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文英
摘要:數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學科,對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講難度系數比較高,因為他們本身年紀比較小,對于抽象化的知識并不能較好地掌握,大多數情況下,會因為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不利于其綜合成績的提升。所以,教師應結合實際狀況制訂可行的對策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這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希望以下所提出的觀點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依據。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引言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更注重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深度學習,讓學生能夠在自身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建立起舊有認知與新學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順利進行課內向課外的有效遷移,從而高效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內涵和特征分析
21世紀,信息技術在我國各個領域蓬勃發展,深度學習這一理念首次出現在信息化教學領域,成為優化教學提升效率的重要支撐。之后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這一理念被引入普通學科教學,獲得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教育部相關教育研究小組認為深度學習是指教師帶領學生圍繞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項目展開研究,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成功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和研究者,從而實現對學科核心知識、學科本質、思想方法以及情感體驗的深入理解。深度學習有著以下幾點特征:第一,注重對知識學習的批判理解,學生要敢于主動思考打破權威,不能將教師的思路完全作為自己的思路;第二,要增強對知識板塊內容的整合,實現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連接成完整的體系;第三,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應用和遷移創新,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做到學以致用;第四,重視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由記憶、理解、應用向分析、評價、創造過渡。
二、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一)開展動手操作教學
在教學“圓柱體體積”一課時,筆者課前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測量并準確記錄家中圓柱體水杯的相關數據,并自行準備課上所需要用的圓柱體水杯和洗干凈的小石塊。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在一張空白紙上畫出圓柱體水杯的杯底在紙上所占據的面積;二是引導學生將水杯平放,滾動兩圈,思考茶杯在滾動過程中與課桌桌面的接觸面積。在這兩個環節中,筆者以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復習計算圓柱體的底面積和側面積的相關知識點。完成基礎知識的復習后,筆者再讓學生思考水杯內盛滿水后水的體積,引入新課教學。最后,筆者要求學生思考如何用水杯來計算小石塊的體積大小,引導學生將小石塊投入水杯中,水杯內水位上升的體積便為小石塊的體積。在筆者的引導下,不少學生順利完成相關動手實踐,準確算出小石塊的體積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樹立了學習自信。以動手操作開展教學,從圓柱體的底面積、側面積到體積,再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環環相扣,一方面教會學生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另一方面又做到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有效延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培養學生注重解題方法的多樣性和最簡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解題邏輯和簡便多樣的解題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多角度發散思維解題方法的引導,并且培養學生養成善于總結的習慣,比如什么樣的題型可以有幾種解題方法,哪種更為簡單等。例如,小明去超市買了7個筆記本,給收銀員50元后又找回了15元?求每個筆記本是多少元?學生就可以利用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行解題,把題目中的筆記本的單價設為x,這時候的解題思路為:①總錢數=7個筆記本的錢數+找回的錢數;②7個筆記本的錢數就是總錢數-找回來的錢數。有了清晰的解題思路后就可以輕松地列出對應的方程:50=7x+15;7x=50-15。通過計算便可以得出最后的結果。
(三)組織開展合作學習
在《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整理與復習的教學中,教師這樣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講到,小數的有關知識我們已經學完了,現在你們打算怎樣系統地整理和復習這部分知識呢?接下來,教師讓同學們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組長做記錄,教師參與小組的討論。最后,教師讓學生匯報自己小組的交流結果,并及時對匯報中的不足作出補充。教師又提出問題讓各個小組根據交流結果,進行第二輪的思考:1.小數由哪幾部分組成?怎樣讀、寫小數?2.如何來比較小數的大小?3.小數加減法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實現了復習目標,對《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的內容有個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少講多問充分地參與教學
深度教學倡導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少講,鼓勵學生多問,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機會。一方面,教師要“少講”,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讓學生自主討論尋找問題答案。當學生通過自學和合作學習都無法解答問題時,教師再進行指導。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題,提出問題,學生提出:我們要認識圓的什么?它有什么特征或規律?生活中,井蓋、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派小組代表匯報自學情況,其他學生補充或修訂。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促進其深度化的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深度學習之所以引起廣泛的關注,是基于落實深度學習理念,教學有效性的明顯提升。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通過積極的探索和努力,更好地開展深度學習,結合小學生的數學水平、認知能力、思維特點、生活經驗等,設計深度學習目標,創設深度學習環境,應用更有效的深度學習策略,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發展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升綜合能力,為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慶芳.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51):62-63.
[2]張娜.淺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深度學習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52.
[3]郭素玲.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