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珂
【摘 要】目的:分析氨甲環酸對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凝血功能和術后出血的影響。方法:選擇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40例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為對象,隨機分組,其中干預組在麻醉誘導后靜脈滴注氨甲環酸,對照組患者則用生理鹽水替代,對具體的數據資料分析,總結效果。結果: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Fbg、Hb、Plt、APTT、INR指標可知,干預組的Fbg、Hb、Plt各項指標高于對照組,APTT、INR指標低于對照組。干預組的術后異體紅細胞以及血漿輸入量等低于對照組。術后出血情況分析,干預組的出血量少。結論:針對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的案例實施氨甲環酸,能起到明顯的保護作用,減少術后出血,值得實施和應用。
【關鍵詞】氨甲環酸;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凝血功能;術后出血
本次研究中收取40例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為對象,隨機分組,其中干預組在麻醉誘導后靜脈滴注氨甲環酸,對照組患者則用生理鹽水替代,對具體的數據資料分析,總結效果。數據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40例體外循環下心臟手術患者為對象,隨機分組,對照組和干預組分別是20例。對照組,男性10例,女性 10例,年齡18歲~58歲,平均年齡(40.64±7.45)歲。干預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齡20歲~60歲,平均年齡(41.47±7.41)歲.對比分析兩組案例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對數據分析和總結。
1.2 方法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麻醉,進行常規的心電圖、脈搏飽和度等檢測。在術前45min肌肉注射嗎啡0.1mg/kg、東莨菪堿0.3mg。入室后前臂建立16G 靜脈通路,行橈動脈穿刺建立有創動脈測壓。給予咪達唑侖0.1mg/ kg,舒芬太尼1.0ug/kg~1.5ug/kg,維庫溴銨0.mg/kg,利多卡因1mg/kg.實施麻醉誘導。在手術中持續泵入右美托咪定0.5ug/kg,+間斷靜脈推注舒芬太尼。干預組在麻醉之后,注射氨甲環酸注射液,負荷量15mg/kg,而后持續滴注10mg/(kg·h)。對照組則是生理鹽水替代,而后對比兩組的各項指標[1]。
1.3 指標分析
(1)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變化;(2)分析兩組患者術后24h的異體血輸血量和術后24h的輸液量;(3)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出血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變化
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Fbg、Hb、Plt、APTT、INR指標可知,干預組的Fbg、Hb、Plt各項指標高于對照組,APTT、INR指標低于對照組,數據資料分析可知,干預組的優勢明顯,數據分析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分析兩組患者術后24h的異體血輸血量和術后24h的輸液量
分析和對比術后各項指標可知,干預組的術后異體紅細胞以及血漿輸入量等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術后24h的輸液量對比差異不明顯,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分析和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出血量
干預組的術后出血量是(640.2±0.5)ml,對照組的出血量是(1358.25±0.25)ml,數據資料分析可知,干預組的效果明顯。
3 討論
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在治療階段發揮重要的作用,在臨床治療中可能會出現術后并發癥以及其他不良反應等,因此在臨床上需要注意的是提前給藥,起到保護的作用。氨甲環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纖溶蛋白衍生物,通過和纖溶酶原和纖溶酶上的賴氨酸結合位點結合后發揮出明顯的抑制作用。在當前的臨床給姚中,采取氨甲環酸,其止血效果突出[2]。當前對于氨甲環酸的認可度比較高,在臨床上醫護人員需要對氨甲環酸的用藥情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患者也可進行適當的普及,使其在治療中,能積極配合接受治療,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氨甲環酸的優勢明顯,對心臟手術凝血因子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比較安全可靠,因此該藥物值得實施和落實。
參考文獻
[1] 熊達,任文俊,韓斌.氨甲環酸在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8):226-228.
[2] 張紅,周振鋒.氨甲環酸對心臟手術圍術期凝血功能及術后梗死的影響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23):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