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
摘? ? 要:偉大抗疫斗爭中孕育出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在當代的繼承、發展和豐富,是中華民族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樹立的嶄新精神旗幟。在新時代下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有助于堅定“兩個維護”和“四個自信”、凝聚最廣泛的中國力量、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和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需加強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加大新媒體的宣傳力度、發揮基層組織的社會影響作用。
關鍵詞:偉大抗疫精神;時代價值;弘揚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0-0051-03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人類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始終屹立不倒,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薪火相傳的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可謂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內核。在當下這場驚心動魄的抗疫戰爭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經受住了這場歷史大考,“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1],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唱響的最嘹亮的凱歌,也是中華民族在新時代樹立的嶄新的精神旗幟。新時代下,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價值,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一、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價值
偉大抗疫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在偉大抗疫實踐中得以培育和弘揚的新時代的中國精神,在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迸發出強勁的力量。在偉大抗疫精神的激勵下,中華兒女更堅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更堅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中國夢的實現更增強了精神動力,人類命運共同體亦將得到更有力的構建。
(一)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展現和豐富
發展,是中華民族在新時代最具典型的精神標識
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中國精神包含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抗疫實踐中形成的偉大抗疫精神是對民族精神的繼承、是對時代精神的豐富,使中國精神得到了新的升華,為中國精神增添了新的色彩。
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深深埋藏于每一個人的心中,每當社會出現應激狀態時就會自覺地凸顯出來,彰顯出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在抗疫斗爭中,當疫情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無數中華兒女心中涌動出愛國主義的強大精神力量,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疫的洪流中。醫務工作者視死如歸奔赴疫區、志愿者奮不顧身趕往一線、全國人民慷慨解囊,只為挽救自己的同胞,只為自己的國家早日戰勝疫情,這是綿延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抗疫斗爭中的生動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對民族精神進行了新的凝練表達,提出了“四個偉大精神”。此次抗疫中形成的偉大抗疫精神是“四個偉大精神”的現實體現,為新時代中國精神進行了嶄新的注解。在全民抗疫中,黨中央的科學決策、各地的精準施策、各行各業的聯防聯控,體現了發現抗疫規律的偉大創造精神;醫護人員的無畏逆行、科研人員的攻堅克難、普通民眾的勇斗惡魔,體現了自強不息的偉大奮斗精神;全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八方馳援,體現了守望相助的偉大團結精神;各條戰線有序恢復生產、各行各業銳意改革、全民共同努力建設小康,體現了勇于追求的偉大夢想精神。
馬克思曾指出,歷史的創造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2]。民族精神亦是如此,在每個特定的時代,人民都會為民族精神注入新鮮的血液,形成屬于某個特定時代的時代精神。偉大抗疫精神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產生的,在抗疫實踐中,黨員干部積極探索科學精準的疫情防控新舉措、科研人員求真務實地進行科學實驗、多部門運用新信息技術進行疫情監測救治、廣大民眾主動開展科學防護,體現了人民至上、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甘于奉獻、勇于探索、實事求是、頑強拼搏的時代精神。可見,抗疫精神是時代精神在抗疫中的具體實踐運用,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成為了凝聚中華民族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紐帶。
(二)偉大抗疫精神是堅定“兩個維護”、增強“四個
自信”的力量源泉
抗疫成功的物質保障來源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疫情防控是一項涉及醫療、科研、生產、安全等方面的綜合系統工程,我國在長期的發展中積累了雄厚的財力、儲備了豐富的醫療資源、形成了強大的科研實力、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體系,這些為疫情防控在人力調動、物質保障、科學研究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堅實后盾。
抗疫成功的理論指導來源于以人民至上為鮮明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人民立場,是我黨帶領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力量。在這場抗疫中,我黨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彰顯了我黨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為民情懷和一切為了人民的責任擔當。抗疫斗爭的偉大實踐證明我黨的初心始終未變,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始終是中國人民最可信賴的堅強力量。
抗疫成功的制度保障來源于具有先進性和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其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場抗疫中,在黨中央的強有力領導下,全國快速形成了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有效調動各方面人力和資源,以最快的速度遏制了疫情的大面積蔓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抗疫的成功再次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和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
抗疫成功的實踐保障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厚底蘊。生命至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民為本思想的新體現,舉國同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思想的新體現,舍生忘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思想的新體現,命運與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思想的新體現。在抗疫斗爭中,各條戰線的工作人員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各行各業的科研人員體現了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各族人民體現出了高度的自律意識和動人的友愛情懷,這些都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踐行,充分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強大感召力。
偉大抗疫斗爭的實踐充分證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奪取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證,抗疫成功必將堅定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心,自覺維護黨中央的核心地位。抗疫成功的“密碼鑰匙”必將堅定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偉大抗疫精神是進行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的內生動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雖歷經眾多磨難卻從不曾被打倒過的民族,是一個敢于斗爭、勇于拼搏的民族。在這場抗疫中,中華民族發揚偉大抗疫精神,敢愛敢斗敢擔當,鑄就了一座不被疫情打倒的精神豐碑,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英雄史歌。這場疫戰讓我們深切地認識到新征程上還有許多的風險考驗和重大挑戰,但在偉大抗疫精神激勵下,我們深信必將取得各種偉大斗爭的勝利。
在這次抗疫中,黨中央發揮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衛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推動了社會生產有序復工,踐行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人民發揮了歷史主體作用和英雄模范作用,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取得了生命保衛戰的勝利。因此,我們相信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人民的團結一心,有中國特色社會義的制度優勢,有不斷豐富的中國精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在一代又一代奮斗的中國人手中得以實現。
(四)偉大抗疫精神是凝聚全球合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法寶
親仁善鄰、協和萬邦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是我國長期以來處理與他國關系的外交智慧。在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中,中國一直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積極作為,充分展現大國擔當。在這場空前的全球抗疫斗爭中,全人類的命運都受到極大的威脅,每個國家的命運都休戚與共,我們認識到只有團結合作、共同應對、著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全球健康發展的正確之路。中國在這次抗疫中舉全國之力遏制病毒傳播、公開透明疫情信息、幫助疫情蔓延國家、分享防控戰疫經驗、開展醫療救治合作,彰顯了團結合作的抗疫情神,以實際行動挽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切實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贏得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肯定和普遍贊譽,對推動全球共同抗疫提供了普遍的實踐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力方案。
二、偉大抗疫精神的弘揚路徑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價值決定了在新時代必須廣領域、多途徑、全覆蓋地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提高全國人民對偉大抗疫精神的認同度,增強偉大抗疫精神的實踐力。
(一)強化課程思政精神引領,發揮偉大抗疫精神的潛移默化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3]新時代下,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是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優秀道德品質、提升政治素養的寶貴契機,對當代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完成這一重要課題任務,首先,教師要加強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研究,全面解讀偉大抗疫精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偉大抗疫精神的形成基礎、基本內涵、理論價值等并最終讓學生能在實踐中自覺地貫徹、學習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對教師而言,最能起到潛移默化作用的是講好偉大抗疫故事。好的抗疫故事能讓學生了解抗疫英雄為了人民健康、國家利益所做出的貢獻。以生動活潑、明白易懂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抗疫精神,從而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使學生在對抗疫英雄的景仰中自覺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為講好抗疫故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充分把握教學規律、思政規律,創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主體作用,通過生動鮮活的故事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二是深挖抗疫故事內核,激發情感共鳴,讓學生真正從情感上親近教師、親近英雄,進而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行為素質。三是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重視在實踐中宣傳偉大抗疫精神的實用性,充分利用重大紀念日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影響深刻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接受崇高精神的洗禮,自覺以實際行動向英雄模范學習。其次,學校要注重常態化宣傳,讓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成為校園的主旋律。通過在校園內張貼標語、設計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校園專欄、公眾號推送、官網宣傳等方式加強學生對偉大抗疫精神的了解。建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獎勵機制,對行為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發揮同輩榜樣的影響作用。
(二)加強偉大抗疫精神微傳播,提升民眾對偉大
抗疫精神的認同度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需力求廣泛化和精細化,應將每一位社會成員納入其中。為此,需加強偉大抗疫精神的宣傳教育力度,主動拓展宣傳渠道,積極搶占新媒體陣營,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互補、線上傳播與線下宣傳的緊密結合,尤其是要利用好偉大抗疫精神的微傳播平臺,對偉大抗疫精神進行精準化的傳播,以實現以小見大的宣傳效果。一是要建設傳播力度強、傳播質量過硬、制作獨具特色的微平臺,增強偉大抗疫精神傳播的主導性。二是加強法治監管,堅守微傳播底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實微傳播主體人員肩負的職責,嚴把內容入口關,發揮從事微傳播工作的內容人員、技術人員、服務人員、運營人員的相互聯結作用,增強偉大抗疫精神的傳播合力。三是創新微傳播理念,提高抗疫故事的講述技巧,增強抗疫精神的感染力,讓更多的人理解和認同偉大抗疫精神。
(三)發揮社會組織的基礎影響作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社會組織作為連接公民與國家的中介橋梁,是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宣傳陣地。抗疫過程中,社會組織承擔了具體的防控實施,在調動社會資源、提供社會服務、承擔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益慈善組織積極籌資募款,有效緩解了醫療物資短缺;行業協會組織積極配合抗疫,有效推動了社會復工復產;科研社會組織群策群力,有效攻克了醫療技術難題;城鄉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區防控,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這些都為這場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提供了有效的治理方案。在接下來的社會治理過程中,調動多方組織積極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必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治理生態。社會組織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一是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發揮社會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積極開展相關主題教育活動,發揮抗疫英雄的模范帶頭作用,形成組織成員學習、領會、踐行偉大抗疫精神的濃烈氛圍。二是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正確走向,營造積極健康的主流輿論環境。三是加強制度建設,構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長效機制,發揮制度在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中的規范、引導、評價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2).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3]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 編輯∕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