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達芬

【摘要】目的:分析優質急診護理模式在蜂蟄過敏性休克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選取64例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蜂蟄傷過敏休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優質組,分別給予患者常規急診護理與優質急診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與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優質組患者搶救成功率為93.75%,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1.8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優質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25%,明顯低于常規組的25.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結論:優質急診護理模式在蜂蟄傷過敏性休克患者中的有效性較高,能成功搶救患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過敏性休克;優質急診護理;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3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36
蜂蟄傷是臨床常見的急診病癥,患者蟄傷嚴重程度受個體差異、毒液量與蟄傷部位的影響,輕者可見局部疼痛、紅腫癥狀,重者會引起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臟器衰竭等,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為此,要特別重視蜂蟄傷患者的急診護理,尤其是已出現過敏性休克癥狀患者。本案選取了本院所收治的64例蜂蟄傷過敏性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對其行優質急診護理干預的有效性。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案研究對象64例,均為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蜂蟄傷過敏休克患者,患者蟄傷處1-35處,多處暴露部位。依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常規組與優質組各32例。常規組中男21例,女11例;年齡18-68歲,平均(37.08±2.34)歲;自蟄傷于到院就醫時間10min-2h,平均(0.92±0.36)h。優質組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20-67歲,平均(37.11±2.32)歲;自蟄傷于到院就醫時間10min-2h,平均(0.93±0.33)h。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給予常規組患者以常規急診護理干預,給予優質組患者以優質急診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患者入院后即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依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具針對性的急診護理;協助患者取中凹臥位,給予患者常規急救護理,包括吸氧、抗過敏、抗休克、改善體內循環等;協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針對四肢抽搐患者,給予止痙鎮痛;針對畏寒患者給予保暖;針對喉頭水腫與氣道梗阻患者應配合醫師給予患者氣管切開與插管。(2)以膠布粘貼殘留毒刺并輕輕揭除,注意殘留的毒液,以免產生二次傷害;依蜂種不同選擇恰當的溶液沖洗創口,黃蜂或胡蜂以1%的食醋或醋酸進行沖洗;蜜蜂以5%的碳酸氫鈉或肥皂水進行沖洗,并以蛇傷外用藥敷于傷口處。(3)讓患者口服蛇傷清毒合劑,以溫水送服,每次30ml。(4)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意識、呼吸、心率等,記錄患者尿量,觀察患者是否發生皮疹,若有異常,應采取對癥處理措施。(5)心理護理:待患者意識清醒后,可給予患者心理安慰,并針對患者心理狀態給予患者心理疏導。(6)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避免蜂蟄傷的正確方法,在戶外時應做好相應防護措施,避免主動招惹蜂群,若遇蜂群襲擊,應慢慢蹲下并以衣物包裹暴露部位,然后再慢慢移開,避免跑動;若有蜂蟄傷,應立即就醫。(7)并發癥護理:重視患者肝、腎、血常規、心肌酶譜與心電圖的檢查,并做好血透準備;以藥膏涂抹于瘙癢處,嚴禁手抓破損引起感染。
1.3 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情況,患者休克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視為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搶救成功例數/總例數×100%。
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水電解質紊亂、臟器衰竭、感染等,并計算發生率。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所得數據利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計數資料表示為例數百分比[n(%)],并進行t和x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搶救成功情況
優質組共30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93.75%;常規組共23例搶救成功,搶救成功率為71.88%,優質組明顯高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379, 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優質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25%;常規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00%,優質組明顯低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3 討論
蜂蟄傷的嚴重性可輕可重,輕者僅有短暫的刺痛感,只需將蜂刺慢慢拔出再以肥皂水沖洗后1-2d即可痊愈,而重者則可能會出現過敏性休克,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因此,蜂蟄傷后應立即就醫,特別是出現皮膚紅腫、呼吸困難等患者。
優質急診護理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依患者實際病情給予其針對性護理服務,降低了臨床常規護理的盲目性;采取各類搶救措施,有效維持了患者生命安全;病情監測有利及時發現患者異常并采取相應應對措施;并發癥護理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免發生嚴重后果。
本案研究結果顯示,優質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常規組(優質組:93.75%;常規組:71.88%),而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優質組:6.25%;常規組:25.00%),表明相比于常規急診護理,優質急診護理對蜂蟄傷過敏性休克患者的應用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針對蜂蟄傷過敏性休克患者,給予優質急診護理干預有利患者的搶救成功,并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當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鄧川,胡洲.對重癥過敏性休克患者進行綜合臨床急診救治的效果研究[J].保健文匯,2021,22(6):271-272.
[2]程鑫,陳鵬,梁璇.急診科過敏性休克治療22例[J].當代醫學,2019,25(17):153-154.
[3]莊明峰.對重癥過敏性休克患者進行急救的方法及效果觀察[J].東方藥膳,202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