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爭光 程介虹 張偉
摘? ? 要:為大力加強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創新基地的建設,改革電氣信息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對導師、實踐基地、學生等多方角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對建立“互利共贏”合作模式、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基地建設、建立完善補助體系等對策進行探索,推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電氣信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0-0039-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對應用型碩士人才的需求日趨增大。據調查,大部分研究生的就業意向從教學、科研崗位開始向企業轉變。根據2013年教育部下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
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3號)》文件,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要產學結合,著重培養實踐能力,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文章結合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電氣信息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基礎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基地的建設對策進行深入研究。
一、培養目標定位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主要為國家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人才,不同于一般意義上側重于理論研究的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更側重于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根據2018年學位辦下發的《關于轉發〈關于制定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的
指導意見〉及說明的通知(學位辦〔2018〕14號)》文件,明確強調了工程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指出高校要根據學位基本要求制訂改革培養方案。
隨著電氣信息類人才需求逐年增長,企業急需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注入。而且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逐年增加,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改革受到廣泛關注[1]。目前,高校針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大多還是以理論為主,學生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造成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與教育部的培養目標背離,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此,通過認真分析電氣信息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現狀,發現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基地的建設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中的重要環節,高校應大力加強實踐基地的建設,加強校企合作,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滿足國家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
二、面臨的困難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自2008年開始招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目前擁有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專業學位、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近三年來的招生規模分別為19、22、37人,呈逐年擴招趨勢,專業學位招生勢頭強。在學校及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縱觀三年來學生的實習實踐過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基地數量和質量均有較大提高,學生實踐不再僅僅是走過場參觀的形式,而是實實在在的頂崗實習,效果也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幾點不容忽視的問題。
1.從實習時間上看,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規定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習實踐時間不少于6個月,同時規定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制為2年。在學制為2年制的情況下,如果在實踐基地實習半年,去掉理論課程學習的一年時間,學生用于學位論文研究的時間就變得少之又少,時間分配上必然會存在一定的矛盾。
2.從導師角度來看,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目前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情況,盡管已經達到了規定的招生計劃,但是,仍然存在導師數量大于學生數量的情況。大多數導師不愿意讓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在外實踐,因為這樣會耽誤教師課題研究的進展。
3.從實踐基地角度來看,實踐基地負責人多為學校畢業生,這些畢業生經過多年的創業,企業有一定規模。實踐基地負責人礙于師生情誼,勉強接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習。這是一種建立在個人感情上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并不是長久之計。實踐企業并不能從中獲得任何利益,企業沒有專門的負責人指導研究生進行專業訓練,學生在實習期間只是完成一些簡單的辦公文秘工作或是簡單的體力勞動。
4.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外出實踐期間的費用較高,尤其是去到一些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學生認為付出沒有回報(收入),這導致學生實習積極性不高。最主要的是實踐內容和學校導師布置的課題相關性不大,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到專業基礎實踐能力訓練和專業實踐之間的關系,學生認為實習就是浪費時間,產生消極懈怠心理。
5.從制度上看,現各學校對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習實踐沒有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和可操作的管理方法,無論是研究生學院,還是培養學院,對于研究生實習實踐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得過且過。研究生在實踐基地也不會受到嚴格的監管,這也使得學生完全不重視實習過程,無法達到相應的培養定位目標。
三、對策
(一)建立“互利共贏”合作模式
學校與實踐基地應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提高學生與實踐基地的積極性,才能長久、高效合作。一方面,學校應與實踐基地達成共識,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真正學到技能,發揮積極導向,讓實踐基地真正變成一個能夠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平臺,使得學生能夠在實習過程中提高實踐能力,為日后就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中,能夠運用自身的知識儲備,為實踐基地解決實質問題,帶來經濟效益,不讓學生成為企業的負擔。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學生為實踐基地位創造成果效益,達成雙向效應,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效實踐基地建設。以“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為基礎,大力建設基礎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基地,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堅實基礎[2]。
(二)建立完善規章制度
現針對學生實踐能力考核的方式有兩種——實習日志和成果匯報。這兩種方式主要以校方導師考核為主,導致對實踐過程的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忽略了實習基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企業恰恰是實施實踐培養的主體,是學生實習過程的參與者和踐行者。缺乏企業參與和過程考核的實踐能力考核方式是片面的,是不科學的。學生是校企聯合的紐帶,抓好學生在企業的表現,建立完善的實踐規章制度,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多元化、過程化考核方法[3],是實踐基地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學校應與實踐基地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以提高學生對實踐的重視程度,而不再流于形式,明確學校、企業雙方的責任、權利,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
(三)加強基地建設
學生實習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實踐內容和碩士期間所研究的課題關系不大,對此學校應大力擴建多元化的實踐基地,供不同研究方向、就業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選擇。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科研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獲得相應領域的前沿知識,這才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實踐中的最大收獲。學院領導應重視實踐基地建設,積極組織帶領學院教師深入基地考察、學習,發現問題時,積極溝通協調,以保證日后學生的實踐過程順利、高效。與實踐基地共建科研平臺、研究生工作站,選派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參與企業生產研發,深化合作溝通,加強企業和學校之間的緊密聯系。強化實踐基地實踐形式的新穎性,讓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能夠切切實實擁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增強實踐經驗。
(四)建立完善補助體系
學生在實踐基地的費用會遠遠高于學校,尤其是學生去到一些位于經濟發達城市的實踐基地[5],學校、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部分實習補助,為學生減少經濟上的壓力。與此同時,學生將自己的科研能力運用到實踐單位中,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建立自上而下的獎勵機制,以此消除學生的經濟顧慮,提高學生實踐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實踐的質量,也是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基地建設的關鍵步驟。
大力加強電氣信息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培養創新基地建設,推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舉措。只有與實踐基地建立“互利共贏”合作模式、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大力加強基地建設、建立補助體系等,構建長期發展的培養模式,才能提高電氣信息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國家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麗雪.學術型研究生自主實習:選擇、參與過程及其價值[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0.
[2]尤嘉陽.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J].大學教育,2019(12):158.
[3]高振國,王麗君,于力.基于教師工作室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2015(24):77.
[4]李獻斌,劉曉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2(5):24.
[5]姚仲敏,趙巖,靳展,等.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校企聯合培養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8):80.
■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