市化進程沖擊的農村民更加努力追求能夠改變落后農村現狀,向往農村經濟發展條件更好地面向城中心地區發展,導致民間活動失去了組織者,活動開展困難,成員流失等問題。三是目前的鄉土文化傳承都是老一輩在進行傳承,當今年輕人較少愿意學習所以面臨著失傳的問題,從來鄉土文化的傳承體系還未建立。
2.缺乏鄉土文化傳播途徑延展性
在我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的巨大背景下,中國的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已經走向整個全世界,向整個世界社會各國廣泛展示了弘揚我國優秀的中華傳統民族文化,樹立良好的中華國家文化形象,提高了國家的軟實力根基。鄉村文化在當今社會逐步被消解,主要依靠口際傳播。
3.農民參與環境保護積極性不高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不僅是一種政府行動,也是一種公民行動。公民主動組織參與環境檢查和自覺參與管理房前屋后小區環境衛生的法律意識仍然不強,大多數人存在管理對方房間雜草叢生情況,日常生活中容易產生的沒飯剩菜或是剩飯,尤其是在酒席后大量餐廚用的垃圾直接將水倒入小區未分類好的垃圾桶或河邊的同類現象屢年都有案例發生,嚴重的會污染小區水質和環境影響垃圾分類。
三、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土文化傳承對策
1.加強鄉村教育與鄉土文化的融合
現代化教育是當今社會潮流追求的目標,對于鄉村文化的學習并不積極,鄉村教育的是為工業和城市文明選拔,這樣就會使城鄉人才大量涌進城市進而增強城市的鄉村文化,使人從根本上了解鄉村文化,堅持因地制宜的教育,適應不同村落的環境和文化特征。
2.保持村莊原生空間格局
保持原有的水泥道路、石子道路和田間小路,鄰居之間的道路只有3—5米,地面多用碎石子面,保留原有的村落自然。住宅舒適安全為主,對原有的建筑風格保留,在基礎上進行加固和整修,讓房屋具有村落的自然與美觀。河流和堤壩不進行整修,保持原有形態,河邊與河道的樹木也保留不變。
3.營造和修復鄉村文化環境
環境決定了一個村莊發展進程,良好的發展環境決定一個村莊是否可持續發展。
一是營造獨特的鄉村環境。村莊路邊和房屋旁邊都種滿花花草草,自家庭院的土地種上小蘿卜、小白菜和小蔥,增加了農家院的特色。
二是將居民的化糞池統一進行改造,用最經濟最環保的材料重新建造;生活污水通過埋地式管道統一處理,最終流入統一荷塘。
三是引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每個村落也進行垃圾桶更新,改變居民隨地扔垃圾,不講究衛生的壞習慣。通過志愿者村干部進行宣傳美麗庭院沒個季度進行美麗庭院評比,評比照片公布在村總群,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從而修復鄉村文化。
四、結語
文化之鄉是一個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美麗建設我國鄉土傳統文化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美麗建設鄉村文化建設不是把我國鄉村文化建設打造成一座城市,而是將我國鄉村文化建設打造成一個更加美好的美麗鄉村,挖掘我國鄉土傳統文化的更多地方性和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有利于打造特色農業文化水平;建設鄉土文化有利于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鄉土文化的傳承是需要不斷推進的,這種建設思路為百姓營造了幸福感和歸屬感。
指導老師:高 紅
本文系2020年度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進程中鄉土文化傳承路徑研究”(立項號:QN20200829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