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怡



摘 ? 要: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我國逐步將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工作劃為金融市場發展和監管工作的核心。同時,伴隨新冠疫情常態化趨勢,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經濟發展呈下行趨勢,我國金融機構面臨的管控難、風控難以及運營難等問題不斷加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形成。而目前我國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護效能的機理、理論框架和實施路徑缺乏系統的研究,因此,國家審計應充分發揮自身獨特作用,幫助金融機構有效管控系統性金融風險,更有必要對國家審計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管控中的運行機制進行研究。
關鍵詞:國家審計;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安全
中圖分類號:F239.6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6-0116-06
一、國家審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功能地位
(一)預防性功能
國家審計具有權威性、獨立性及綜合性等特性,又被我國《憲法》給予特殊法律地位,基于此,可以在提前介入相關風險的監測過程中發現可能滋生的巨大金融風險事項,最大程度避免風險的進一步累積和擴散。
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金融業態日益復雜,金融混業趨勢愈加明顯。現階段金融監管難以適應當前經濟形勢,國家審計在這一階段充分發揮了全面綜合的監管優勢,融入到多個交叉市場和業務中,開展綜合審計監督,避免監管空白現象,從而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加強宏觀金融治理能力。
(二)揭示性功能
國家審計在充分發揮預防性功能后,通過對宏觀層面金融市場進行全面監督審計,強化對微觀層面金融機構全面審查,發現并揭示其中存在的系統性風險隱患。具體而言,國家審計通過對各類金融機構進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廉潔自律等方面的真實有效審計,揭示其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內部控制制度缺陷以及管理漏洞等影響國家經濟健康運行的問題。
近年來,金融業務綜合化和復雜化程度加深,成為了金融行業的核心共性問題。金融監管難度不斷加大,金融衍生產品及影子銀行監管不力,導致部分不法分子利用復雜交易手段進行利益輸送。目前我國所設的金融監管采取屬地制,易形成利益輸送。而國家審計作為最高效力監管機構,不受監管模式制約,可以充分發揮揭示性和批判性作用,及時有效防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累積。
(三)抵御性功能
國家審計不僅要發現并揭示金融市場以及被審計單位存在的潛在風險點和問題,而且要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系統的整改建議和措施,形成閉環結構的免疫系統,防止相同的問題再次發生,從而保證國家審計抵御性功能的發揮。
抵御性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是突出審計重點,提升政府資金使用效率,改變審計方式方法,從本質上發揮作用。其次是關注宏觀層面問題,以國家經濟體制、國家審計制度體系以及金融市場運行機制等為主。再次是監督并督促被審計單位對國家審計審查出的問題進行監督整改,保障落實,構建長期有效監管制度。最后是密切關注金融體系安全動態變化情況,對其變動情況進行警示。因此,國家審計抵御性功能不僅局限于審計問題的整改,更多的是要完善相關制度和體系。
二、國家審計開展現狀分析
(一)審計目標有待提升
審計目標作為指導審計工作的指南,必須順應經濟發展趨勢、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滿足對審計的主觀認識程度。首先,國家審計以合規合法審計為主導,缺乏風險導向審計等審計模式。金融行業屬于高風險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部門一旦發現風險問題、違規行為以及經營管理漏洞,就可能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潛在累積,但目前監督模式尚不能有效揭示金融風險。其次,國家審計以審查突擊性項目為主,經常性項目較少;以審查處理問題為主,缺乏對審計效果的分析和運用;以促進整改管理為主,缺乏機制創新、金融改革等宏觀服務意識,國家審計中“風險—管理—效益”的工作方針尚未體現。最后,國家審計采取的監督方式側重于對已經形成的經營管理漏洞和突出的金融風險問題進行審查,呈現出滯后被動的特點。
(二)審計內容與審計技術有待創新
我國國家審計的內容尚不全面,審計技術有待創新,具體而言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隨著審計業務拓展,呈現出逐漸明顯的業務外向化特征,創新型金融業務不斷增加。我國國家審計對金融機構的審計大部分停留在傳統業務上,對國際業務和金融創新業務涉及甚少,部分不定期處于國家審計審查監督之下的金融機構,其所涉及的國際金融業務、衍生產品、理財產品以及金融創新工具仍處于國家審計監管之外,形成引發金融案件的潛在風險點,長時間積累將對國家金融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不利于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第二,我國國家審計對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審計不足。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作為保障金融機構穩健運行的前提,國家審計要有效發揮“免疫系統”功能就要將審計關口前移。而目前我國國家審計主要以揭示內部控制問題為主,缺乏對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審計制度效果、執行情況的審計,不利于對其進行客觀評價。
第三,現階段我國國家審計就欠缺對影響金融機構外部因素的審計。國家審計要化解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就必須對其進行專項審計,直接揭露和及時預警影響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外部風險因素。例如,政府借款、財政擔保導致的財政風險轉化為金融風險的問題,國際資本異常流動對金融風險的影響等,目前我國國家審計幾乎沒有涉及到對該領域的審查,因此不利于將各相關領域相連接。
第四,信息系統審計尚未普遍運用。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的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金融機構。目前國家審計對金融機構主要采取數據式審計,但數據審計具有一定局限性,無法控制電子數據的質量,難以控制總體審計風險。金融行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信息化程度高、專業信息保密性高、業務操作程序復雜等,導致金融行業信息系統審計開展存在阻礙。而縱觀國內外目前所發生的諸多金融案件均涉及信息系統審計建設的問題,因此,創新信息化金融系統審計,對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