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芳
摘要:目的 觀察益腎活血湯輔助西藥治療慢性腎炎的臨床效果及其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80例慢性腎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2組均采用西醫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益腎活血湯輔助治療,比較分析2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凝血功能(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變化。結果 觀察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0.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8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血漿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均有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益腎活血湯輔助西藥治療慢性腎炎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改善腎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腎小球腎炎;益腎活血湯;臨床效果;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R25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2-0037-02
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患者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腫和高血壓,具有起病隱匿、病程遷延的特點,且伴不同程度的慢性腎功能減退,并最終結局為慢性腎衰竭[1]。現階段,臨床常采取西醫治療,但是患者預后效果較差,臨床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采用益腎活血湯輔助西藥治療慢性腎炎,效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住院治療慢性腎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腎臟病學》中診斷標準[2]。隨機將80例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其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18~54歲,平均為(42.36±9.52)歲;病程為2~13 a,平均(4.73±1.72)a。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19~53歲,平均為(42.64±9.70)歲;病程為2~12 a,平均(4.85±1.83)a。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腎炎的診斷標準;②原發性慢性腎炎;③既往腎炎病史>1 a;④實驗室檢查尿常規,光鏡下新鮮尿沉渣超過3個/HP及肉眼血尿;24 h尿蛋白定量超過0.5 g。排除標準:①繼發性腎小球腎炎及遺傳性腎小球腎炎患者;②急性感染后腎小球腎炎;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臟或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西醫臨床診療常規用藥治療,包括預防感染、降低血壓、保護腎功能、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益腎活血湯治療:黃芪15 g,白術15 g,山藥12 g,茯苓9 g,桃仁l2 g,紅花9 g,丹參9 g,當歸12 g,牛膝12 g,甘草6 g。水腫甚者加豬苓;血尿甚者加旱蓮草;腎陽虛甚者加仙靈脾;腎陰虛甚者加女貞子。水煎至400 mL,每日1劑,早晚溫服,療程為1個月。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臨床療效及凝血功能(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變化。療效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及《腎臟病診斷與治療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4]制定:①完全緩解:尿蛋白消失,尿蛋白定量≤0.2 g/24h,癥狀與體征積分減少≥95%;②顯著緩解:尿蛋白定量小于1.0 g/24h,癥狀與體征積分減少≥70%;③部分緩解:尿蛋白定量小于3 g/24h,癥狀與體征積分減少≥30%;④無效:尿蛋白及積分治療后無改善。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2 2組凝血功能比較 見表2。
3 討論
慢性腎炎也稱慢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種臨床表現及發病方式多樣化的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血尿、蛋白尿、水腫等,經過緩慢病變加重,導致腎功能減退,最終發展為慢性腎衰竭。慢性腎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有多種因素參與,如感染、自身免疫、藥物、遺傳、環境等,其中免疫損傷是多數腎小球疾病發生過程中的共同環節,幾乎所有的腎小球疾病的過程都有免疫學機制參與[5]。中醫理論認為,慢性腎炎是在本虛的基礎上,受血、瘀、熱、濕以及風等邪實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具有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病理特點,在腎陽不足、氣陰兩虛的基礎上,常伴有瘀血、濕熱等病理改變[6-7]。在通常情況之下,在治療當中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配合益氣的藥物,通過使用益氣藥物來對活血化瘀的能力進行加強,使正氣得以恢復[8]。本研究中采用益腎活血湯輔助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益腎活血湯方中黃芪、白術、山藥、茯苓補腎健脾,通利水道;桃仁、紅花、丹參活血通絡,祛瘀生新;當歸、牛膝活血通經,引火下行;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補腎、活血化瘀之效。在本研究中,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可明顯改善慢性腎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應用益腎活血湯輔助西藥治療慢性腎炎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改善腎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樹綱,柴守華,高新艷,等.黃芪煎劑聯合丹紅注射液治療慢性腎炎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3,26(7):71-73.
[2]王海燕.腎臟病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37.
[3]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2.
[4]葉任高.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記要[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6):355-357.
[5]馬曉燕.健脾補腎益氣湯治療慢性腎炎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2):100-101.
[6]佟艷麗,蘇秀文.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腎炎44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4):5564-5565.
[7]張小剛,張小麗.益腎活血湯治療慢性腎炎38例凝血功能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5,16(4):333-334.
[8]陶丹,楊曉秋.自擬益腎活血湯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慢性腎炎53例臨床觀察[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1,33(4):343-344.
(收稿日期: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