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燎熒
緣起
寒假中,我重拾起了《拯救男孩》這一部著作,有這樣一句話觸動我的內心:男孩子的危機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危機,我們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拯救男孩的成敗。而在《拯救男孩》當中所列舉的案例對我的內心帶來強烈沖擊,如:班級中班長是女生、參與學校各項活動的是女生……這種“女強男弱”的現在校園班級中比比皆是。我所帶的班級40位學生,其中男孩子有27位,男生比例將近占四分之三。
針對上述現象,2020學年第一學期在市首屆中小學班主任優秀工作(德育)案例中征集活動中,筆者結合班級男生管理的實際情況,撰寫了《打響“真男孩”保衛戰》的論文,并獲得了小學組一等獎。榮譽屬于過去,更要砥礪前行。作為一線班主任,就應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性”而教,逐個突破,讓班級中一個個“問題”男生逐漸在班級中成長起來,真正成為“硬漢式暖男”。于是就上演了一場“優秀男生”培養計劃之一——“慢哥”加速記。
歷程
“老師我們小組只有‘慢哥’沒交。”此類聲音總在我的耳畔響起。大家口中所提的“慢哥”即班級里的魏同學,原因就在于他是班級完成作業最慢的。我每天不斷地催促“慢哥”完成作業,如果寫不完放學后就留下來。久而久之“慢哥”習慣被留校,我成了“慢哥”的陪讀。破解這個難題,是同事無意間的一句話。
上學期某個午后,我跟往常一樣將魏同學請到辦公室寫作業。我在一旁批改作業,一小時過去了,我起身查看語文課堂作業的完成情況,誰知道他仍舊在寫作業本的第一題。在做作業過程中我還特意提醒過他幾次。我頓時火冒三丈,教育引導一番。這時候坐我對面的劉老師目睹了全過程,笑著對我說:“他現在對你的任何批評都‘免疫’了,他已經習慣每天來你辦公室寫作業 ,還習慣每天被你留下來。”同事的話觸動了我的內心:之所以要把魏同學領到辦公室里面寫作業,是為了保證完成速度,因此,我開始為魏同學量身定制“加速套餐”,在我這個“教練”的陪跑下,魏同學走上了寫作業的加速之旅。
“慢哥”配上了“發動機”
同事的話觸動了我的內心,使我在思想觀念上有了改變,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仍然找不到有效的方法,所有我又“故技重施”,讓“慢哥”來辦公室做作業。
一天,我在辦公室讓“慢哥”完成作用。此時其他班的一名同學,也因作業未完成在補作業。于是我想到讓他們寫作業比賽。我坐在“慢”哥身邊,對他說:“如果你們倆個比賽,看看誰能完成的又快又好,你要是能第一個做完,我就獎勵你一枚印章,怎么樣?”魏同學并沒有立即燃起斗志,支支吾吾不肯表態。我鼓勵他:“那位同學不知道你要和他比賽,而且你現在知道了,所以你占很大的優勢。”一聽到我這么說,魏同學好像裝上了“發動機”寫作業的速度瞬間快來起來。
后來由于魏同學要補上較多的“欠賬”,第一次比賽魏同學并沒有率先完成,不過當天作業他居然在放學前完成了,為了調動他的學習熱情,我還是把印章鄭重的獎勵給他。得到這枚來之不易的紅色小印章,他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此時我突然“頓悟”了,之前把魏同學單獨叫到辦公室來寫作業,沒有給他創設一個競爭的環境,如果他感受不到壓力時,就會原地踏步。而他的競爭意識在我創建的比賽情境中得到了激發,此后,他就是一輛老舊汽車換上了嶄新的“發動機”,開始加速了。
“慢哥”突然間“熄火了”
魏同學寫作業速度快了,我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把這比賽堅持到底。時不時請班級里作業相對慢的孩子與他比賽。因為在班級資源有限,我還組織起來“聯誼賽”與其他班主任溝通,讓班級寫作業比較慢的孩子和他來比賽,開始效果不錯,但是好景不長,其中一方不配合,在一定時間內,兩人的作業都完不成。后來有同學反應,他們經常趁著老師不在辦公室,會互相打鬧。
這時,面對如何提高“慢哥”的作業效率,我又遇到了瓶頸,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魏同學熄火了呢?我不斷地尋找資料,在一本心理書籍中看到:小學生處于生長發育期,身心與頭腦正在不斷成長,此時他們的認知能力也在發展階段,因此還不具備穩定的自控力。和其他同學對比而言,魏同學的自控能力相對薄弱,
我決定調整策略,發揮典范的引領作用,為激發他心理的能動性,讓他與同學比賽寫作業時,特意挑選了完成效率較好的同學,同時增加了印章的獎勵數量,如果作業準時完成,蓋上兩個印章,剛開始魏同學心動了,可是結果出乎意料,魏同學寫作業的速度還是停滯不前,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老慢”又一次熄火。雖然他熄火了,但作為班主任的我,依舊百折不撓,分析存在的原因。魏同學已是班級里做作業最慢的學生了,我用“近朱者赤”的方法激勵他,與其他孩子橫向比較,只會讓他經歷一次次的失敗,在屢次失敗中,他的自信心嚴重被打擊,“發動機熄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吸取了失敗的經驗,我決定讓“魏同學”和他過去的自己比賽作業。魏同學完成語數課堂作業本的作業一般都在下午第一節樂園課上完之后,在下午第三節課課間完成語文數學課堂作業本的作業,就可以得到一枚印章;這個要求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就達到了,等情況穩定并好轉之后,我又給他提出一個新的要求,在下午大課間完成作業可以得到兩枚印章,以此類推。我本以為這樣循序漸進的方法能改變“慢哥”的作業速度,讓他不再熄火,繼續加速前進,可是事與愿違,魏同學終究還是裹足不前。
“慢哥”重啟了“發動機”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我慢慢的開始懷疑專家的理論是否適用于“慢哥”,是否出錯了。我重新出發,對“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進行了深度的研究,答案終于在努力中出現了,想讓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他人的幫助。
找到了關鍵性原因,反思我在引導魏同學時所采取的不同比賽措施,終于查找出本身在引導過程中的明顯缺陷,在以往的教育引導時,我過度重視采用外部獎勵手段,即通過印章來調動他的積極性。剛開始他會為得到獎章努力朝著最近發展區前進,但是需要長期堅持,對他而言比登天還要難。
在接下來“陪跑”的時間里,為了給魏同學提供幫助,我偷偷地觀察他寫作業時候的狀態,發現語文課堂作業本上“看拼音寫詞語”這道題目他至少花上十分時間,有時候遇到“小練筆”,他口頭表達很流利,就是動筆寫不出來字。之后與他的溝通中,我發現生字是他最大的障礙,很多時候為了想起這個字怎么寫,會浪費很多時間。
了解了情況后,我給魏同學提供了第一個幫助,偷偷減少他抄寫作業的次數,引導他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數學學習上,發揮他的長處,讓他在其它課上獲得的成就感后,自然而然的會把這種成就感轉移到語文學科上。為了鼓勵孩子們加快寫作業的速度,上午語文課結束時,我對孩子們說:“今天哪個小組第一個完成作業,我就獎勵這個小組每人兩個獎章。”孩子們聽我宣布這個獎勵措施后,開始奮筆疾書,此時為了完成小組最快的目標,魏同學的同桌開始主動發揮了帶動作用,他一邊忙著自己寫作業,一邊時不時地督促魏同學趕緊做作業。在班級同學的幫助下,“慢哥”在學校里寫作業的速度快了很多,雖說不上彎道超車,但他的加速之旅一直在不斷地前進當中。但新問題又出現了,小部分的回家作業第二天基本空白,魏同學回家后,他又間接性地熄火。因此我又給他找了另外一個人幫助他,魏同學的媽媽。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拿起電話跟魏同學媽媽溝通,希望她配合我的工作:首先陪著他完成作業,尤其強調媽媽在陪伴時做到不動手機。每天都要把他完成作業的用時進行記錄,倘若當天用時比前一天要短,媽媽必須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就給與他相應的獎勵。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魏同學媽媽積極地配合著。就這樣,在老師、同學和家長“三軍”管理之下,魏同學的馬達終于重新啟動了,再次開起來他的加速之旅。
“慢哥”調到了“自動擋”
難道他不會再熄火了嗎?這個問題一直在腦海里徘徊著。因為他人的幫助和我之前的獎勵都屬于外部作用,之前我通過外力助力魏同學走向他的最近發展區,但是想要他自主調到“自動擋”持久的加速,還是靠魏同學自己。
在這之前都是我在制定規則,讓魏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并給與獎勵,而要使他學會管理學習時間,我讓他自己來確定完成時間,并鼓勵他努力在自己規劃的時間內完成作業,以培養他的自律意識,調動他的主觀能動性。
通過認真分析我發現,由于前期缺乏學習能力,魏同學“字不會寫”成為導致其作業完成慢的根源,為了解決這個根本性問題,我決定提高他的識寫字能力。為提高他學習漢字的興趣,我在講授新課時,通常會把與生字相近的字單獨為他進行輔導,魏同學初期難以分清“衤”與“礻”。總是把“初”字的“衤”寫成“礻”,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初”字與衣服有關。而我為他解釋了人們在加工服裝時首先要裁剪面料,而“初”表達的意思是“第一”。聽了我的解釋,魏同學再也沒有把字寫錯了。為了提高他的漢字的興趣,我還偷偷地送給他了一本《說文解字》,對他的之前的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
自從送他一本《說文解字》后,魏同學學習漢字的興趣一下子點燃了,經常在大課間時向我咨詢一些漢字含義,我也努力為他創建豐富的展示機會,使他始終保持了學習的熱情,比如語文課上我總會選擇幾個比較難的生字進行講解,這時我總會請魏同學上臺展示他的學習成果。在興趣的催化下,魏同學寫作業的積極性高了許多,遇到不會的題目也不會一直磨洋工,而是主動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現在的魏同學就像換上了“自動擋”一樣,不需要旁人的提醒和幫助,也能夠自主加速。
后記
“慢哥”加速記中,魏同學的變化成長有目共睹,這令我做班主任的感到十分欣慰,但是讓我收獲最大的是,在“陪跑”的過程中,我自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發生了轉變。
1、因材施教,激發自信
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也是學習的主體。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知識儲備、興趣愛好與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耐心對待少數“與眾不同”的學生,作為班主任的我們一定要給與關愛,悉心“照顧”,做到個別“病因”個別“診斷”。在“慢哥”加速計劃之前,對待班級每個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的,比如語文抄寫作業,其他同學5遍,魏同學也要抄寫5遍,可是對于魏同學來說,這5遍簡直就是難以完成的任務。在對魏同學進行了解和分析之后,我改變引導措施,不再讓語文抄寫作業占用他過多的時間與精力,而是把時間與精力應用到其所擅長的數學學科上來,使他在本身擅長的領域中找到了自信之路。
2、用心反思,打破困局
經驗+反思=成長,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波斯納倡導的教師專業成長公式。教師如果只依靠本身經驗來引導和教育學生,缺乏思考,那么自身的成長會受到阻礙。剛開始魏同學加速了一段時間后又停滯不前,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因為我安于現狀,憑借著經驗去督促他,當我發現比賽能夠提升魏同學寫作業的速度時,一直采用這個辦法,也不會隨著魏同學的變化,去思考換一種方式繼續激發魏同學的斗志,從而導致我和魏同學再次陷入熄火的困境之中。但是面對魏同學的一次又一次的熄火,促使我不得不去思考失敗的原因并尋找對應的措施。幸運遇見,感謝魏同學,對他的每一次的難題,我都不斷反思,并都有所收獲。讓我明白了要想成為一名專業型教師,必須要學會用心反思,敢于嘗試,不斷突圍。
3、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如果要把孩子逐步培育成參天大樹,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但并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在教育時我們一定要有耐心,靜待花開。之前我在教育魏同學時過于急功近利,經常是口頭說教式的督促教育,自己認為是苦口婆心,但收效甚微。而在為其創建不同比賽情境后,他在小組同學的幫助下有了自我展示的平臺;我也在不斷摸索中查找出其寫作業慢根源;在調動起他的識字熱情,在一次次的耐心的陪伴下,才有“慢哥”后來主動換到自動擋的加速之旅。
“真男孩”保衛戰已經打響,我所帶班級的27位男生,個性鮮明,各不相同,在我班主任教學工作中還有很多的“慢哥”:背書慢、整理慢、排隊慢……或許很多老師認為在這些“慢”學生身上不應花費過多精力與時間。但每一名學生都是一個家庭與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名學生掉隊,“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慢”學生就是晚開的桃花,我認為能讓發生在“慢哥們”身上的普通事件變得不普通,抓住關鍵期,針對“問題”男生,形成一篇篇“關鍵教育事件心得”并積累形成系統文字素材。這樣不僅能改變男孩子的一生,還能提升班主任教師的專業能力,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