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萬作
摘要:雖然物理學科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科目,但從本質上來看,物理科目的產生和發展都來源于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因此,對初中生進行物理學科教學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領導學生們去了解探索事物的根本道理,為以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但是隨著近年來,各大科目改革的不斷推進,物理學科研究工作也越發深入,初中物理課程學習困難程度不斷增加。對此,物理教學生活化已逐漸成為當今我國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新要求。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
引言
初中物理科目與其他教學科目相比,其最主要的區別在于,物理科目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識以外,它更側重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因此,物理科目學習生活化的特點相比其他科目更加突出。其實不只是學生,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運用到物理學相關知識,小到日常生活的,大到科研項目。因此學習好物理知識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為了更好的教授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群體特點,給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自己去發掘物理學科知識,并在老師的進一步講解下,深度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形成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自主思考嘗試解決問題——老師講解掌握知識的學習模式。
一、生活化的意義
(一)提高初中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固然存在沒有學習興趣,但是依舊學的好的學生,但有興趣的加持,學習學科的熱情和效率則會大幅度提升,而這種現象特點在數理學科當中就更加明顯。物理作為理科科目的組成科目之一,自然也離不開這個定律。
在初中生看來,特別是加上近幾年課改之后,物理學科作為數理學科的一門分科,物理知識越發抽象,學習起來也越來越困難。而當物理教學聯系到生活當中,經常生活化教學模式之后,學生就有了學習情境,一來起到了延伸教學的作用,二來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從長遠意義上來看,這不僅僅是在短期之內提高了學生對物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更是在長遠上塑造了學生將物理生活聯系實際的習慣。將物理學科學習聯系生活,物理學科教學生活化,物理科目就不再是一門由抽象理論公式和概念組成的學科了,對學生而言,物理科目知識也變得形象化具體化,更加易于學習,學習不在缺少興趣。
(二)新課改的必然要求
初中物理科目教學實現生活化是新課改情景下的必然要求,是一種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教學方法。其目的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初中學生觀察到的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進行物理知識學習,降低物理科目學習的枯燥性、抽象性,提高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是使初中學生教師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進行教學工作,降低物理學科的教學難度,更好的培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運用于日常,服務于社會,貢獻于國家。
二、生活化的實踐
(一)在教學中引入生活感受
生活中處處都充斥著物理現象,運用著物理知識,如果老師可以運用日常生活現象,將日常的生活感受引入到物理教學當中,就能夠進一步激發中學生對于物理科目的學習興趣,大幅度的提升物理科目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聲音的響度、音色和音調的課時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蒙眼通過分辨同學的聲音,來判斷具體同學方法,進行音色知識的教授,幫助學生掌握音色的概念,更好的應用起知識點。在此情境下,音色這個物理概念就不再那么生澀難懂,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
(二)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在充分調動學生群體的物理學科學習興趣之后,教師還應該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實現知識內化并最終吸收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老師應當引導全體學生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思考,發現并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使全體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物理科目學習習慣。例如,當學生們在夏天從冰箱里剛拿出冰凍的冰飲料時,學生們會發現在瓶子外側很快就會形成許多小水滴。對于此,老師可以引導同學們去思考瓶子外面的水是來自于哪里?他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亦或者,當在冬天時,戴眼鏡的同學們可以發現當自己從寒冷的室外走進溫暖教室以后,眼鏡上會形成一層白霧。針對此現象,老師可以提出為什么會形成白霧呢?這白霧的組成成分是又是什么?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霧霾天氣形成原理又是一樣的嗎?霧霾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北京為什么會出現你持續性的霧霾呢?霧與霧和霾之間又有什么區別呢?其實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將日常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挖掘生活現象,學習物理知識的習慣,從而更好的得益于物理教學。
(三)對物理知識進行實踐
追根結底,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最終目的在于,把物理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使自己的生活受益于其中,更好的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為國家服務。所以在物理支持教授過程當中,老師也應當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具備將物理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去,解決遇到問題的能力。這樣做既可以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延展教學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起動手能力。所以教師們還可以適時安排學生參加一些有關物理學的實踐科研活動,例如,社會資料調查、調查訪問等。并鼓勵學生進行和參與物理比賽和相關科技產品制作。
結論
總結來說,初中物理教學實現生活化,既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又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因此老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讓自己的物理教學實現生活化,以適應時代要求。但在改革過程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相反,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老師引導同學們一起去探索實現。
參考文獻:
[1]邵玉璇.源頭活水,渠清如許——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探析[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2(4):61-62.
[2]許云昆.結合生活化教學策略 打造實效初中物理教學課堂[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5,33(3):70.
[3]多吉措毛.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5):88-88.
[4]劉新彥.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方法[J].新校園(中旬刊),2015(10):79-79.
[5]劉向添.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分析與探討[J].教師,2011(34).