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琰雯
摘要:在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進下,小學語文閱讀模塊教學這方面,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閱讀中,加強學生對閱讀教學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的成功性。本文就此發展新形勢,對學生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思考,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引導教師既要繼承傳統教學的優勢,也要積極創新。在教學中,老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既可以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有著幫助。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當今社會,各國為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促進教育行業的進步,為了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世界各國在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小學這個學習階段,對于一個人的學習生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個關鍵點。本文就此發展新形勢,對學生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開闊學生的眼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一)主題不突出
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一篇文章的主題把握不一定十分精確。由于小學生文化水平的限制,認知能力的不足,以及正處于學習體系形成的過程中,要多加進行引導,使得其對閱讀有一定的理解。[1]
(二)層次不明確
小學生閱讀以及學習能力有一定的限制,閱讀文章時難以把握文章的層次。對于一篇文章,只是閱讀一次,做不到理解,對文章的主旨不把握,也對文章的結構層次做不到理解,對于一篇文章,難以按一定的發展順序進行描述,對文章的層次把握不夠,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閱讀興趣不高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愛玩的年齡,對于學習而言,他們更喜歡玩。小學生們對閱讀沒有一定的興趣,只是單純的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閱讀任務,對于文章的主旨,層次不會進行思考,在閱讀過程中,僅僅只是閱讀,對于文章之間的關系也不思考,這樣對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絲毫的幫助,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會有所提高。[2]
二、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合作性學習策略的制定以學生為核心,要求老師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性的學習當中。在制定合作學習的教學計劃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們可以了解到同學們的長處,有利于促進他們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合作學習效果。同時,在長期影響下,學生的肢體語言技巧也能夠達到必要的鍛煉程度。此外,教師還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水平,不斷創新自身閱讀教育的方式,增加其閱讀教學的趣味性和創新度。[3]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熟練,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通過合作學習策略,學生可以分組分析和探索問題,表達意見,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在溝通和互動中,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會更加緊密。小學生還可以充分發現他人合作思維的優點和好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對于閱讀內容進行分析中,提高了自己對于閱讀內容進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大學生對于閱讀效果和思考的能力。學生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與同學之間合作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們團隊意識,理解合作式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增強學生寫作經驗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全面地提高學生們的思維和語言素養。[4]
三、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通過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進行小組劃分
在我們開始建立合作式的學習模式之前,教師也應該提前準備好充分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基礎情況, 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學業及做事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別,科學合理地把他們組合起來。不同的小組方式雖然具有不同的優點,但在任何一個分組中,教師都應該充分考慮到各組中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差別,讓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具有不同的綜合學習能力,使得小組內所有成員都可以參與到一起進行合作學習。而且教師還應該充分注意到學生各自個性的區別,因為只有每一個小組都包含了活躍的學生,合作式學習的效果和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才會得到保障。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們一定要充分地結合自己所學材料的相關知識。小組的學生最好就近安排,這樣他們的學生就不會"亂"。這樣在對學生的各種性格和心理特征進行了分工之后,就能夠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不同特長。小組成員也就是我們可以在交流和協作的過程中完成對于閱讀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完成對于閱讀的完整性學習,實現了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小組每一位成員的價值。[5]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要講解文章的主題是通過一件事的記述體會父母不同方式的愛。老師讓學生討論,理解文章的大概主旨,在學生互相交流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促進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從小不與父母發生沖突,有益于和諧家庭氛圍的生成。在閱讀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金色草地》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草地我們平常所見都是綠色,為什么這個是金色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討論閱讀,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講解一年級上冊課文《端午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吃過的粽子的味道,在課堂上進行描述包粽子的過程,通過學生的回憶,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注意力緊隨著老師的腳步。
(二)創造教學環境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閱讀活動開展是一個漫長的教育過程,要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多次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好多學生對于閱讀沒有興趣,讀文章時,讀一次就不想再次閱讀,讀幾分鐘就不想再閱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再強迫學生進行閱讀,而是使得學生把閱讀作為一種樂趣,自己愿意去讀。教師可以提供學生方式,例如學生可以邊閱讀邊聽歌,輕音樂可以幫助學生繼續閱讀下去,鼓勵學生進行時間段的閱讀,閱讀一段時間,可以允許學生休息會而后再繼續閱讀。
教師可以讓學生挑選喜歡的書籍,在教室成立一個圖書角,每周進行兩次的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激發自己的閱讀興趣,增大學生的閱讀量,保證學生的閱讀面的開闊。[6]
(三)教師及時參與評價與指導
在實施應用型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參與其評價及指導。在課堂上的學習中, 而且學生尤其容易在課堂上遇到一些問題,老師需要及時處理。合理化建議有助于幫他們尋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方法。所以教師在評價一個學生閱讀技巧時, 應該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每個學生的心理、行為習慣及其個人性格特征。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各有所異,其學習效果也各有所異。因此,教師們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課堂情況進行科學地評價,表揚和鼓勵一些完善課堂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優秀小組,鼓勵和堅持相信每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對于一些反應遲鈍、學習效果不明顯的人群,教師們也應該幫助他們尋找到適當的學習途徑和方法,激發他們進取精神,讓中國的學生們在中國的合作學習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閱讀與學習中獲得更高的成績。[7]
結束語: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探索創造性地探究新教學模式,真切地關注到了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和探究需要,發現了學生成長的無限可能性。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用腦、相互合作精神。讓學生能夠在學中玩、做中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樂趣,為今后的理論和學習職業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斷地釋放出了學生的天性,使得學生的理論和樂趣大大提高。語文教育閱讀的宗旨就是為了要不斷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閱讀,教師需要在進行語文教育閱讀的過程中對于學生進行指導,給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有效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羅春燕.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式探析[J].考試周刊,2021(57):39-40.
[2] 王慧芳.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馬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50):51-52.
[4]苗苗.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課外語文,2021(18):68-69.
[5]顧文娟.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6):24.
[6]黃友妹.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21(16):23-24.
[7] 鐘小燕.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